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89节(1 / 4)
大汉在休养生息,得罪过朝廷的势力以及不听话的小弟在遭受苦难,这也让刘皇帝感受到了一种闲适感,一种异样的满足感。
大抵他国水生火热,本国富民安康,方得天下太平,刘皇帝的霸权主义与强权心理也是越发严重了。
对于高丽国内始终骚乱不安且日趋恶劣的形势,徐熙是心知肚明的,这也是个有眼光,有见识的人,他知道,一切治乱的根源还在隔壁这个强盛霸道的大汉帝国。
国内那些叛乱的贵族与农民,背后绝对有大汉官府的影子,武德司的名声,已不只在大汉国内彰显,对于周边国家,同样有所流传,影响最重的,毫无疑问是契丹与高丽。
但是,知道问题所在,却难以解决,高丽也没有实力去解决那个制造问题的人。相反之下,还需要奴颜婢膝、卑辞厚礼,小心侍候着,至少,不用再面对大汉水军无休止的侵扰劫掠。
而对高丽国王王昭而言,只要大汉不直接下场,那国内的反抗势力,终究不是致命之患。当然,重新求得朝廷的宽容,重新获得“慈父”刘皇帝的支持,就是这段时间以来,高丽“皇党”所追求的。
徐熙由于几次的出使,并且获得了不俗的表现,便被高丽放在京内,肩负为国求安的使命。徐熙也是这般做的,十分努力,但是,当刘皇帝在高丽国头顶划下了一条红线之后,所有的努力也终是有个上限的,任其百般游说,千方奔走,终是无用功。
在礼宾馆待了这么久,屡受打击,徐熙已然有些心灰意冷,也感受到了大汉的那种蔑视与幸灾乐祸。如今,徐熙已然向国内请命,向王昭告罪的同时,也请示回国,大汉这边事不可为,他宁愿回国协助王昭平乱。
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大汉遵守他们靠卑躬屈膝、称臣纳贡求来的和约,不亲自下场……
比起徐熙,萧思温进京后,日子要好过得多,是心安理得、舒舒服服地享受着礼宾馆的最高待遇,他不缺钱,另外他也是辽国使臣,所来也涉及朝廷大事。
对于大汉都城,萧思温也算是慕名已久,而对于这座他今后可能长久居住的城市,也抱有十分的热情与期待。
虽然还没有成功面圣,但他已然有些享受起西京的人情景物了,对于汉家城邑,萧思温并不陌生,也肯定能适应。
对于礼宾馆内的那些蛮夷杂音,更有一种歧视心理,往往以轻蔑的目光看他们。至少明面上,他还是大辽的使臣,大汉真正的贵宾,哪怕如今的大辽江河日下,逐渐沉沦,也不是一般国家势力能够比拟的。
更何况,未来萧思温还有机会成为大汉的重臣,嗯,这是萧思温给自己的定位。
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
秋晨,寒露凄清,霜雾弥漫,季节性的凉意被加诸于洛阳城与其间的士民身上。不过,这些许寒凉,对萧思温而言,实在不算什么,甚至有些享受。
天方蒙蒙亮时,不需人提醒,萧思温便起来了,洗漱着装,还在礼宾馆的后园中散了几圈步,始终保持着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
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行走其间,隔着鞋垫,也能有清晰的感触,据说有益健康。初走时,有些疼痛,但习惯之后,却别有一番体会。
萧思温觉得,自己眼下的选择,就是这么一条道路,或许坎坷不平,甚至带来一些痛楚,但这是条正确的路,有益身心的路,通向光明未来的路。
当清晨第一缕霞光出现在京城上空时,礼宾馆内也苏醒过来了,人声杂音有些破坏馆内的雅静,甚至有几名外使同样出现在园内。
萧思温认识,似乎是来自天南来的小国使臣,穿着汉服,戴着汉冠,连汉话都说不清楚,简直沐猴而冠。
一股蔑视再度在心头荡漾,萧思温也不打招呼,当即返房,留下一个傲娇的背影。回到房间,竟生疲惫,毕竟年纪大了,不过,当馆丞领人带来问候时,顿觉精神倍增。
“萧使君昨夜歇息可好?”馆丞身材高大,长得很是富态,就是有些油腻,面对萧思温一行礼,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他姓黄,是贪腐案后的第二任馆丞,到任后不久,因为熟谙诸族各国事务,从理藩院调过来,背靠的可是秦王殿下,虽然位置卑微,但却是个观察打探的好地方。
“甚好!”萧思温回礼,注意到馆丞身后端着饭菜的仆役,笑道:“这段时间,多谢黄馆丞照顾了!”
“萧使君客气了!”馆丞很谦虚,说道:“稍后上院将来人,接使君进宫面圣,下官特备了一顿吃食,还请使君不要嫌弃!”
“自然不会,多谢!多谢!”萧思温觉得,自己融入大汉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同这些汉廷官员打交道上面,没有任何不适应。
看了看尚冒着热气的饭菜,荤素齐备,萧思温不由问:“朝廷规矩森严,据说许多官员,面见皇帝陛下,都不进食,以免君前失仪之忧!”
闻言,馆丞一边摆手,一边笑道:“使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传闻或有,但此番并非大朝,宫中规矩虽多,却也不至于此。下官命人备了一些热食,以求果腹,使君不必过虑!”
“如此,多谢了!”萧思温一副了然状,再施感谢。 ↑返回顶部↑
大抵他国水生火热,本国富民安康,方得天下太平,刘皇帝的霸权主义与强权心理也是越发严重了。
对于高丽国内始终骚乱不安且日趋恶劣的形势,徐熙是心知肚明的,这也是个有眼光,有见识的人,他知道,一切治乱的根源还在隔壁这个强盛霸道的大汉帝国。
国内那些叛乱的贵族与农民,背后绝对有大汉官府的影子,武德司的名声,已不只在大汉国内彰显,对于周边国家,同样有所流传,影响最重的,毫无疑问是契丹与高丽。
但是,知道问题所在,却难以解决,高丽也没有实力去解决那个制造问题的人。相反之下,还需要奴颜婢膝、卑辞厚礼,小心侍候着,至少,不用再面对大汉水军无休止的侵扰劫掠。
而对高丽国王王昭而言,只要大汉不直接下场,那国内的反抗势力,终究不是致命之患。当然,重新求得朝廷的宽容,重新获得“慈父”刘皇帝的支持,就是这段时间以来,高丽“皇党”所追求的。
徐熙由于几次的出使,并且获得了不俗的表现,便被高丽放在京内,肩负为国求安的使命。徐熙也是这般做的,十分努力,但是,当刘皇帝在高丽国头顶划下了一条红线之后,所有的努力也终是有个上限的,任其百般游说,千方奔走,终是无用功。
在礼宾馆待了这么久,屡受打击,徐熙已然有些心灰意冷,也感受到了大汉的那种蔑视与幸灾乐祸。如今,徐熙已然向国内请命,向王昭告罪的同时,也请示回国,大汉这边事不可为,他宁愿回国协助王昭平乱。
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大汉遵守他们靠卑躬屈膝、称臣纳贡求来的和约,不亲自下场……
比起徐熙,萧思温进京后,日子要好过得多,是心安理得、舒舒服服地享受着礼宾馆的最高待遇,他不缺钱,另外他也是辽国使臣,所来也涉及朝廷大事。
对于大汉都城,萧思温也算是慕名已久,而对于这座他今后可能长久居住的城市,也抱有十分的热情与期待。
虽然还没有成功面圣,但他已然有些享受起西京的人情景物了,对于汉家城邑,萧思温并不陌生,也肯定能适应。
对于礼宾馆内的那些蛮夷杂音,更有一种歧视心理,往往以轻蔑的目光看他们。至少明面上,他还是大辽的使臣,大汉真正的贵宾,哪怕如今的大辽江河日下,逐渐沉沦,也不是一般国家势力能够比拟的。
更何况,未来萧思温还有机会成为大汉的重臣,嗯,这是萧思温给自己的定位。
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
秋晨,寒露凄清,霜雾弥漫,季节性的凉意被加诸于洛阳城与其间的士民身上。不过,这些许寒凉,对萧思温而言,实在不算什么,甚至有些享受。
天方蒙蒙亮时,不需人提醒,萧思温便起来了,洗漱着装,还在礼宾馆的后园中散了几圈步,始终保持着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
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行走其间,隔着鞋垫,也能有清晰的感触,据说有益健康。初走时,有些疼痛,但习惯之后,却别有一番体会。
萧思温觉得,自己眼下的选择,就是这么一条道路,或许坎坷不平,甚至带来一些痛楚,但这是条正确的路,有益身心的路,通向光明未来的路。
当清晨第一缕霞光出现在京城上空时,礼宾馆内也苏醒过来了,人声杂音有些破坏馆内的雅静,甚至有几名外使同样出现在园内。
萧思温认识,似乎是来自天南来的小国使臣,穿着汉服,戴着汉冠,连汉话都说不清楚,简直沐猴而冠。
一股蔑视再度在心头荡漾,萧思温也不打招呼,当即返房,留下一个傲娇的背影。回到房间,竟生疲惫,毕竟年纪大了,不过,当馆丞领人带来问候时,顿觉精神倍增。
“萧使君昨夜歇息可好?”馆丞身材高大,长得很是富态,就是有些油腻,面对萧思温一行礼,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他姓黄,是贪腐案后的第二任馆丞,到任后不久,因为熟谙诸族各国事务,从理藩院调过来,背靠的可是秦王殿下,虽然位置卑微,但却是个观察打探的好地方。
“甚好!”萧思温回礼,注意到馆丞身后端着饭菜的仆役,笑道:“这段时间,多谢黄馆丞照顾了!”
“萧使君客气了!”馆丞很谦虚,说道:“稍后上院将来人,接使君进宫面圣,下官特备了一顿吃食,还请使君不要嫌弃!”
“自然不会,多谢!多谢!”萧思温觉得,自己融入大汉没有任何问题,至少同这些汉廷官员打交道上面,没有任何不适应。
看了看尚冒着热气的饭菜,荤素齐备,萧思温不由问:“朝廷规矩森严,据说许多官员,面见皇帝陛下,都不进食,以免君前失仪之忧!”
闻言,馆丞一边摆手,一边笑道:“使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传闻或有,但此番并非大朝,宫中规矩虽多,却也不至于此。下官命人备了一些热食,以求果腹,使君不必过虑!”
“如此,多谢了!”萧思温一副了然状,再施感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