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第114节(3 / 4)
韩筠玉拿起钱,乖巧应声。
桑晓晓不可能不在意傅帆。她一边注意着傅帆,警惕人使坏,一边把自己稿子从包里拿出来交给唐雪君。她放低声音说着:“这是春居的第四篇稿。”
旁边编辑给唐雪君端了把椅子过来。唐雪君先从桌上拿了份出版社宋姐那儿的最后整合出版设计稿给桑晓晓,再拿了桑晓晓给的稿子开开心心翻看:“我现在就看。您也先看看我给的那些。”
她今天因为有外人在,对桑晓晓是格外客气。说话全是“您”来“您”去。
桑晓晓应声。
唐雪君很是认真看起稿,桑晓晓也把设计稿拿起来看,完全当旁人不存在了。姚主编推了推眼镜,内心有一万句感慨,脸上依旧笑着:“哎,我们说我们的。傅帆先生破费了。”
正在看稿的唐雪君很快沉浸于浪漫的故事情节中。第四篇春居,开局很是普通。和先前比起来,这回来的信,它的字也有不一样。它的字工工整整,既不是书法大家的潇洒字,也不是女子的娟秀字,更不是老农的幼稚字体,就是工整的方块字。
这人的要求更是古怪。他没有要求人前往自己老家,也没有要求人去寻自己后人,更没有要求人找当年的爱情寄托。他只希望少女能去外面逛一逛,兜一兜,把她看到的路啊房啊车啊飞机啊,能给他说一说,要是能画就更好了。
少女这就头疼了,她不擅长画画。
让人意外的是,少年很擅长绘画。他笔触很是稚嫩,却每一次都能很好把握物件的尺寸,轻易将画落到纸上。是没有专业学过,却画得有模有样。
于是两人便出门,观察四周的同时,将每一处的发展画下来。逐渐起的高楼,逐渐多的汽车,逐渐时髦的世间万物,似乎平时看不过如此,到三木的笔下,却好似人间仙境。
车水马龙怎么也会变成人间仙境呢?
唐雪君有些恍惚。三木描述的明明是最普通不过路上能看到的风景。很多细节她甚至都看到过,可她好像从来都是骑着自行车路过,从没有认真去琢磨沿途的风光。
阳城正是日新月异的时候。街道上很多地方仔细想想,与一年前就有了不同,与两年前更不一样。再往前推几年,相差更大。
至于她上学的地方也是这样。她大学并不在阳城,上四年后学校周边变化都很大。原先学校周边荒凉得很,外出都必须要成群结队,到毕业那会儿学校周边已陆陆续续有了楼,还有人专门过去开店的。
啊,像汽车。汽车也是这几年多起来。以前很少看到汽车,去年也不多,今年车似乎都多起来了。阳城的有钱人是越来越多。南方发展好的几个城市,阳城必算其中之一。
唐雪君虽说想了那么多,事实上并没有将思绪从文字上彻底挪开。她就如同和两个年轻孩子一起出门一样,对着往日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惊叹着。
连路上特意栽种的一棵树,都要惊叹于树的值钱。
少年硬生生画到没笔没纸。纸又贵,两个人拮据起来,可又峰回路转有人见到他们的画,问他们怎么卖。于是少年少女就在街边摆摊。一个负责画画,一个负责在边上唱家乡的小曲。
被画的人给画钱,听曲的人给赞赏的零钱。
直到围着的人太多,少女也唱累,两人这才千谢万谢散了场。
如果说春居的前三个故事总带着点悬疑的色彩,让人更多沉溺于揣测过来联系少女的到底是谁,最后一个故事却满满的人文色彩,治愈又浪漫。
少女和少年之间更是让人感觉,无人可以插足他们之间的情感默契。
到回到屋子里,唐雪君才猛然想起,还有一个未知的人。少年把画放在书房,少女关上书房门。第二天的回信,却是一张春居从未收到过的大纸。
那是一版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和少年所绘画的有点不同,似乎更像是几年后的场景。
而作品边上留下了另一封信,则说着:“我是其中之一,你们也是。真好。”
第四个人完全没有交代身份,又真正交代了身份。
唐雪君回过神来,竟觉得自己参与其中。原来那些路上的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一个她存在。桑晓晓当初所说的什么好人有好报,也说着人群中的每一个人。
不是说一定要特殊的职业,而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最后一个故事又上了一个台阶。 ↑返回顶部↑
桑晓晓不可能不在意傅帆。她一边注意着傅帆,警惕人使坏,一边把自己稿子从包里拿出来交给唐雪君。她放低声音说着:“这是春居的第四篇稿。”
旁边编辑给唐雪君端了把椅子过来。唐雪君先从桌上拿了份出版社宋姐那儿的最后整合出版设计稿给桑晓晓,再拿了桑晓晓给的稿子开开心心翻看:“我现在就看。您也先看看我给的那些。”
她今天因为有外人在,对桑晓晓是格外客气。说话全是“您”来“您”去。
桑晓晓应声。
唐雪君很是认真看起稿,桑晓晓也把设计稿拿起来看,完全当旁人不存在了。姚主编推了推眼镜,内心有一万句感慨,脸上依旧笑着:“哎,我们说我们的。傅帆先生破费了。”
正在看稿的唐雪君很快沉浸于浪漫的故事情节中。第四篇春居,开局很是普通。和先前比起来,这回来的信,它的字也有不一样。它的字工工整整,既不是书法大家的潇洒字,也不是女子的娟秀字,更不是老农的幼稚字体,就是工整的方块字。
这人的要求更是古怪。他没有要求人前往自己老家,也没有要求人去寻自己后人,更没有要求人找当年的爱情寄托。他只希望少女能去外面逛一逛,兜一兜,把她看到的路啊房啊车啊飞机啊,能给他说一说,要是能画就更好了。
少女这就头疼了,她不擅长画画。
让人意外的是,少年很擅长绘画。他笔触很是稚嫩,却每一次都能很好把握物件的尺寸,轻易将画落到纸上。是没有专业学过,却画得有模有样。
于是两人便出门,观察四周的同时,将每一处的发展画下来。逐渐起的高楼,逐渐多的汽车,逐渐时髦的世间万物,似乎平时看不过如此,到三木的笔下,却好似人间仙境。
车水马龙怎么也会变成人间仙境呢?
唐雪君有些恍惚。三木描述的明明是最普通不过路上能看到的风景。很多细节她甚至都看到过,可她好像从来都是骑着自行车路过,从没有认真去琢磨沿途的风光。
阳城正是日新月异的时候。街道上很多地方仔细想想,与一年前就有了不同,与两年前更不一样。再往前推几年,相差更大。
至于她上学的地方也是这样。她大学并不在阳城,上四年后学校周边变化都很大。原先学校周边荒凉得很,外出都必须要成群结队,到毕业那会儿学校周边已陆陆续续有了楼,还有人专门过去开店的。
啊,像汽车。汽车也是这几年多起来。以前很少看到汽车,去年也不多,今年车似乎都多起来了。阳城的有钱人是越来越多。南方发展好的几个城市,阳城必算其中之一。
唐雪君虽说想了那么多,事实上并没有将思绪从文字上彻底挪开。她就如同和两个年轻孩子一起出门一样,对着往日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惊叹着。
连路上特意栽种的一棵树,都要惊叹于树的值钱。
少年硬生生画到没笔没纸。纸又贵,两个人拮据起来,可又峰回路转有人见到他们的画,问他们怎么卖。于是少年少女就在街边摆摊。一个负责画画,一个负责在边上唱家乡的小曲。
被画的人给画钱,听曲的人给赞赏的零钱。
直到围着的人太多,少女也唱累,两人这才千谢万谢散了场。
如果说春居的前三个故事总带着点悬疑的色彩,让人更多沉溺于揣测过来联系少女的到底是谁,最后一个故事却满满的人文色彩,治愈又浪漫。
少女和少年之间更是让人感觉,无人可以插足他们之间的情感默契。
到回到屋子里,唐雪君才猛然想起,还有一个未知的人。少年把画放在书房,少女关上书房门。第二天的回信,却是一张春居从未收到过的大纸。
那是一版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和少年所绘画的有点不同,似乎更像是几年后的场景。
而作品边上留下了另一封信,则说着:“我是其中之一,你们也是。真好。”
第四个人完全没有交代身份,又真正交代了身份。
唐雪君回过神来,竟觉得自己参与其中。原来那些路上的每一个场景里,都有一个她存在。桑晓晓当初所说的什么好人有好报,也说着人群中的每一个人。
不是说一定要特殊的职业,而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最后一个故事又上了一个台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