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493节(3 / 4)
此次平南,除了动用兵马以地方军队为主要力量外,所遣将帅,也多是南方的戍将,过去的功勋大将,基本没有任用。既是给后进者机会,也在于平衡。
面对皇帝老子的发问,刘昉也很直接,抱拳道:“回陛下,臣确实前来请命从征,到平南征战场上去!”
对此,刘承祐倒也不意外,观察着他紧绷着的表情,没有兴奋,没有跳脱,只有坚定。
“小小年纪,不知轻重,你为战争儿戏吗?是供你去嬉玩的吗?”不过,刘承祐却轻斥道。
“陛下,臣已经不小了,这些年,读兵书,修武艺,如今南方大战方起,不正是用武建功之时,否则习之何用?”刘昉少有得顶了刘承祐一句,颇显豪情。
事实上,有过随驾北伐的经历,哪怕没有真正体验战场的血腥杀戮,但刘昉的豪杰气质与胆魄却是磨炼出来了。按照虚岁来算的话,刘昉已经十三岁了,这在某些贵族子弟身上,已经是当爹的年纪了……
“你这身铠甲哪里来的?”沉吟了一会儿,刘承祐问道。
“我让军器监帮我打造的!”刘昉老实答道:“陛下,等我再长大些,这套铠甲可就穿不下了,到时候岂不是浪费了?”
听其言,刘承祐也被他给逗笑了。刘昉却不笑,就那么认真地望着他。想了想,刘承祐问:“你娘亲同意吗?”
刘昉干脆地道:“陛下若同意了,娘亲那里我自有说法!”
看这小子一口一个陛下,刘承祐的心里,难免感慨,不过,他也确实在认真考虑此事的可行性,虽然,只消他一句话的事情。
“江淮、鄂州、岭南三路大军,你想去哪边?”刘承祐盯着刘昉,平静地说道。
闻言,刘昉脸上终于一喜,然后陷入了思考,最终道:“岭南!”
“为何?”刘承祐有些意外。
刘昉昂然道:“我此次从军,是为磨砺自身,岭南多山,环境恶劣,哪里艰苦,就去哪里!”
刘承祐终于笑了,探手摸了摸他脑袋,道:“朕稍后给你批个条子,让你到岭南军前效力,至于职位,就给潘美当卫兵吧!”
等刘昉兴冲冲地离开,刘承祐也不由叹了口气,有欣慰,也有担忧。对于儿子们的培养,刘承祐也算是费了一番苦心的,此前,他就有考虑过让太子刘旸挂帅出征,给他长长威望资历。
不过,后来息了此想法,即便如此,此番平南大军的后勤调运工作,刘承祐也是让刘旸全程参与,进一步锻炼他的实政能力。
入殿落座不久,刘承祐又召来吕胤,直接对他吩咐道:“去查一查,军器监是谁擅自给刘昉打造铠甲的,按照规制将之处置了!”
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
瓜洲,位于扬州城南不足三十里处,乃江北交通重镇,水道枢纽,扬子津直通大江。
这本是一座由流沙冲积形成的沙洲,四面环水,形状如瓜,故而名之,然而,经过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瓜洲已然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拉近着南北两岸的距离。
作为通衢口,凭借着优良的交通条件,一直作为长江下游的经济重镇,不过,在大汉朝攻取淮南,尽收江北后,也使之承担了更多军事作用,自乾祐五年起,其驻军从五百逐步提升至两千,极其重视,就近监视着南岸的润州。
时入深秋,瑟瑟凉风吹拂中,大江之上,是洪波涌动,涛声不绝。换作往年,江面上必是客旅云集,江船如梭,川流不息,属于南北经济交流最为频繁的时节。
然而,随着南北关系的紧张,朝廷陈兵江北,感受到战争的气氛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退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对商贾来说,则更加敏感,虽然朝廷南征的诏令还没传来,但江南江北,哪怕小民百姓,都知道大军南下已不可避免。甚至于,很多人都期待的,尤其是那些南来北往的商贾。
再有南北双方对水道的封锁,使得此时的瓜洲前十分萧索,只有少量巡逻的走舸轻舟,游弋于江面。
当然,如果把视线北移,就会发现,战争降临之前,扬州比起往年更加地繁荣热闹的,运河之上,舟楫如云,大量的官船、商船、民船于其间争渡,运输着各类军需物资,有的是官方转运,有的是征召调役,还有为数不少为利而来。
在多年的战争中,朝廷已有意识发挥民间商贾的积极性,除了军械甲胄等管制物资之外,其他的被服、鞋袜、手套、玉具、水容器甚至是军粮,都逐渐试着让民间的船队负责运输,乃至采买包运。
利益动人心,也确实能催发人的积极性,而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使此政策的施行上升了一个阶段。虽然整体而言,占比还不算多,但却在提升,也确实给朝廷的省了不少事。
当然也出了不少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制定了一定的规矩。因此,到此次平南,则更加得心应手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组织能力的考验与锻炼是无与伦比的,而经过北伐那等规模的战争考验的大汉朝廷,在南征这种“小战”上的组织上,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 ↑返回顶部↑
面对皇帝老子的发问,刘昉也很直接,抱拳道:“回陛下,臣确实前来请命从征,到平南征战场上去!”
对此,刘承祐倒也不意外,观察着他紧绷着的表情,没有兴奋,没有跳脱,只有坚定。
“小小年纪,不知轻重,你为战争儿戏吗?是供你去嬉玩的吗?”不过,刘承祐却轻斥道。
“陛下,臣已经不小了,这些年,读兵书,修武艺,如今南方大战方起,不正是用武建功之时,否则习之何用?”刘昉少有得顶了刘承祐一句,颇显豪情。
事实上,有过随驾北伐的经历,哪怕没有真正体验战场的血腥杀戮,但刘昉的豪杰气质与胆魄却是磨炼出来了。按照虚岁来算的话,刘昉已经十三岁了,这在某些贵族子弟身上,已经是当爹的年纪了……
“你这身铠甲哪里来的?”沉吟了一会儿,刘承祐问道。
“我让军器监帮我打造的!”刘昉老实答道:“陛下,等我再长大些,这套铠甲可就穿不下了,到时候岂不是浪费了?”
听其言,刘承祐也被他给逗笑了。刘昉却不笑,就那么认真地望着他。想了想,刘承祐问:“你娘亲同意吗?”
刘昉干脆地道:“陛下若同意了,娘亲那里我自有说法!”
看这小子一口一个陛下,刘承祐的心里,难免感慨,不过,他也确实在认真考虑此事的可行性,虽然,只消他一句话的事情。
“江淮、鄂州、岭南三路大军,你想去哪边?”刘承祐盯着刘昉,平静地说道。
闻言,刘昉脸上终于一喜,然后陷入了思考,最终道:“岭南!”
“为何?”刘承祐有些意外。
刘昉昂然道:“我此次从军,是为磨砺自身,岭南多山,环境恶劣,哪里艰苦,就去哪里!”
刘承祐终于笑了,探手摸了摸他脑袋,道:“朕稍后给你批个条子,让你到岭南军前效力,至于职位,就给潘美当卫兵吧!”
等刘昉兴冲冲地离开,刘承祐也不由叹了口气,有欣慰,也有担忧。对于儿子们的培养,刘承祐也算是费了一番苦心的,此前,他就有考虑过让太子刘旸挂帅出征,给他长长威望资历。
不过,后来息了此想法,即便如此,此番平南大军的后勤调运工作,刘承祐也是让刘旸全程参与,进一步锻炼他的实政能力。
入殿落座不久,刘承祐又召来吕胤,直接对他吩咐道:“去查一查,军器监是谁擅自给刘昉打造铠甲的,按照规制将之处置了!”
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
瓜洲,位于扬州城南不足三十里处,乃江北交通重镇,水道枢纽,扬子津直通大江。
这本是一座由流沙冲积形成的沙洲,四面环水,形状如瓜,故而名之,然而,经过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瓜洲已然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拉近着南北两岸的距离。
作为通衢口,凭借着优良的交通条件,一直作为长江下游的经济重镇,不过,在大汉朝攻取淮南,尽收江北后,也使之承担了更多军事作用,自乾祐五年起,其驻军从五百逐步提升至两千,极其重视,就近监视着南岸的润州。
时入深秋,瑟瑟凉风吹拂中,大江之上,是洪波涌动,涛声不绝。换作往年,江面上必是客旅云集,江船如梭,川流不息,属于南北经济交流最为频繁的时节。
然而,随着南北关系的紧张,朝廷陈兵江北,感受到战争的气氛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退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对商贾来说,则更加敏感,虽然朝廷南征的诏令还没传来,但江南江北,哪怕小民百姓,都知道大军南下已不可避免。甚至于,很多人都期待的,尤其是那些南来北往的商贾。
再有南北双方对水道的封锁,使得此时的瓜洲前十分萧索,只有少量巡逻的走舸轻舟,游弋于江面。
当然,如果把视线北移,就会发现,战争降临之前,扬州比起往年更加地繁荣热闹的,运河之上,舟楫如云,大量的官船、商船、民船于其间争渡,运输着各类军需物资,有的是官方转运,有的是征召调役,还有为数不少为利而来。
在多年的战争中,朝廷已有意识发挥民间商贾的积极性,除了军械甲胄等管制物资之外,其他的被服、鞋袜、手套、玉具、水容器甚至是军粮,都逐渐试着让民间的船队负责运输,乃至采买包运。
利益动人心,也确实能催发人的积极性,而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使此政策的施行上升了一个阶段。虽然整体而言,占比还不算多,但却在提升,也确实给朝廷的省了不少事。
当然也出了不少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制定了一定的规矩。因此,到此次平南,则更加得心应手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组织能力的考验与锻炼是无与伦比的,而经过北伐那等规模的战争考验的大汉朝廷,在南征这种“小战”上的组织上,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