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节(1 / 4)
第415章 水去云回恨不胜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李越,就燃起了他的第二把火。
然而, 杨慎的想头注定要落空。因为李越从来就不是被迫取代他父亲杨廷和的首辅之位,这一切甚至是她有意为之,多方谋划的结果。而在她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借新财源来侵蚀抵抗者的道心。
在李越初登首辅之位时, 清流还持观望期待的态度。一下去了两位德高望重的阁老,就算是个棒槌也得掂量掂量。再者, 那可是李越,世人皆称颂他多谋善断、选贤举能,爱民如子。要不是他提出遴选制,在这里的近半数的青年官员尚不知在哪里蹉跎岁月。有这样的知遇之恩在,大家也不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他们期盼着, 素有贤名的李越,能够站出来引领圣上回到正道。只可惜, 事实注定叫他们大失所望。
新大洲的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各种各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舶来品被送入京都。美丽绝伦的极乐鸟皮,色泽瑰丽的珊瑚和硕大无比的鸟翼蝶等等。这些稀世之宝,充其量让人看个新鲜,毕竟仅是上位者赏玩之物,广大中下层之人都难以触及。真正改变政治格局的,仍是那些光彩耀目的金币和洁白如雪的银币。真金白银, 才是最能震慑人心的。
杨慎接到赏赐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双手都在发颤:“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他的妻子黄夫人吓坏了,赶忙搀他坐下。可他连坐都不愿坐,一叠声地去叫管家出门打探。他神色灰败:“去探探看, 是因父亲的缘故……还是上下官员都有这么多厚赏?”
黄夫人这才明白他的意思, 她不由道:“我还以为是怎么了。”
她瞥了一眼箱中的金光银光, 也大为惊叹,可毕竟腹有诗书,尚能自持:“想也是皇爷有意优容,要是人人都有这么多,再大的家业也吃不消。”
杨慎却摇头,他喃喃道:“没那么简单,难怪、难怪皇爷敢做这样的事……”
前任首辅家的管家身上必须有两把刷子。不多时,管家就探明了状况。这次的赏赐,完全根据考成和站位来发。兢兢业业,忠心事主的,连亲族在内,皆有厚赏;而言语逼人,多方上奏的,则连铜板都拿不到。只有杨廷和和刘健两位阁老是例外,不仅给他们本人厚赐,连他们的子嗣,都得到了加恩。
杨慎听罢消息,抱住头蜷成一团。想也知道,金钱只是一个开始。掌控一个新大洲后,能归入政治分肥的资源变得更多,升迁的职位,广袤的土地,子女的前程,家族的富贵……
宦海沉浮多年,杨慎再也不是那个愣头青了。他心如明镜,那么多人连番上奏。真正为了圣贤,为了公理的人寥寥无几。这些士大夫扯着冠冕堂皇的皮,实际就是不满天家独掌海外的财源,只肯让他们喝汤。
东南沿海的官僚在开关后,还能继续靠官商勾结和走私来获利。可对广大内陆的官僚来说,野路子距离太远,要走实在是太艰难了,只有拿到独属文官的官营产业,他们才能安心。面对他们的渴求,皇爷不仅不退步,反而以心学再次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宦官严密掌控地方。地方官绅发财之路不仅没有被拓宽,反而收紧了,这才是他们死咬不放的原因。
在杨慎看来,这一次的君臣之争,势必以天家退步为结束。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皇爷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用武之地。只是,似乎不管是怎样糟糕的情形,总有人能替他力挽狂澜,兜住局面。一切的顽抗,都注定在利益面前被碾得粉碎。
很快,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李越,就燃起了他的第二把火。他提议朝廷实行项目制,设立专项基金,以项目形式解决央地财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各州县提出项目,来满足中央的政策要求。如能获得中央的审批,那州县就可获得大量的发展资源。
消息一传扬开来,广大地方官僚喜不自胜,中央官员也摩拳擦掌。对中央官员而言,项目制越过层级,单管直下,一竿子插到底,实际是跳过了行省这一中间层,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六部的事权、财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可是握在手里实打实的硬通货。对基层官吏而言,中央和行省的大员可以通过遴选来出头,可州县等官员要博出彩,就只能等着考成,可现在不一样了。在项目制下,一旦他们争取到了项目,通过了项目验收,那权力、政绩、钱财、资源、人脉,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吗?【1】
之前那种紧张撕裂的气氛,顿时被一扫而空。大家都忙着讨论项目制施行,权责划分的问题,至于什么心学盲目抬高皇权,背离圣贤之语,本来就是为了夺权夺财找出的借口,现在需求既然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谁还有空管这个?
这一套组合拳,将以杨慎为代表的坚持道统的清流人士彻底打蒙了。杨慎在万般无奈之下,又去联络翰林院的同僚。可就连最耿直的董祀都回绝了他,他道:“皇爷或许有私心,可含章的确是为了公义。这些利国利民的项目一旦实行,乃是惠及臣民的仁政。”
杨慎苦口婆心道:“可你想过没有,权柄无所制约,必定引起乱象,如今能以这般大手笔来施仁义,将来也能以这无上权威来施暴政。既然天子一心以天下为家,那为何不能以祖宗家法和圣贤之言自律呢?”
“再者,仅是援助新大洲,打退佛朗机人,就能获得这般收益吗?”杨慎已疾言遽色,“我华夏乃文明礼仪之邦,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如与强盗为伍,只怕死后都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董祀听得迟疑:“你是说,朝廷在和佛朗机人合作,可有证据吗?”
杨慎一窒,直接的证据,显然是没有的。海关和军队都是皇权直属,又都是被喂饱了的,谁会傻到自砸饭碗。而他出身巴蜀,在当地又没有人脉。他半晌道:“佛朗机人久未犯边,必由缘由。这一切太顺了,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我已遣人去查探,一切自可明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所派出去的人,连京城都没出,就被截了下来。杨慎苦等数月后,只等到了歌颂大明驰援大洋洲的戏目出炉,响彻四方。明明已是夏天,他却冷汗涔涔。
到头来,他也只能像他的父亲一样,在书房中久久枯坐,外面传来小儿子的笑声。是的,他也终于做爹了。银铃般的声音如阳光一样洒落遍地,杨慎凝神听了许久许久,第二日他就上奏请求外放为官。朱厚照当即就准了。
杨慎出京时,多年同窗好友都来相送,就连久不露面的李越,也来到长亭中。这也是杨廷和被夺职出京后,他们第一次见面。这两个同龄同年的好友,在看到对方时,却感觉无比陌生。
到头来,竟是杨慎先开口。他目露怀念之色:“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
“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他吟诵着诗经中的名篇,目不转睛地看向月池,“或许不是‘殊异乎公行’,而是我从头到尾都没看清过你。”
月池也想起当年,她夸赞杨廷和父子乃“蓝田生玉,真不虚也”,可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两块美玉都被她接连撵出权力的中心。他们看着很痛苦,很难过,那是信念被击溃的悲哀,没人比她更明了这种痛楚。可她就这么静静看着他,心中却无任何波澜。
她只是说:“人都是会变的。变下去,总比一潭死水要好。” ↑返回顶部↑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李越,就燃起了他的第二把火。
然而, 杨慎的想头注定要落空。因为李越从来就不是被迫取代他父亲杨廷和的首辅之位,这一切甚至是她有意为之,多方谋划的结果。而在她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借新财源来侵蚀抵抗者的道心。
在李越初登首辅之位时, 清流还持观望期待的态度。一下去了两位德高望重的阁老,就算是个棒槌也得掂量掂量。再者, 那可是李越,世人皆称颂他多谋善断、选贤举能,爱民如子。要不是他提出遴选制,在这里的近半数的青年官员尚不知在哪里蹉跎岁月。有这样的知遇之恩在,大家也不好一上来就喊打喊杀。他们期盼着, 素有贤名的李越,能够站出来引领圣上回到正道。只可惜, 事实注定叫他们大失所望。
新大洲的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各种各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舶来品被送入京都。美丽绝伦的极乐鸟皮,色泽瑰丽的珊瑚和硕大无比的鸟翼蝶等等。这些稀世之宝,充其量让人看个新鲜,毕竟仅是上位者赏玩之物,广大中下层之人都难以触及。真正改变政治格局的,仍是那些光彩耀目的金币和洁白如雪的银币。真金白银, 才是最能震慑人心的。
杨慎接到赏赐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双手都在发颤:“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他的妻子黄夫人吓坏了,赶忙搀他坐下。可他连坐都不愿坐,一叠声地去叫管家出门打探。他神色灰败:“去探探看, 是因父亲的缘故……还是上下官员都有这么多厚赏?”
黄夫人这才明白他的意思, 她不由道:“我还以为是怎么了。”
她瞥了一眼箱中的金光银光, 也大为惊叹,可毕竟腹有诗书,尚能自持:“想也是皇爷有意优容,要是人人都有这么多,再大的家业也吃不消。”
杨慎却摇头,他喃喃道:“没那么简单,难怪、难怪皇爷敢做这样的事……”
前任首辅家的管家身上必须有两把刷子。不多时,管家就探明了状况。这次的赏赐,完全根据考成和站位来发。兢兢业业,忠心事主的,连亲族在内,皆有厚赏;而言语逼人,多方上奏的,则连铜板都拿不到。只有杨廷和和刘健两位阁老是例外,不仅给他们本人厚赐,连他们的子嗣,都得到了加恩。
杨慎听罢消息,抱住头蜷成一团。想也知道,金钱只是一个开始。掌控一个新大洲后,能归入政治分肥的资源变得更多,升迁的职位,广袤的土地,子女的前程,家族的富贵……
宦海沉浮多年,杨慎再也不是那个愣头青了。他心如明镜,那么多人连番上奏。真正为了圣贤,为了公理的人寥寥无几。这些士大夫扯着冠冕堂皇的皮,实际就是不满天家独掌海外的财源,只肯让他们喝汤。
东南沿海的官僚在开关后,还能继续靠官商勾结和走私来获利。可对广大内陆的官僚来说,野路子距离太远,要走实在是太艰难了,只有拿到独属文官的官营产业,他们才能安心。面对他们的渴求,皇爷不仅不退步,反而以心学再次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宦官严密掌控地方。地方官绅发财之路不仅没有被拓宽,反而收紧了,这才是他们死咬不放的原因。
在杨慎看来,这一次的君臣之争,势必以天家退步为结束。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皇爷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用武之地。只是,似乎不管是怎样糟糕的情形,总有人能替他力挽狂澜,兜住局面。一切的顽抗,都注定在利益面前被碾得粉碎。
很快,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李越,就燃起了他的第二把火。他提议朝廷实行项目制,设立专项基金,以项目形式解决央地财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各州县提出项目,来满足中央的政策要求。如能获得中央的审批,那州县就可获得大量的发展资源。
消息一传扬开来,广大地方官僚喜不自胜,中央官员也摩拳擦掌。对中央官员而言,项目制越过层级,单管直下,一竿子插到底,实际是跳过了行省这一中间层,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六部的事权、财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可是握在手里实打实的硬通货。对基层官吏而言,中央和行省的大员可以通过遴选来出头,可州县等官员要博出彩,就只能等着考成,可现在不一样了。在项目制下,一旦他们争取到了项目,通过了项目验收,那权力、政绩、钱财、资源、人脉,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吗?【1】
之前那种紧张撕裂的气氛,顿时被一扫而空。大家都忙着讨论项目制施行,权责划分的问题,至于什么心学盲目抬高皇权,背离圣贤之语,本来就是为了夺权夺财找出的借口,现在需求既然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谁还有空管这个?
这一套组合拳,将以杨慎为代表的坚持道统的清流人士彻底打蒙了。杨慎在万般无奈之下,又去联络翰林院的同僚。可就连最耿直的董祀都回绝了他,他道:“皇爷或许有私心,可含章的确是为了公义。这些利国利民的项目一旦实行,乃是惠及臣民的仁政。”
杨慎苦口婆心道:“可你想过没有,权柄无所制约,必定引起乱象,如今能以这般大手笔来施仁义,将来也能以这无上权威来施暴政。既然天子一心以天下为家,那为何不能以祖宗家法和圣贤之言自律呢?”
“再者,仅是援助新大洲,打退佛朗机人,就能获得这般收益吗?”杨慎已疾言遽色,“我华夏乃文明礼仪之邦,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如与强盗为伍,只怕死后都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董祀听得迟疑:“你是说,朝廷在和佛朗机人合作,可有证据吗?”
杨慎一窒,直接的证据,显然是没有的。海关和军队都是皇权直属,又都是被喂饱了的,谁会傻到自砸饭碗。而他出身巴蜀,在当地又没有人脉。他半晌道:“佛朗机人久未犯边,必由缘由。这一切太顺了,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我已遣人去查探,一切自可明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所派出去的人,连京城都没出,就被截了下来。杨慎苦等数月后,只等到了歌颂大明驰援大洋洲的戏目出炉,响彻四方。明明已是夏天,他却冷汗涔涔。
到头来,他也只能像他的父亲一样,在书房中久久枯坐,外面传来小儿子的笑声。是的,他也终于做爹了。银铃般的声音如阳光一样洒落遍地,杨慎凝神听了许久许久,第二日他就上奏请求外放为官。朱厚照当即就准了。
杨慎出京时,多年同窗好友都来相送,就连久不露面的李越,也来到长亭中。这也是杨廷和被夺职出京后,他们第一次见面。这两个同龄同年的好友,在看到对方时,却感觉无比陌生。
到头来,竟是杨慎先开口。他目露怀念之色:“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
“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他吟诵着诗经中的名篇,目不转睛地看向月池,“或许不是‘殊异乎公行’,而是我从头到尾都没看清过你。”
月池也想起当年,她夸赞杨廷和父子乃“蓝田生玉,真不虚也”,可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两块美玉都被她接连撵出权力的中心。他们看着很痛苦,很难过,那是信念被击溃的悲哀,没人比她更明了这种痛楚。可她就这么静静看着他,心中却无任何波澜。
她只是说:“人都是会变的。变下去,总比一潭死水要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