汉世祖 第503节(3 / 4)
闻此问,李昉不由看了看皇太子,显然,这是在怀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大概是受刘皇帝的影响吧。考虑了一下,李昉说:“丁口、土地,一般都是由于地方州县清查、丈量,而后逐层上报,经过计算,最终录档,这其中,有些出入与差距,也属正常!”
闻之,刘旸点了点头,又道:“问题在于,这其中出入有多少,差距有多大!在朝廷中,就屡有听闻,江南权贵、地主,广有土地,阡陌纵横、连田万亩者,更有不少,我在想,两江地不算广,而丁口众多,如此不均,百姓何以生计,又如何能够长治久安?”
突然听太子说这么一番话,不只是李昉,侍候在堂间的几名属吏都不由露出惊奇之色。太子面庞稚嫩,其间却充满了认真的思考,李昉心中感慨,头一次觉得,这个太子并不简单。
即便在皇帝身边耳濡目染,能有如此判断,做出这等思考,也是十分不容易。刘旸所提,也算是直指治乱的核心问题,土地。哪怕商品经济取得了大发展,但作为基础支撑的,还是土地,还是其产出,因此,治政根本,仍是土地。
而江南地区的土地、财富,显然很不均衡,比起当年的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并不清楚当年的蜀中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乱事收拾之后,剑南道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奢靡之风得到遏制,治安、经济都有显著的进步,有种破而后立的感觉。
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治事经验也算丰富了,李昉的政治觉悟也算高了,因此,江南的问题,也能看出几分,平定之后,朝廷绝对会进行整改。而太子殿下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在李昉凝眉思考,刘旸又笑了笑,轻松地道:“只是我一时胡思罢了!我听说,这两年,江南百姓的生活,并不算安康,故而心有所感!”
闻之,李昉赶忙回道:“殿下,江南虽是膏腴之地,物产虽丰,但如以急征繁赋,苛捐杂税,百姓生计仍会艰难。唯以善政,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刘旸直接道:“如何善政?”
李昉说:“臣想,陛下与朝廷诸公当已在筹谋此事了!”
“临来前,陛下给我布置了一份功课,让我就江南情况写一份策论,如今,却是找到方向了!”刘旸道:“若说安治江南,非我所能妄言,不过择其一点而谈,再有李师傅相助,想来也无甚问题!”
“殿下天资实在令人赞叹啊!”李昉简单地夸了一句。
闻之,刘旸却不禁笑了:“李师傅,陛下可说过,不许你们在我耳边夸奖奉承!”
听得出刘旸这是在开玩笑,李昉也拱手笑应道:“一时忘情,待回朝之后,当向陛下请罪!”
二者不由哈哈大笑几分,当上太子不久后,李昉就被调回东京,到他身边任职,几年下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亲厚的。
沉吟几许,刘旸吩咐道:“当派人,把金陵官仓府库所储,重新核对一遍,得出一个准确的数额,重新造册。能够理清的,就先理清楚!”
“是!”李昉觉得刘旸的想法,没有什么问题,当即应是。
“对了,大哥呢?”刘旸问起刘煦。
李昉瞟了眼太子,见他面上并无异样,禀道:“大皇子这两日在微服游览金陵,体察江南百姓的生活!”
第360章 主持善后
“大哥却是悠闲啊!”刘旸不由笑了笑,想了想,说道:“不过如此也好,陛下遣我们兄弟前来江南,本就有彰天家之恩德,安江南臣民之心的意思,大哥在金陵走一走,也是好事!”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刘家年长的几兄弟中,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从小就一起成长,一起嬉戏,一起读书,一起练武。
再加上有刘皇帝的教育,符皇后坐镇中宫,皇子们之间一直以来也是兄友弟恭。刘承祐立太子,其中一个目的就目前为止,是达到了的,那就是诸子之中,君臣名分已定。
在诸兄弟中,对于刘旸的太子之位,从刘煦到刘晞再到刘昉,都是呈现认可态度,都是服气的。天家贵胄,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多已知事。照目前的情况,只要没有什么意外变故,刘旸的地位是很稳固的。至于其他的皇子,年纪太小,还没有资格。
李昉如今与刘旸,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皇帝把他安排在太子身边的用意,他本身也清楚。规劝、教导、辅弼,以国本相托,可谓重任了,一直以来,李昉也是兢兢业业,深感荣焉。
听太子的话,李昉心中却是暗暗点赞,在他看来,如今的刘旸,只需要堂堂正正,修身养性,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展现出太子储君的气度,那就足以处在不败地位。
皇帝对于太子的重视与期许,通过这些年的安排,已是朝野尽知。只要太子不犯错,不失德,不无道,地位是十分稳固的,完全没有人能同他争。就目前刘旸的表现来看,很不错。
“金陵城中的治安如何,人心如何?”刘旸又问。
李昉答道:“城池已经完全在控制之中,人心已安,士民门户已开。李公遣人通报,他已打算取消戒严,使金陵彻底恢复往常秩序。”
“如此便好!”刘旸说道。 ↑返回顶部↑
闻之,刘旸点了点头,又道:“问题在于,这其中出入有多少,差距有多大!在朝廷中,就屡有听闻,江南权贵、地主,广有土地,阡陌纵横、连田万亩者,更有不少,我在想,两江地不算广,而丁口众多,如此不均,百姓何以生计,又如何能够长治久安?”
突然听太子说这么一番话,不只是李昉,侍候在堂间的几名属吏都不由露出惊奇之色。太子面庞稚嫩,其间却充满了认真的思考,李昉心中感慨,头一次觉得,这个太子并不简单。
即便在皇帝身边耳濡目染,能有如此判断,做出这等思考,也是十分不容易。刘旸所提,也算是直指治乱的核心问题,土地。哪怕商品经济取得了大发展,但作为基础支撑的,还是土地,还是其产出,因此,治政根本,仍是土地。
而江南地区的土地、财富,显然很不均衡,比起当年的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并不清楚当年的蜀中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乱事收拾之后,剑南道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极大缓解,奢靡之风得到遏制,治安、经济都有显著的进步,有种破而后立的感觉。
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治事经验也算丰富了,李昉的政治觉悟也算高了,因此,江南的问题,也能看出几分,平定之后,朝廷绝对会进行整改。而太子殿下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在李昉凝眉思考,刘旸又笑了笑,轻松地道:“只是我一时胡思罢了!我听说,这两年,江南百姓的生活,并不算安康,故而心有所感!”
闻之,李昉赶忙回道:“殿下,江南虽是膏腴之地,物产虽丰,但如以急征繁赋,苛捐杂税,百姓生计仍会艰难。唯以善政,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刘旸直接道:“如何善政?”
李昉说:“臣想,陛下与朝廷诸公当已在筹谋此事了!”
“临来前,陛下给我布置了一份功课,让我就江南情况写一份策论,如今,却是找到方向了!”刘旸道:“若说安治江南,非我所能妄言,不过择其一点而谈,再有李师傅相助,想来也无甚问题!”
“殿下天资实在令人赞叹啊!”李昉简单地夸了一句。
闻之,刘旸却不禁笑了:“李师傅,陛下可说过,不许你们在我耳边夸奖奉承!”
听得出刘旸这是在开玩笑,李昉也拱手笑应道:“一时忘情,待回朝之后,当向陛下请罪!”
二者不由哈哈大笑几分,当上太子不久后,李昉就被调回东京,到他身边任职,几年下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亲厚的。
沉吟几许,刘旸吩咐道:“当派人,把金陵官仓府库所储,重新核对一遍,得出一个准确的数额,重新造册。能够理清的,就先理清楚!”
“是!”李昉觉得刘旸的想法,没有什么问题,当即应是。
“对了,大哥呢?”刘旸问起刘煦。
李昉瞟了眼太子,见他面上并无异样,禀道:“大皇子这两日在微服游览金陵,体察江南百姓的生活!”
第360章 主持善后
“大哥却是悠闲啊!”刘旸不由笑了笑,想了想,说道:“不过如此也好,陛下遣我们兄弟前来江南,本就有彰天家之恩德,安江南臣民之心的意思,大哥在金陵走一走,也是好事!”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刘家年长的几兄弟中,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从小就一起成长,一起嬉戏,一起读书,一起练武。
再加上有刘皇帝的教育,符皇后坐镇中宫,皇子们之间一直以来也是兄友弟恭。刘承祐立太子,其中一个目的就目前为止,是达到了的,那就是诸子之中,君臣名分已定。
在诸兄弟中,对于刘旸的太子之位,从刘煦到刘晞再到刘昉,都是呈现认可态度,都是服气的。天家贵胄,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多已知事。照目前的情况,只要没有什么意外变故,刘旸的地位是很稳固的。至于其他的皇子,年纪太小,还没有资格。
李昉如今与刘旸,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皇帝把他安排在太子身边的用意,他本身也清楚。规劝、教导、辅弼,以国本相托,可谓重任了,一直以来,李昉也是兢兢业业,深感荣焉。
听太子的话,李昉心中却是暗暗点赞,在他看来,如今的刘旸,只需要堂堂正正,修身养性,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展现出太子储君的气度,那就足以处在不败地位。
皇帝对于太子的重视与期许,通过这些年的安排,已是朝野尽知。只要太子不犯错,不失德,不无道,地位是十分稳固的,完全没有人能同他争。就目前刘旸的表现来看,很不错。
“金陵城中的治安如何,人心如何?”刘旸又问。
李昉答道:“城池已经完全在控制之中,人心已安,士民门户已开。李公遣人通报,他已打算取消戒严,使金陵彻底恢复往常秩序。”
“如此便好!”刘旸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