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212节(1 / 4)
“麻烦了。”
商人一抱拳,然后调转马头疾驰而去,不是他客气,而是这定城附近,真的是家家户户种药养白蜡,说不准这老妪家刚好有他需要的货。和气生财在这里是真的。
见那起码的商人飞驰而去,老妪连忙往村里走。
他们这村落是按照规划建起来的,丁字形大路两边人家,中间一竖进去,老妪家就在竖形进去第三家,“四弟妹,儿媳妇,快,我接了一帮大客,足足三十人,半个小时候到。”
一时间,屋子里正忙活的几个妇人都停下了手上的活,目露惊喜。
“哎呦,这段时间生意可真好,咱们家才空了一天,马上就来人了。”
一个略约莫五十岁的妇人笑开了花,“快,咱们动起来,打扫的,熬粥的,摘菜的。活计来了。”
钱来了。
屋里走出几个不同年纪的妇人,笑着忙活开了。
而老妪搭把手之后,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则继续回到村口,等待客人来的时候带路——她年纪最大,年轻时又没有养好,因此被分配了最为轻松的活计。
这是几家人一起合伙办的客舍,没办法,当年太穷了,村里除了极幸运的在深山里打猎的十来个壮丁,其他的都被朝廷拉走了,剩下些老弱妇孺。
如今虽然是钱多了,但是一起干习惯了,也分不开了。
老妪快步往村口等客人,她来得稍早了些,客人还没到,不由得又出了神。
这好日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要说起来,那一定得提三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个初冬来的时候,凛冽得让人绝望。
家里钱粮被征走了,成年男丁也被朝廷征走了,后来传回来消息人都没了。因为是被朝廷征走的,连个抚恤都没有,全村就剩一帮绝望老幼妇孺。
幸得当时他们村帮平山村点烽火报信,得了几瓶大蒜素。
这种好东西,她们自己是舍不得用的,咬咬牙,全拿去城里买了高价,才买得了救命的粮食。
她们村里有个老嫂子,是从平山村嫁到这边来的,爹娘早没了,连兄弟都走了,听说了当时朝廷大军抓人的时候,平山村李氏一族给求上门的出嫁女送了些药材,还教了认药。
这个老嫂子舍了一张老脸,回娘家找侄儿求助,就想认点药材看看能不能卖点钱,起码能把孩子们糊弄着养大。
谁料这个侄儿是极好的,帮她求情让她去学了,又刚好遇到了李姑娘,李姑娘说她们村位置极好,来年春若有客商来,可以将自家的屋舍租出去赚一些银钱。
还有若她们挖到了药材,最好也留一点根茎种子,自己种在山地里,当庄稼一样伺候,来年便会再长开来。
不要怕种的人多,种的人多了药商才喜欢。
当时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她们这山疙瘩的地方从没听说药商来过,再说当时世道乱糟糟的,哪里还有什么商人。
但是,没办法,她们除了这一条路没啥路子了,再说李姑娘是有大本事的人,骗她们这些人干什么。
于是半信半疑的干起来,谁料来年春的时候,竟然真的是渐渐有客商来了,不过都是冲着平山村来的。
平山村不留外人,据说是因为族里秘方太多,还向客商推荐了她们这些村的客舍。
刚开始的时候是极不顺的,客商都看不上她们的村的茅草屋,嫌弃住得不舒服。不过畜牲草料饮水,客商还是愿意停下来稍作休息。
她们村里地多为旱地,没多少壮丁也种不了多少田,但是把石头慢慢整平了,向府衙申请开客舍,居然很适合。
慢慢的边做边建打出了名声,生意都好起来了,成了如今这样子。 ↑返回顶部↑
商人一抱拳,然后调转马头疾驰而去,不是他客气,而是这定城附近,真的是家家户户种药养白蜡,说不准这老妪家刚好有他需要的货。和气生财在这里是真的。
见那起码的商人飞驰而去,老妪连忙往村里走。
他们这村落是按照规划建起来的,丁字形大路两边人家,中间一竖进去,老妪家就在竖形进去第三家,“四弟妹,儿媳妇,快,我接了一帮大客,足足三十人,半个小时候到。”
一时间,屋子里正忙活的几个妇人都停下了手上的活,目露惊喜。
“哎呦,这段时间生意可真好,咱们家才空了一天,马上就来人了。”
一个略约莫五十岁的妇人笑开了花,“快,咱们动起来,打扫的,熬粥的,摘菜的。活计来了。”
钱来了。
屋里走出几个不同年纪的妇人,笑着忙活开了。
而老妪搭把手之后,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则继续回到村口,等待客人来的时候带路——她年纪最大,年轻时又没有养好,因此被分配了最为轻松的活计。
这是几家人一起合伙办的客舍,没办法,当年太穷了,村里除了极幸运的在深山里打猎的十来个壮丁,其他的都被朝廷拉走了,剩下些老弱妇孺。
如今虽然是钱多了,但是一起干习惯了,也分不开了。
老妪快步往村口等客人,她来得稍早了些,客人还没到,不由得又出了神。
这好日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要说起来,那一定得提三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个初冬来的时候,凛冽得让人绝望。
家里钱粮被征走了,成年男丁也被朝廷征走了,后来传回来消息人都没了。因为是被朝廷征走的,连个抚恤都没有,全村就剩一帮绝望老幼妇孺。
幸得当时他们村帮平山村点烽火报信,得了几瓶大蒜素。
这种好东西,她们自己是舍不得用的,咬咬牙,全拿去城里买了高价,才买得了救命的粮食。
她们村里有个老嫂子,是从平山村嫁到这边来的,爹娘早没了,连兄弟都走了,听说了当时朝廷大军抓人的时候,平山村李氏一族给求上门的出嫁女送了些药材,还教了认药。
这个老嫂子舍了一张老脸,回娘家找侄儿求助,就想认点药材看看能不能卖点钱,起码能把孩子们糊弄着养大。
谁料这个侄儿是极好的,帮她求情让她去学了,又刚好遇到了李姑娘,李姑娘说她们村位置极好,来年春若有客商来,可以将自家的屋舍租出去赚一些银钱。
还有若她们挖到了药材,最好也留一点根茎种子,自己种在山地里,当庄稼一样伺候,来年便会再长开来。
不要怕种的人多,种的人多了药商才喜欢。
当时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她们这山疙瘩的地方从没听说药商来过,再说当时世道乱糟糟的,哪里还有什么商人。
但是,没办法,她们除了这一条路没啥路子了,再说李姑娘是有大本事的人,骗她们这些人干什么。
于是半信半疑的干起来,谁料来年春的时候,竟然真的是渐渐有客商来了,不过都是冲着平山村来的。
平山村不留外人,据说是因为族里秘方太多,还向客商推荐了她们这些村的客舍。
刚开始的时候是极不顺的,客商都看不上她们的村的茅草屋,嫌弃住得不舒服。不过畜牲草料饮水,客商还是愿意停下来稍作休息。
她们村里地多为旱地,没多少壮丁也种不了多少田,但是把石头慢慢整平了,向府衙申请开客舍,居然很适合。
慢慢的边做边建打出了名声,生意都好起来了,成了如今这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