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41节(3 / 4)
当然,这点声势,对于见惯了大场面的汉军将领而言,不算什么,城中的反应,就如守护的城池一般,稳若泰山。
辽军的将士,开始享用食物,将校军官能够享受到一些缴获的汉地烈酒,普通的士卒,也能尽情地饱餐一顿肉食。这对此前日渐拮据的辽军将士而言,已是难得了。
金银财货,不足称贵,值得欣喜的,还得属缴获的牲畜与粮食,很多从征的辽卒,都期盼能够带回部族,分享给家人与部卒。
持续的战争,严重侵害到了草原的正常游牧生产,还要武装参战,派兵出粮,到如今,大漠南北的辽国部民,许多族群邑落,都已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事实上,此番受召从征的辽国部卒,很多人已不是为了辽国朝廷、为了皇帝作战,而是存着南下劫掠的心思。
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国情怀,也不管汉辽之间的争霸,想要的,是最基本的生存,即便他们如今的困穷与危机,来自于大汉主动挑起的战争。
南朝富庶,汉人善耕作,他们只是学习草原过去无数先辈们,重新激发本能,提刀携刀,跃马南下。
事实上,耶律贤在激励士气上,也是通过宣传劫掠,抢粮抢衣,抢一切能够帮助他们度过时艰的物资,反抗汉军的欺压,争取生存的空间……
而随行的辽军部卒也确实大受鼓舞,踊跃参战,卖力死战。而南来之后的收获,也使得原本不那么高昂的士气逐渐攀升,大营之中堆积的战利品,也仿佛佐证着此次南下的正确性。
不过,比起将士的欢欣鼓舞,辽帝耶律贤却始终忧心忡忡的,难以释怀。夜幕之下的辽军大营,风声畜鸣夹杂着诸军各营的欢声笑语,甚至飘扬着草原民歌。
这种愉悦的氛围,作为主帅的耶律贤实在不愿意去打破,自汉辽交战以来,大辽总是失败,将士部卒也太久没有如此纵情地享受过胜利的喜悦了。
只是,下面的将士可以沉浸在里面,他这个大辽之主、三军统帅却不可以,如今已算“深入”汉境了,对汉军民杀伤甚众,缴获颇多,发出了抗击汉朝最坚定而响亮的呐喊,但是耶律贤这心里,始终觉得不踏实。
也只有独处之时,耶律贤才会把他的忐忑表露出来,时至如今,辽东失陷,东北大乱,西域已失,漠北残缺,他的大辽再也经不起更多的失败、更大的震荡了,也由不得耶律贤不当心。
殿帐前,耶律贤胡裘貂帽,矗立在冷风中,目光中看不出什么波澜,却直直南望,注视着云中城方向。
耶律贤难以体会当年耶律璟放弃云中时的回望是什么心情,但时隔十余载,辽军再度来临,耶律贤却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与失落。他心里也清楚,远处的那座城池,既然改姓刘姓汉,那么原本属于他们大辽与契丹的痕迹,只会越来越淡薄,直到彻底消散,只载于史册上。
兵临云中,已然八日了,但这八日之间,耶律贤的心情是在不断往下沉,哪怕不断有来自四方的斩获与喜讯,都无法覆盖那股始终萦绕心头的忧虑。
固若金汤、丝毫不露破绽的云中城,以及围绕着云中城展开的那尚处于朦胧状态的汉军的应对,都让耶律贤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这可比待在上京之时的感触要深刻得多。
“陛下!”
轻声的呼唤有些温柔,但仍旧将耶律贤拉回了神,扭头看,是韩德让。大概是冷风吹多了,耶律贤一个哆嗦,咳嗽了两声,脸上露出点稍显苍白的笑容:“韩卿,你来了!”
“帐外风大,切勿多吹,陛下还当保重身体!”韩德让劝了一句。
感受到韩德让的关怀,耶律贤也听了劝,邀韩德让入帐叙话。落座,内侍给二人摆上热酒,君臣共享。
大概也清楚韩德让的来意,耶律贤看着他:“韩卿,贵族、将领们的想法如何,试探出什么结果没?”
“士气高昂,军心可用!”韩德让答道,不过表情却反倒凝重了:“汉境百姓,或遁入山林,或躲入城池,乡野之间,已无可掳掠!
亲军军纪良好,陛下诏令即从,然征召的部卒们则不然,他们不会愿意就此收手,反而希望加大掳掠范围,继续深入汉境,攻其城邑,甚至有人提出强攻云中!还有一些将领认为,该召四掠的将士,换他们去……”
很多辽军眼下的心态,还正是要在汉境多做逗留,多抢些物资。有了在漠南以及山阳的收获,欲望也彻底被勾出来了。哪怕一个普通的部卒都知道,汉人更多的财货、钱粮、服甲都囤积在那些城池中,想要有更多的斩获,就要破城。
已经被攻破的怀仁、长青两县,便收获不小,那这么一座云中城就摆在眼前,若是攻破了,又会有多么丰硕的缴获呢?
利欲熏心蔽目,很多人都不会考虑更多了,什么云中的坚固,汉军的援救,危机没有迫近之前,都不用顾及。再者,他们都是骑兵,大可去得!
但是,耶律贤与韩德让显然不这么想,他们也不得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韩卿以为如何?”耶律贤沉声问韩德让。
闻问,韩德让态度很坚决:“臣还是此前的意见,约束将士,尽快撤离,返回塞北!云中,非久留之地!” ↑返回顶部↑
辽军的将士,开始享用食物,将校军官能够享受到一些缴获的汉地烈酒,普通的士卒,也能尽情地饱餐一顿肉食。这对此前日渐拮据的辽军将士而言,已是难得了。
金银财货,不足称贵,值得欣喜的,还得属缴获的牲畜与粮食,很多从征的辽卒,都期盼能够带回部族,分享给家人与部卒。
持续的战争,严重侵害到了草原的正常游牧生产,还要武装参战,派兵出粮,到如今,大漠南北的辽国部民,许多族群邑落,都已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事实上,此番受召从征的辽国部卒,很多人已不是为了辽国朝廷、为了皇帝作战,而是存着南下劫掠的心思。
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国情怀,也不管汉辽之间的争霸,想要的,是最基本的生存,即便他们如今的困穷与危机,来自于大汉主动挑起的战争。
南朝富庶,汉人善耕作,他们只是学习草原过去无数先辈们,重新激发本能,提刀携刀,跃马南下。
事实上,耶律贤在激励士气上,也是通过宣传劫掠,抢粮抢衣,抢一切能够帮助他们度过时艰的物资,反抗汉军的欺压,争取生存的空间……
而随行的辽军部卒也确实大受鼓舞,踊跃参战,卖力死战。而南来之后的收获,也使得原本不那么高昂的士气逐渐攀升,大营之中堆积的战利品,也仿佛佐证着此次南下的正确性。
不过,比起将士的欢欣鼓舞,辽帝耶律贤却始终忧心忡忡的,难以释怀。夜幕之下的辽军大营,风声畜鸣夹杂着诸军各营的欢声笑语,甚至飘扬着草原民歌。
这种愉悦的氛围,作为主帅的耶律贤实在不愿意去打破,自汉辽交战以来,大辽总是失败,将士部卒也太久没有如此纵情地享受过胜利的喜悦了。
只是,下面的将士可以沉浸在里面,他这个大辽之主、三军统帅却不可以,如今已算“深入”汉境了,对汉军民杀伤甚众,缴获颇多,发出了抗击汉朝最坚定而响亮的呐喊,但是耶律贤这心里,始终觉得不踏实。
也只有独处之时,耶律贤才会把他的忐忑表露出来,时至如今,辽东失陷,东北大乱,西域已失,漠北残缺,他的大辽再也经不起更多的失败、更大的震荡了,也由不得耶律贤不当心。
殿帐前,耶律贤胡裘貂帽,矗立在冷风中,目光中看不出什么波澜,却直直南望,注视着云中城方向。
耶律贤难以体会当年耶律璟放弃云中时的回望是什么心情,但时隔十余载,辽军再度来临,耶律贤却只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与失落。他心里也清楚,远处的那座城池,既然改姓刘姓汉,那么原本属于他们大辽与契丹的痕迹,只会越来越淡薄,直到彻底消散,只载于史册上。
兵临云中,已然八日了,但这八日之间,耶律贤的心情是在不断往下沉,哪怕不断有来自四方的斩获与喜讯,都无法覆盖那股始终萦绕心头的忧虑。
固若金汤、丝毫不露破绽的云中城,以及围绕着云中城展开的那尚处于朦胧状态的汉军的应对,都让耶律贤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这可比待在上京之时的感触要深刻得多。
“陛下!”
轻声的呼唤有些温柔,但仍旧将耶律贤拉回了神,扭头看,是韩德让。大概是冷风吹多了,耶律贤一个哆嗦,咳嗽了两声,脸上露出点稍显苍白的笑容:“韩卿,你来了!”
“帐外风大,切勿多吹,陛下还当保重身体!”韩德让劝了一句。
感受到韩德让的关怀,耶律贤也听了劝,邀韩德让入帐叙话。落座,内侍给二人摆上热酒,君臣共享。
大概也清楚韩德让的来意,耶律贤看着他:“韩卿,贵族、将领们的想法如何,试探出什么结果没?”
“士气高昂,军心可用!”韩德让答道,不过表情却反倒凝重了:“汉境百姓,或遁入山林,或躲入城池,乡野之间,已无可掳掠!
亲军军纪良好,陛下诏令即从,然征召的部卒们则不然,他们不会愿意就此收手,反而希望加大掳掠范围,继续深入汉境,攻其城邑,甚至有人提出强攻云中!还有一些将领认为,该召四掠的将士,换他们去……”
很多辽军眼下的心态,还正是要在汉境多做逗留,多抢些物资。有了在漠南以及山阳的收获,欲望也彻底被勾出来了。哪怕一个普通的部卒都知道,汉人更多的财货、钱粮、服甲都囤积在那些城池中,想要有更多的斩获,就要破城。
已经被攻破的怀仁、长青两县,便收获不小,那这么一座云中城就摆在眼前,若是攻破了,又会有多么丰硕的缴获呢?
利欲熏心蔽目,很多人都不会考虑更多了,什么云中的坚固,汉军的援救,危机没有迫近之前,都不用顾及。再者,他们都是骑兵,大可去得!
但是,耶律贤与韩德让显然不这么想,他们也不得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韩卿以为如何?”耶律贤沉声问韩德让。
闻问,韩德让态度很坚决:“臣还是此前的意见,约束将士,尽快撤离,返回塞北!云中,非久留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