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64节(2 / 4)
“有何疑问?”赵匡义问。
“对于这些异族蕃人,朝廷一直保有戒心,对于引进外奴,也始终没有定论,此事,未料是福是祸,是功是过啊!”赵匡胤道。
这些年,从安南,已有不下二十万的各族土人,被输入国内,用以补充劳力不足。其中,大部分都被役为官奴,或被分与缺少耕作人口的贵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快形成一个产业了。
田钦祚在安南讨灭不臣,除了杀戮之外,也将一些精壮俘虏变卖国内,充当军费之收入。而在南方,甚至出现了一些民间的捕奴队。
大汉是禁止蓄奴的,这样的风气变化,似乎与政策相冲突,当然,这也是针对大汉国民,有些人,是不被以国人待之的。
听赵匡胤之言,赵匡义也仔细想了想,而后说道:“我经手的,多经得起调查,此前也有中枢的授意,那些输入内地的,也多被遣往南方的矿山、盐池,或用以修筑道路桥梁,应无疑问!”
赵匡胤这才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点笑容:“述职之后,下一步去向,可曾确定?”
提及此,赵匡义微微一笑:“我到吏部谈过话,钟尚书传达的陛下意思,大概会落在安南道或者洛阳府,二者择其一!”
“还当尽量争取洛阳府!”赵匡胤肯定地道。
洛阳府与安南道之间,换谁都会选择前者,赵匡义也一样,拱手道:“或许还当仰仗二哥臂助!”
“你我兄弟之间,本该相互扶持,不必如此!”赵匡胤摆摆手道。
“还要恭喜二哥,晋位内阁!”赵匡义又举杯,请道。
闻之,赵匡胤一边摇着头,一边爽朗笑道:“我只是个武夫,口舌也不伶俐,更使不得笔杆子,让我得一个大学士,无异于沐猴而冠,贻笑大方啊!”
话是这般说,赵匡胤心情却明显不错,在北伐议功犒赏中,赵匡胤除了一些头衔以及爵禄加增外,还被拜为内阁大学士,同虞国公魏仁溥并列。
第334章 喜讯传来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垂拱殿,刘皇帝洪亮的声音在殿梁间回荡,站在御座前,手里甩动着几道奏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大将,漠北虽大虽险,却也非其陨之地!杨业、王彦升,无一不是命硬之人!倒是刘昉、刘旻这两小儿,如今当知战阵之凶险了吧!”
内心的喜悦,完全体现在刘皇帝嘴角绽开的笑容上,张雍侍候在下,道:“此皆陛下恩威照拂,将士们方才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没错,经过漫长的等待,以及不懈的遣人寻探之后,来自漠北远征汉军残部的消息,终于传到刘皇帝耳中了。
几乎是同时,有三道奏报自河西而来,分别由河西武德司、布政司、都指挥司,都是六百里加急快报,虽然汇报各依其职能,但侧重点都一样,用意都是向朝廷报喜。显然,哪怕远隔数千里,在取悦刘皇帝这件事上,内外的军政部司官僚们,都是很有共识的。
刘皇帝简单地浏览着,张雍则如常将整理提炼的主要情况向刘皇帝叙说着,包括远征军战斗经过、求生经历以及眼下将士的具体情况。
对于他们艰辛的危险之旅,刘皇帝是有所预料的,因而固然怜悯,却没有太多意外。不过,当得知两万汉骑,最终只余一成得生,仍旧不免唏嘘。
“青山处处埋忠骨啊!”刘皇帝暂时放下了奏报,发出一道深沉的感慨:“百战余生,转战数千里,远征军将士不易啊!”
当然,比起普通将士,刘皇帝毫无疑问更关心他的爱子与大将,抑制住心头的激动,直接问张雍:“杨业与二王,以及刘昉兄弟俩如何了,还有杨延昭,都还安好吧!”
张雍当然明白刘皇帝的心思,因此快速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虽不免创伤,但已休养完好,两位殿下更是安然无恙,陛下可以放心。只有老将军王彦升,年岁已长,又兼疲惫,身体有所不支!”
“没事便好,传令,让河西文武,做好接应事宜,一定要将他们平安接回大汉!其后,让杨业他们回京,朕要亲自接见他们,犒劳他们!”刘皇帝直接吩咐道。
闻言,张雍略表迟疑,而后应道:“启禀陛下,远征军栖身于金山以南,与北廷仅隔一道沙漠,得知西域的形势,主动提出,与西域大军配合,南北合击,消灭辽军余部。时下,恐怕已然领兵南下,突袭北廷城了!
另外,赵公、魏王两位殿下,已先行回到河西,但径往高昌,欲参与西域战事,于轮台、北廷接应远征军将士!”
刘皇帝眉头顿时锁起,在他看来,这样的举动,实在没有必要,又仔细阅览了一遍奏报,再度放下,轻叹道:“杨业他们此举,还是心有疑虑,想要戴罪立功啊!何必呢,不论是大胜凯旋,还是折戟沉沙,他们都是勇士,是大汉功臣,朕褒奖尚且不及,何论罪之?”
“将士们若知陛下这番心意,当更加无畏无悔,为国尽忠!”张雍说道。
顿了下,请示道:“陛下如思子意切,是否下诏,先行召还两位殿下?” ↑返回顶部↑
“对于这些异族蕃人,朝廷一直保有戒心,对于引进外奴,也始终没有定论,此事,未料是福是祸,是功是过啊!”赵匡胤道。
这些年,从安南,已有不下二十万的各族土人,被输入国内,用以补充劳力不足。其中,大部分都被役为官奴,或被分与缺少耕作人口的贵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快形成一个产业了。
田钦祚在安南讨灭不臣,除了杀戮之外,也将一些精壮俘虏变卖国内,充当军费之收入。而在南方,甚至出现了一些民间的捕奴队。
大汉是禁止蓄奴的,这样的风气变化,似乎与政策相冲突,当然,这也是针对大汉国民,有些人,是不被以国人待之的。
听赵匡胤之言,赵匡义也仔细想了想,而后说道:“我经手的,多经得起调查,此前也有中枢的授意,那些输入内地的,也多被遣往南方的矿山、盐池,或用以修筑道路桥梁,应无疑问!”
赵匡胤这才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点笑容:“述职之后,下一步去向,可曾确定?”
提及此,赵匡义微微一笑:“我到吏部谈过话,钟尚书传达的陛下意思,大概会落在安南道或者洛阳府,二者择其一!”
“还当尽量争取洛阳府!”赵匡胤肯定地道。
洛阳府与安南道之间,换谁都会选择前者,赵匡义也一样,拱手道:“或许还当仰仗二哥臂助!”
“你我兄弟之间,本该相互扶持,不必如此!”赵匡胤摆摆手道。
“还要恭喜二哥,晋位内阁!”赵匡义又举杯,请道。
闻之,赵匡胤一边摇着头,一边爽朗笑道:“我只是个武夫,口舌也不伶俐,更使不得笔杆子,让我得一个大学士,无异于沐猴而冠,贻笑大方啊!”
话是这般说,赵匡胤心情却明显不错,在北伐议功犒赏中,赵匡胤除了一些头衔以及爵禄加增外,还被拜为内阁大学士,同虞国公魏仁溥并列。
第334章 喜讯传来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垂拱殿,刘皇帝洪亮的声音在殿梁间回荡,站在御座前,手里甩动着几道奏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大将,漠北虽大虽险,却也非其陨之地!杨业、王彦升,无一不是命硬之人!倒是刘昉、刘旻这两小儿,如今当知战阵之凶险了吧!”
内心的喜悦,完全体现在刘皇帝嘴角绽开的笑容上,张雍侍候在下,道:“此皆陛下恩威照拂,将士们方才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没错,经过漫长的等待,以及不懈的遣人寻探之后,来自漠北远征汉军残部的消息,终于传到刘皇帝耳中了。
几乎是同时,有三道奏报自河西而来,分别由河西武德司、布政司、都指挥司,都是六百里加急快报,虽然汇报各依其职能,但侧重点都一样,用意都是向朝廷报喜。显然,哪怕远隔数千里,在取悦刘皇帝这件事上,内外的军政部司官僚们,都是很有共识的。
刘皇帝简单地浏览着,张雍则如常将整理提炼的主要情况向刘皇帝叙说着,包括远征军战斗经过、求生经历以及眼下将士的具体情况。
对于他们艰辛的危险之旅,刘皇帝是有所预料的,因而固然怜悯,却没有太多意外。不过,当得知两万汉骑,最终只余一成得生,仍旧不免唏嘘。
“青山处处埋忠骨啊!”刘皇帝暂时放下了奏报,发出一道深沉的感慨:“百战余生,转战数千里,远征军将士不易啊!”
当然,比起普通将士,刘皇帝毫无疑问更关心他的爱子与大将,抑制住心头的激动,直接问张雍:“杨业与二王,以及刘昉兄弟俩如何了,还有杨延昭,都还安好吧!”
张雍当然明白刘皇帝的心思,因此快速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虽不免创伤,但已休养完好,两位殿下更是安然无恙,陛下可以放心。只有老将军王彦升,年岁已长,又兼疲惫,身体有所不支!”
“没事便好,传令,让河西文武,做好接应事宜,一定要将他们平安接回大汉!其后,让杨业他们回京,朕要亲自接见他们,犒劳他们!”刘皇帝直接吩咐道。
闻言,张雍略表迟疑,而后应道:“启禀陛下,远征军栖身于金山以南,与北廷仅隔一道沙漠,得知西域的形势,主动提出,与西域大军配合,南北合击,消灭辽军余部。时下,恐怕已然领兵南下,突袭北廷城了!
另外,赵公、魏王两位殿下,已先行回到河西,但径往高昌,欲参与西域战事,于轮台、北廷接应远征军将士!”
刘皇帝眉头顿时锁起,在他看来,这样的举动,实在没有必要,又仔细阅览了一遍奏报,再度放下,轻叹道:“杨业他们此举,还是心有疑虑,想要戴罪立功啊!何必呢,不论是大胜凯旋,还是折戟沉沙,他们都是勇士,是大汉功臣,朕褒奖尚且不及,何论罪之?”
“将士们若知陛下这番心意,当更加无畏无悔,为国尽忠!”张雍说道。
顿了下,请示道:“陛下如思子意切,是否下诏,先行召还两位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