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606节(3 / 4)
“陛下,臣不敢当啊!”闻言,柴荣老脸上略感惊诧,严肃地说。
刘皇帝温和一笑:“朕说你当得,不提其他,一根拐杖罢了!”
与柴荣联袂进堂,刘皇帝轻声说道:“朕回京方知,虞公也病了,你们不只是大汉的重臣,更是朕的良师益友,大汉的还未到最强盛的时候,还有更光明的未来,你们可要好生保重,陪朕一起看到四夷臣服河清海晏的那一日,陪朕见证大汉的辉煌!”
“臣坚信彼日不远,如能亲眼见证,此生无憾!”柴荣表示道。
“你家四郎宗训,多少岁了?”刘皇帝问道。
“回陛下,快满十八了!”柴荣应道。
刘皇帝说:“我家有女初长成,年纪相仿,还记得当年的约定吗?朕可没有忘记,你啊,改日领他进宫,给皇后看看……”
“谢陛下!”柴荣赶忙道。
陪同刘皇帝一起出来的大臣们,见着被皇帝亲自搀扶并亲密交谈的英国公,都不禁面露感慨,多有艳羡。
回到军机房内,刘皇帝让柴荣坐下,而后自己取过一张短凳,示意石守信:“继续!”
“是!”应命之后,石守信满脸的严肃,而后继续讲解道:
“汉辽疆界,绵延万里,太过漫长,臣等以为,此番北伐,若全面出击,想要纵横万里,一举击溃消灭辽国,以大汉如今的国力、军力,也难以竟全功!
因此,臣等建议,如若发兵,不必谋大求全,当有所偏重,不求速战速决,反而应当发挥大汉在国力、军力、人力上的优势,稳扎稳打,逐步破之……”
听其言,韩通忍不住提出异议:“辽国那万里草疆,旷野无垠,若依石枢相之言,稳步推进,那出塞之后,要打到何年何月去?倘若辽军避而不战,采取拖延战术,我军则求战不得,岂能不空耗国力,且稍有差池,必陷大军于险地?”
以大汉如今的实力,两国之间强弱形势,将帅们心里也都有个数,也有底气,正面对决,大汉不说碾压辽军,但绝对能占据优势。但是,塞外作战,最值得顾虑的,还是后勤线拉长,粮草转运不利,以及辽军避而不战。
对于韩通的疑问,石守信淡淡一笑,应道:“此番北伐,关键并不在出塞作战!”
看了眼刘皇帝,石守信从容说来:“辽国疆域再广,但它有几处必守之地!一上京临潢府,二东京辽阳府。
上京远在塞北,山高路远,不便贸然远征,但辽阳则不然,那是在辽东、渤海之地的首府,也是辽国数年发展壮大的根基之地,人丁相对充盈,钱粮赋税大半出于此地,更是我中国故地。
因此,臣等以为,倘若大兵东进,攻取辽东,夺占辽阳,再以此为基,继续攻略东北之地,对辽国必是重大打击。
攻其必守之地,则不惧其避战,对我军而言,攻城拔寨,也可更加从容……”
听其言,刘皇帝微微一笑,看向柴荣:“对于此略,英公以为如何?”
柴荣听得认真,思考得也认真,闻问,点了点头,说道:“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口吞下辽国,确实太难,攻其必守,是个不错的战略!将进攻目标选在辽东,臣认为没有问题!”
“你们怎么看?”刘皇帝又瞧向其他人。
都是能征惯战,有丰富战场经验的将帅,高怀德、赵匡胤几人更是参与过对辽战事,因此,对于主战辽东构想,也都表示支持。
宋琪则站出来,指出:“陛下,辽东同样偏远,又有关山之隔,且辽国经营已久,根基深厚,倘以坚城顽抗,取之仍旧不易!隋炀帝东征殷鉴在前,还请陛下多作审量!”
虽然宋琪对北伐持保守态度,但经过刘皇帝与他一番坦诚交流后,还是达成了共识。否则,此番军事会议,都不会让他参加。
然而,他的想法言辞,仍旧这般患得患失,也实在令刘皇帝着恼。看着他那张严肃的面庞,刘皇帝不由无奈道:“宋琪啊,你这是将朕比作隋炀帝啊!”
“臣失言!请陛下恕罪!”闻言,宋琪脸色一变,也觉话出不妥,刚忙告罪。
“罢了!”刘皇帝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你一心为国,老成之言,但是,朕不是隋炀帝,也没有那般好大喜功,不以实际。历代征伐辽东,有胜有负,但大汉可做充分准备,朕也不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是!”宋琪埋头应道。 ↑返回顶部↑
刘皇帝温和一笑:“朕说你当得,不提其他,一根拐杖罢了!”
与柴荣联袂进堂,刘皇帝轻声说道:“朕回京方知,虞公也病了,你们不只是大汉的重臣,更是朕的良师益友,大汉的还未到最强盛的时候,还有更光明的未来,你们可要好生保重,陪朕一起看到四夷臣服河清海晏的那一日,陪朕见证大汉的辉煌!”
“臣坚信彼日不远,如能亲眼见证,此生无憾!”柴荣表示道。
“你家四郎宗训,多少岁了?”刘皇帝问道。
“回陛下,快满十八了!”柴荣应道。
刘皇帝说:“我家有女初长成,年纪相仿,还记得当年的约定吗?朕可没有忘记,你啊,改日领他进宫,给皇后看看……”
“谢陛下!”柴荣赶忙道。
陪同刘皇帝一起出来的大臣们,见着被皇帝亲自搀扶并亲密交谈的英国公,都不禁面露感慨,多有艳羡。
回到军机房内,刘皇帝让柴荣坐下,而后自己取过一张短凳,示意石守信:“继续!”
“是!”应命之后,石守信满脸的严肃,而后继续讲解道:
“汉辽疆界,绵延万里,太过漫长,臣等以为,此番北伐,若全面出击,想要纵横万里,一举击溃消灭辽国,以大汉如今的国力、军力,也难以竟全功!
因此,臣等建议,如若发兵,不必谋大求全,当有所偏重,不求速战速决,反而应当发挥大汉在国力、军力、人力上的优势,稳扎稳打,逐步破之……”
听其言,韩通忍不住提出异议:“辽国那万里草疆,旷野无垠,若依石枢相之言,稳步推进,那出塞之后,要打到何年何月去?倘若辽军避而不战,采取拖延战术,我军则求战不得,岂能不空耗国力,且稍有差池,必陷大军于险地?”
以大汉如今的实力,两国之间强弱形势,将帅们心里也都有个数,也有底气,正面对决,大汉不说碾压辽军,但绝对能占据优势。但是,塞外作战,最值得顾虑的,还是后勤线拉长,粮草转运不利,以及辽军避而不战。
对于韩通的疑问,石守信淡淡一笑,应道:“此番北伐,关键并不在出塞作战!”
看了眼刘皇帝,石守信从容说来:“辽国疆域再广,但它有几处必守之地!一上京临潢府,二东京辽阳府。
上京远在塞北,山高路远,不便贸然远征,但辽阳则不然,那是在辽东、渤海之地的首府,也是辽国数年发展壮大的根基之地,人丁相对充盈,钱粮赋税大半出于此地,更是我中国故地。
因此,臣等以为,倘若大兵东进,攻取辽东,夺占辽阳,再以此为基,继续攻略东北之地,对辽国必是重大打击。
攻其必守之地,则不惧其避战,对我军而言,攻城拔寨,也可更加从容……”
听其言,刘皇帝微微一笑,看向柴荣:“对于此略,英公以为如何?”
柴荣听得认真,思考得也认真,闻问,点了点头,说道:“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口吞下辽国,确实太难,攻其必守,是个不错的战略!将进攻目标选在辽东,臣认为没有问题!”
“你们怎么看?”刘皇帝又瞧向其他人。
都是能征惯战,有丰富战场经验的将帅,高怀德、赵匡胤几人更是参与过对辽战事,因此,对于主战辽东构想,也都表示支持。
宋琪则站出来,指出:“陛下,辽东同样偏远,又有关山之隔,且辽国经营已久,根基深厚,倘以坚城顽抗,取之仍旧不易!隋炀帝东征殷鉴在前,还请陛下多作审量!”
虽然宋琪对北伐持保守态度,但经过刘皇帝与他一番坦诚交流后,还是达成了共识。否则,此番军事会议,都不会让他参加。
然而,他的想法言辞,仍旧这般患得患失,也实在令刘皇帝着恼。看着他那张严肃的面庞,刘皇帝不由无奈道:“宋琪啊,你这是将朕比作隋炀帝啊!”
“臣失言!请陛下恕罪!”闻言,宋琪脸色一变,也觉话出不妥,刚忙告罪。
“罢了!”刘皇帝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你一心为国,老成之言,但是,朕不是隋炀帝,也没有那般好大喜功,不以实际。历代征伐辽东,有胜有负,但大汉可做充分准备,朕也不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是!”宋琪埋头应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