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03节(3 / 4)
对此,刘皇帝又下意识地褶了下眉,并没有作话,符惠妃也不待回音,再郑重其事地行了个大礼,缓缓退出殿去。
刘皇帝则依旧一副愣神的样子坐在御案后,不知有多少年了,再度有人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不过,此时的刘皇帝,也无心计较这些许了,沉默沉思间,腰进一步软了下去,一副疲惫无力的模样。
良久,抬手捂了捂伤神的脑袋,撑着案头起身,一步一步,缓慢地朝殿外走去。朝野的议论,声音再大,刘皇帝也可以当作蚊声蝇唱,非议再重,刘皇帝也可以充耳不闻,一意孤行的事情对他而言实在不算什么特殊的情况。
只是,当然宫廷内部,当他的嫔妃以及寄予厚望的儿子们也表露出反对乃至反抗的态度时,刘皇帝心中是有些“受伤”之感的。
刘皇帝的心肠一向是很硬的,但那是对待外人、外臣,但对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儿女们,心中总是还存有一份柔软的地方。
而经过此事的反应,这份柔软也将无多少余地,父与子之间的心心相印,终究是一种奢望,作为皇帝,就更显虚妄了。
刘皇帝当然不是个软弱的人,那些反对与质疑声,带给他的除了深深的孤独感外,便是对此事的重新思考。
当然,不论怎么思考,分封是一定的,不容更改!他此前不厌其烦、反复阐述的那些理由与目的,并不是场面话,而是发自内心的一项追求。虽然对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帝王而言,谈国家理想、民族未来有那么些不真实,但在被这个世界不断同化的同时,刘皇帝内心深处仍旧存有一些根植于脊髓中的念想,野心也好,奢望也罢,都是在自感时日无多之时,刘皇帝想要给大汉也给他的子孙指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思虑间,刘皇帝的表情再度坚定起来,朕有这么多儿子,即便有软弱不成器者,但仍有可作依靠的,刘昀,乃至刘曙。就算儿子不行,有孙子,曾孙!
即便子子孙孙不行,大汉宗亲勋贵,还有亿兆子民,总能出现些英雄豪杰吧!
不论如何,分封之志,断不可改……
当然,“符惠妃大闹垂拱殿”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至少此时刘皇帝内心已不再顽固地奢求所有儿子们都追随他的脚步,遵从他的意志,都能闯出一番天地。
“儿孙自有儿孙福,强求不得,任其去罢……”一缕叹息自刘皇帝嘴里发出,带着少许失望与无奈。
春日的光芒很淡,照在刘皇帝身上,地上甚至看不出影子,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天高云淡之下,刘皇帝的身影越显孤单了。
第371章 慰问=送行
刘皇帝这双老腿是越发不中用了,没一会儿的功夫,便站不住了,缓缓弯腰坐下,右肘轻轻地支在地面,以一个侧卧的姿势靠在御阶上。
“官家!”出神之际,喦脱的声音响在耳边。
侧首抬眼而望,只见喦脱一如既往卑敬小心的行礼姿态,刹那的恍惚后,刘皇帝恢复了仰面而卧的姿势,轻轻地问道:“向星民怎么样了,病得严重吗?”
闻问,喦脱赶忙拱手答道:“温国公病情甚重,卧榻难起,据太医说,恐怕就在这两日了……”
“哦……”闻答,刘皇帝愣了下,方才缓缓应了声,问道:“朕有些记不清了,向星民今年多少岁数了?”
喦脱不免诧异地看了刘皇帝一眼,要知道,就在去年,刘皇帝还亲自出宫参加了向训七十五周岁寿诞。惊讶在眼神深处一闪而过,喦脱语气平稳地说道:“回官家,温国公今岁已然七十又六!”
“将近耄耋,也算高寿了!”刘皇帝深深地叹了口气:“犹记得,太原起兵之前,向训数百里投军,不为先帝所用,被朕纳入麾下,从此得一臂助,数十年出入禁从,悉心竭力,生死相随;犹记得这只旱鸭子,被朕赶上架去执掌靖江军,为了习练水性,差点淹死,淮南大战,以弱势水军,护看王师后路,连立殊功;犹记得偏师伐蜀,一举荡平川蜀六十州,西南从此而定……
一转眼,平蜀都差不多有三十年了吧,朕怎么觉得,就好像是昨日才发生的事?
故人凋零啊!这世间于朕,却是越发寂寞了……”
刘皇帝一番动情的感慨,昏花的老眼甚至显得有些红润。然而,稍微显得有那么些怪异的是,向训人还没去呢,刘皇帝已经进入到痛失故人的哀伤之中,像念悼词一般回忆起往事,诉说着当初的峥嵘岁月,而刘皇帝流露出的情绪,又显得格外真挚,不似作假……
喦脱自然不愿意看刘皇帝沉浸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之中,忍不住出言宽慰道:“官家,吉人自有天相,温国公是元从功臣,是大汉的柱国,上天也会多加庇佑的,也许过两日就有所好转,亲自进宫来向官家问安……”
对其所言,刘皇帝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向星民又没什么话让你带给朕?”
喦脱脸上闪过少许尴尬,不过也不敢欺瞒刘皇帝,低头老实地答道:“温国公已然口不能言……”
这个回答已然说明一切了,片刻的沉吟过后,刘皇帝坐起了身子,望着头顶泛蓝的天空,长长地叹息一声,吩咐道:“安排一下,明日……,不,今夜朕亲自过府,看看老臣,也算,为他送行吧……
朕也有许久没有单独与他谈过话了,若是不能言语,或许只能朕说给他听了。 ↑返回顶部↑
刘皇帝则依旧一副愣神的样子坐在御案后,不知有多少年了,再度有人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不过,此时的刘皇帝,也无心计较这些许了,沉默沉思间,腰进一步软了下去,一副疲惫无力的模样。
良久,抬手捂了捂伤神的脑袋,撑着案头起身,一步一步,缓慢地朝殿外走去。朝野的议论,声音再大,刘皇帝也可以当作蚊声蝇唱,非议再重,刘皇帝也可以充耳不闻,一意孤行的事情对他而言实在不算什么特殊的情况。
只是,当然宫廷内部,当他的嫔妃以及寄予厚望的儿子们也表露出反对乃至反抗的态度时,刘皇帝心中是有些“受伤”之感的。
刘皇帝的心肠一向是很硬的,但那是对待外人、外臣,但对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儿女们,心中总是还存有一份柔软的地方。
而经过此事的反应,这份柔软也将无多少余地,父与子之间的心心相印,终究是一种奢望,作为皇帝,就更显虚妄了。
刘皇帝当然不是个软弱的人,那些反对与质疑声,带给他的除了深深的孤独感外,便是对此事的重新思考。
当然,不论怎么思考,分封是一定的,不容更改!他此前不厌其烦、反复阐述的那些理由与目的,并不是场面话,而是发自内心的一项追求。虽然对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帝王而言,谈国家理想、民族未来有那么些不真实,但在被这个世界不断同化的同时,刘皇帝内心深处仍旧存有一些根植于脊髓中的念想,野心也好,奢望也罢,都是在自感时日无多之时,刘皇帝想要给大汉也给他的子孙指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思虑间,刘皇帝的表情再度坚定起来,朕有这么多儿子,即便有软弱不成器者,但仍有可作依靠的,刘昀,乃至刘曙。就算儿子不行,有孙子,曾孙!
即便子子孙孙不行,大汉宗亲勋贵,还有亿兆子民,总能出现些英雄豪杰吧!
不论如何,分封之志,断不可改……
当然,“符惠妃大闹垂拱殿”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至少此时刘皇帝内心已不再顽固地奢求所有儿子们都追随他的脚步,遵从他的意志,都能闯出一番天地。
“儿孙自有儿孙福,强求不得,任其去罢……”一缕叹息自刘皇帝嘴里发出,带着少许失望与无奈。
春日的光芒很淡,照在刘皇帝身上,地上甚至看不出影子,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天高云淡之下,刘皇帝的身影越显孤单了。
第371章 慰问=送行
刘皇帝这双老腿是越发不中用了,没一会儿的功夫,便站不住了,缓缓弯腰坐下,右肘轻轻地支在地面,以一个侧卧的姿势靠在御阶上。
“官家!”出神之际,喦脱的声音响在耳边。
侧首抬眼而望,只见喦脱一如既往卑敬小心的行礼姿态,刹那的恍惚后,刘皇帝恢复了仰面而卧的姿势,轻轻地问道:“向星民怎么样了,病得严重吗?”
闻问,喦脱赶忙拱手答道:“温国公病情甚重,卧榻难起,据太医说,恐怕就在这两日了……”
“哦……”闻答,刘皇帝愣了下,方才缓缓应了声,问道:“朕有些记不清了,向星民今年多少岁数了?”
喦脱不免诧异地看了刘皇帝一眼,要知道,就在去年,刘皇帝还亲自出宫参加了向训七十五周岁寿诞。惊讶在眼神深处一闪而过,喦脱语气平稳地说道:“回官家,温国公今岁已然七十又六!”
“将近耄耋,也算高寿了!”刘皇帝深深地叹了口气:“犹记得,太原起兵之前,向训数百里投军,不为先帝所用,被朕纳入麾下,从此得一臂助,数十年出入禁从,悉心竭力,生死相随;犹记得这只旱鸭子,被朕赶上架去执掌靖江军,为了习练水性,差点淹死,淮南大战,以弱势水军,护看王师后路,连立殊功;犹记得偏师伐蜀,一举荡平川蜀六十州,西南从此而定……
一转眼,平蜀都差不多有三十年了吧,朕怎么觉得,就好像是昨日才发生的事?
故人凋零啊!这世间于朕,却是越发寂寞了……”
刘皇帝一番动情的感慨,昏花的老眼甚至显得有些红润。然而,稍微显得有那么些怪异的是,向训人还没去呢,刘皇帝已经进入到痛失故人的哀伤之中,像念悼词一般回忆起往事,诉说着当初的峥嵘岁月,而刘皇帝流露出的情绪,又显得格外真挚,不似作假……
喦脱自然不愿意看刘皇帝沉浸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之中,忍不住出言宽慰道:“官家,吉人自有天相,温国公是元从功臣,是大汉的柱国,上天也会多加庇佑的,也许过两日就有所好转,亲自进宫来向官家问安……”
对其所言,刘皇帝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向星民又没什么话让你带给朕?”
喦脱脸上闪过少许尴尬,不过也不敢欺瞒刘皇帝,低头老实地答道:“温国公已然口不能言……”
这个回答已然说明一切了,片刻的沉吟过后,刘皇帝坐起了身子,望着头顶泛蓝的天空,长长地叹息一声,吩咐道:“安排一下,明日……,不,今夜朕亲自过府,看看老臣,也算,为他送行吧……
朕也有许久没有单独与他谈过话了,若是不能言语,或许只能朕说给他听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