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324节(2 / 4)
朝中可不只赵普一个能人,崇政殿那些近臣郎官的设置,早就引起了注意。如今只是没有署敕之权,今后若开个口子,便可直接取代政事堂的作用。
说到底,又牵扯到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只是这一次,刘承祐没有退让,以强行赐死孟汉卿而胜利告终。
随着大汉朝国势愈盛益稳,类似的矛盾争执,近年来明显加多了。刘承祐沈肃的表面下,有颗不甘束缚的心,只是许多时候,对宰相们宽容了些,也忍让几分。
而对于范质而言,略有些不公平,他的据理力争,终究敌不过天子的权威。毕竟,皇帝口衔天宪,终究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而刘承祐,可以看成一个开国之君,他要来硬,范质又岂能阻挡。
并且,皇帝撇开范质,另外找人修订、完善《刑统》的做法,更让使他挫败。天子一言可变法,他范质若矢志如一,今后还得似这般维护修订过的《刑统》。
君臣冲突的同时,刘承祐又对范质大加笼络恩赏,还于群臣面前,大加赞赏他的耿介刚直、公忠体国,顺便宣扬皇后的劝解,展现出一幅“君明后贤臣忠”的画面。
眼下,范质还穿着皇帝赏赐的一件冬袍,鸭绒填充,锦绣刺面,很是暖和。原本范质是收藏在家的,不过两日前皇帝还很体贴地问起,是否不合身,需不需要更换之类的。
第二日,范质便穿着进宫理政了,就像,穿着一件“警告”,恩重如山的感觉,他是真切地体会到了。
“文素,来喝杯酒,暖暖身子!”身为首宰的李涛,一手端着个精致的小瓷碗,走到范质案前,一脸和善的笑容。
放下手中的本章,抬眼看着递到面前尚冒着热气的就碗,眉头稍微皱了下,还是接过,与李涛碰了下,饮了口。
“多谢李公!”
见状,李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初冯道在时,敬一杯酒,要被那谨小慎微的老儿给劝告一番。如今,政事堂自己是老大,一点薄酒,既能暖身,还能提神,李涛可就放开了些……
“文素何故如此愁苦?”注意着范质那显得有些严刻的表情,李涛问道。
范质将手中的奏报递给李涛,放下酒碗,接过浏览了几眼,李涛神情也凝重起来了。
“这已经是成、凤二州第三次民乱了!”范质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李涛想了想,说道:“两州当进蜀之要冲,连遭兵燹,又需全力支应汉中作战。待此冬过去,应该会好些。”
手中的奏报,来自秦凤道,自从向训为克西县,在新占州县大发征役后,就始终动乱不稳。西县虽下,但惨烈的伤亡传回后,受征之民,几乎家家举丧,民情大沮。
成州情况犹重,此冬多冻饿,前几日,三百多乡民冲击官府,当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被轻松扑灭。汉军在秦凤驻扎的兵力,可是十分充足。
“明岁,只怕征伐犹不止啊!”范质竟有些愤慨,说道:“值此寒冬,本该罢兵安民,休养生息。可是前线将帅,只顾征伐,不管生民死活,如此穷兵黩武下去,就算攻下汉中,也怕民心尽丧,得而复失啊!”
“此番伐蜀,已大获全胜,陛下仍不顾一切,孜孜以求汉中……”范质看着李涛,道:“伐蜀,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成、凤关乎粮道后路,更当保其安宁,再图进取。否则,命脉危垂,纵十万大军征伐在前,也恐有覆没之忧!”
听范质之言,李涛深吸了口气,轻叹道:“这些道理,陛下只怕也知道,只是他的考量,出于另一方面。若在此冬,能够一举夺下汉中,则可威压蜀中。之后再行安民抚恤,也未为晚也,只是先后罢了!”
“我非不赞同伐蜀,只是用兵也当因时依势,生民困苦,怨声载道,后方不稳,何苦一意孤行!”范质语气很是严重:“那个赵玭也是,听说此人治理成州多年,既为一方父母,竟对治下百姓无一丝仁爱之心!一味地迎合前方将帅,我听闻,成州民乱,就有此人征发过厉,催促过急之故……”
“文素,我知道你一番拳拳公心,忧国伤时!”李涛放下奏章,想了想,看着范质道:“只是如今,事已至此,陛下已付向训全权,攻伐在彼,我等远在东京,岂能把控,只盼能尽快结束汉中战事,还军民以休养!”
在拿下西县之后,几乎没有一丝停息,趁着难得的晴天,向训留一部分兵马后,即率大军押着缴获,催逼着降卒东进南郑。
战犹不止,这才是让范质为首的一杆朝臣,最难理解,反对也最激烈。但是到皇帝那儿,刘承祐就一个回复。既委征伐之权,听其处置,向训乃将帅之英,他既决定进军,自有其道理。
“新取之地,除秦州之外,只怕已生粮荒。尤其是凤、成几州,为免饥民蔓延,滋生出更大的动乱,朝廷当调粮赈济!”李涛认真地说道,并不打算,就前方用兵与否,进行更深的讨论。
在军争大事上,他们这干宰臣的话语权,根本不大,难以左右皇帝的想法。若是反应过激了,只会徒惹皇帝不高兴。这近两年的首宰宦涯下来,李涛也放聪明了些,虽不至于向冯道那般一味地迎合皇帝,却也少作无用之功。
“秦陇道路受阻几绝,关中与京粮,只怕难以大批转运输送。”范质想了想,说道:“最方便的解决办法,当从备战之囤积,作战之缴获中,拨出一部分,用以济民!”
“向训仍在打南郑,用军粮赈民,军队能甘愿?”李涛第一反应是凝眉,下意识地瞧向范质,以为他有别的谋算。
范质则一脸的认真与坦然,说:“难道要坐视饥民饿亡,生出祸乱吗?只需撑过此冬,待来年开春,朝廷的支援自到!” ↑返回顶部↑
说到底,又牵扯到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只是这一次,刘承祐没有退让,以强行赐死孟汉卿而胜利告终。
随着大汉朝国势愈盛益稳,类似的矛盾争执,近年来明显加多了。刘承祐沈肃的表面下,有颗不甘束缚的心,只是许多时候,对宰相们宽容了些,也忍让几分。
而对于范质而言,略有些不公平,他的据理力争,终究敌不过天子的权威。毕竟,皇帝口衔天宪,终究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而刘承祐,可以看成一个开国之君,他要来硬,范质又岂能阻挡。
并且,皇帝撇开范质,另外找人修订、完善《刑统》的做法,更让使他挫败。天子一言可变法,他范质若矢志如一,今后还得似这般维护修订过的《刑统》。
君臣冲突的同时,刘承祐又对范质大加笼络恩赏,还于群臣面前,大加赞赏他的耿介刚直、公忠体国,顺便宣扬皇后的劝解,展现出一幅“君明后贤臣忠”的画面。
眼下,范质还穿着皇帝赏赐的一件冬袍,鸭绒填充,锦绣刺面,很是暖和。原本范质是收藏在家的,不过两日前皇帝还很体贴地问起,是否不合身,需不需要更换之类的。
第二日,范质便穿着进宫理政了,就像,穿着一件“警告”,恩重如山的感觉,他是真切地体会到了。
“文素,来喝杯酒,暖暖身子!”身为首宰的李涛,一手端着个精致的小瓷碗,走到范质案前,一脸和善的笑容。
放下手中的本章,抬眼看着递到面前尚冒着热气的就碗,眉头稍微皱了下,还是接过,与李涛碰了下,饮了口。
“多谢李公!”
见状,李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初冯道在时,敬一杯酒,要被那谨小慎微的老儿给劝告一番。如今,政事堂自己是老大,一点薄酒,既能暖身,还能提神,李涛可就放开了些……
“文素何故如此愁苦?”注意着范质那显得有些严刻的表情,李涛问道。
范质将手中的奏报递给李涛,放下酒碗,接过浏览了几眼,李涛神情也凝重起来了。
“这已经是成、凤二州第三次民乱了!”范质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李涛想了想,说道:“两州当进蜀之要冲,连遭兵燹,又需全力支应汉中作战。待此冬过去,应该会好些。”
手中的奏报,来自秦凤道,自从向训为克西县,在新占州县大发征役后,就始终动乱不稳。西县虽下,但惨烈的伤亡传回后,受征之民,几乎家家举丧,民情大沮。
成州情况犹重,此冬多冻饿,前几日,三百多乡民冲击官府,当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被轻松扑灭。汉军在秦凤驻扎的兵力,可是十分充足。
“明岁,只怕征伐犹不止啊!”范质竟有些愤慨,说道:“值此寒冬,本该罢兵安民,休养生息。可是前线将帅,只顾征伐,不管生民死活,如此穷兵黩武下去,就算攻下汉中,也怕民心尽丧,得而复失啊!”
“此番伐蜀,已大获全胜,陛下仍不顾一切,孜孜以求汉中……”范质看着李涛,道:“伐蜀,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成、凤关乎粮道后路,更当保其安宁,再图进取。否则,命脉危垂,纵十万大军征伐在前,也恐有覆没之忧!”
听范质之言,李涛深吸了口气,轻叹道:“这些道理,陛下只怕也知道,只是他的考量,出于另一方面。若在此冬,能够一举夺下汉中,则可威压蜀中。之后再行安民抚恤,也未为晚也,只是先后罢了!”
“我非不赞同伐蜀,只是用兵也当因时依势,生民困苦,怨声载道,后方不稳,何苦一意孤行!”范质语气很是严重:“那个赵玭也是,听说此人治理成州多年,既为一方父母,竟对治下百姓无一丝仁爱之心!一味地迎合前方将帅,我听闻,成州民乱,就有此人征发过厉,催促过急之故……”
“文素,我知道你一番拳拳公心,忧国伤时!”李涛放下奏章,想了想,看着范质道:“只是如今,事已至此,陛下已付向训全权,攻伐在彼,我等远在东京,岂能把控,只盼能尽快结束汉中战事,还军民以休养!”
在拿下西县之后,几乎没有一丝停息,趁着难得的晴天,向训留一部分兵马后,即率大军押着缴获,催逼着降卒东进南郑。
战犹不止,这才是让范质为首的一杆朝臣,最难理解,反对也最激烈。但是到皇帝那儿,刘承祐就一个回复。既委征伐之权,听其处置,向训乃将帅之英,他既决定进军,自有其道理。
“新取之地,除秦州之外,只怕已生粮荒。尤其是凤、成几州,为免饥民蔓延,滋生出更大的动乱,朝廷当调粮赈济!”李涛认真地说道,并不打算,就前方用兵与否,进行更深的讨论。
在军争大事上,他们这干宰臣的话语权,根本不大,难以左右皇帝的想法。若是反应过激了,只会徒惹皇帝不高兴。这近两年的首宰宦涯下来,李涛也放聪明了些,虽不至于向冯道那般一味地迎合皇帝,却也少作无用之功。
“秦陇道路受阻几绝,关中与京粮,只怕难以大批转运输送。”范质想了想,说道:“最方便的解决办法,当从备战之囤积,作战之缴获中,拨出一部分,用以济民!”
“向训仍在打南郑,用军粮赈民,军队能甘愿?”李涛第一反应是凝眉,下意识地瞧向范质,以为他有别的谋算。
范质则一脸的认真与坦然,说:“难道要坐视饥民饿亡,生出祸乱吗?只需撑过此冬,待来年开春,朝廷的支援自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