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439节(3 / 4)
可正因为新君用的不是他以为的宫廷政变的方式,而是和平地哄骗大行皇帝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他即使心中再不忿,也没有了反对的立场。大行皇帝凭自己的意愿,公开将皇位传给了亲弟弟而非亲生儿子,太后与宗室都没有说什么,外臣又怎么好反对呢?继续纠缠不休,只会显得他这个首辅不合时宜罢了。
既然新君没有倾举国之力兴刀兵、以至于危害到江山社稷的想法,高阁老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再跟新君过不去了。说实话,大行皇帝自己都不怕儿子的皇位继承权会被弟弟剥夺掉,他们这些外臣又何必替储君朱珞操心呢?据说原本的燕王世子、如今新封的燕王朱瑞,其实也是大行皇帝的骨肉,只是不为世人所知,就被大行皇帝暗中过继给了兄弟罢了。他与储君都非新君亲子,除非哪一天新君又添了皇嗣,否则谁做储君都是一样的。新君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种事,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易储。世间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并不多,一旦新君易储,人人都会认为他是为私心违背了大行皇帝的遗旨吧?
高阁老稍稍直起了脊背,打算要为自己稍稍做点努力,也免得连累亲朋好友与门生了。他表情肃穆地道:“圣上,无论您是否算计了老臣,您都是光明正大地坐在了九五至尊的位置上。这是大行皇帝心甘情愿交托到您手上的。老臣没有置喙的余地。老臣只希望,您继位之后,可以休养生息,少兴刀兵,让百姓能过得宽松一些。听闻北平政治清明,若是朝中也能如从前一般安稳顺遂,那就再好不过了。储君年幼,却聪颖好学,兼有孝悌之心。还望圣上对储君多加爱护,不要因为偏爱燕王,便对储君过于挑剔。大行皇帝信任圣上,才会让圣上为储君守住江山,圣上可千万不要辜负了大行皇帝的信任。”
朱晟微微笑了一笑:“你不需要用这种话来敲打朕,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朕是武人不假,但朕也是朱家子弟,知道自己的职责。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朕自然有自己的抱负。只要朕能实现抱负,其余杂事都是次要的。珞儿很好,只要他一直聪明好学下去,对朕敬爱,对兄弟友悌,处事公正,御下严明,必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朕也盼着他能早日成长起来,好接过朕手中的重责大任呢。”
高阁老深深地看了朱晟一眼,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跪下来,十分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
这是他身为臣子,对新君的承认。从今往后,朱晟也是他会效忠的君主了。
虽说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很快就会递上辞呈,告老还乡。可他还是会继续盯着朝廷,盯着新君的。他要确定,新君是否会信守承诺,管好朝廷,治理好国家百姓,把储君培养成材。
高阁老完成了这次正式的晋见,便以臣属之礼退出了乾清宫的正殿。回过身,他发现周围没有进来时见过的内侍与侍卫,倒是燕王朱瑞就立在不远处,也不知道是不是听见了殿中的对话。
高阁老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上去。即使新君会信守承诺,他也不能忽略了朱瑞这个人。这是大行皇帝的庶长子,储君的长兄,如今还成了当朝唯一的皇子。他不但比储君年长许多,还素有文武双全的名声,又有军功,显然不是稚嫩的储君可比的。倘若他有心于皇位,只怕储君未必是对手。要是他们兄弟间暗地里斗,也就罢了,万一燕王凭着燕王府麾下的兵力,反攻京中,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江山不稳,百姓受难,灾祸就近在眼前了!
于是高阁老客客气气地与朱瑞见了礼,然后便开门见山地问他:“燕王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回北平呢?若是等到大行皇帝百日孝满,只怕时间就太晚了吧?”
朱瑞一听就猜到他想说什么了,微微一笑:“我已经跟父皇商量过了,在京中守满三七的孝便要出发北返。后头的事情自有父皇与皇弟去料理,我是守边的藩王,自然要以自身的职责为重。太后娘娘也能体会我的心情,已是答应了让我们夫妻离开。我王妃已经在命人准备行囊了,不需要高相为了这点小事操心。”
高阁老仿佛没听出朱瑞话里的讽刺似的,又再问一句:“殿下是心甘情愿离开京城,返回北平去守卫边疆的么?您与太子殿下原是兄弟,论身份没什么不同,与当今圣上还更亲近几分。您如今距离储位不过是一步之遥罢了,真的没有别的想法么?要知道,燕王虽好,可退了这一步,未来便只能永远臣服了。您甘心么?”
朱瑞笑了笑:“高阁老。你好象总喜欢操心太多,觉得这个不是好人,那个也不怀好意。但凡皇室有父子兄弟,你就总觉得人家要同室操戈。可你既然觉得自己是最忠心耿耿的那一个,不惜将人家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的情谊往坏里想,又凭什么认定我就是叛逆呢?”
他轻轻拍了一下高阁老的肩膀:“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说罢也不管对方如何回应,径自走近了乾清宫的正殿,再不理会呆立原地的高阁老想说什么了。
第1652章 询问
朱瑞走进乾清宫正殿时,没有看到父亲朱晟。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东面房间有人影闪动,于是走了过去,果然发现朱晟在东次间窗下的宽大罗汉床边坐着。
朱瑞上前见了礼,又说了太子朱珞刚刚前来复命的事儿。
朱晟点点头,示意儿子在自己对面的座位上坐下,仿佛不经意地道:“你一直守在外头么?看见老高了?想必也听到了朕与他的对话吧?”
朱瑞端坐在罗汉床一端,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无论旁人怎么说,我只知道,父皇是光明正大从大行皇帝手中接过了传位诏书的。当时大行皇帝神智清醒,太后娘娘、太子殿下、宗室长辈、文臣武将……全都在场作见证。没有人可以质疑您继位的资格。至于那些没有证据的猜测或是谣言,终究还是猜测或谣言而已。”
朱晟笑笑,看着脸上表情有些紧绷的儿子:“这不是君前奏对,是你我父子间日常闲话。你不必紧张,也不必有什么顾虑,心里有什么想法,只管告诉我就是了。”
兴许是因为朱晟的语气放轻松了许多的关系,朱瑞的表情也放松下来。他很平静地回答道:“我没什么想法,就是觉得父亲做了皇上也挺好的。您有足够的才能与威望,不会输给任何人。更何况……大行皇帝对您多有亏欠之处,无论如何补偿您,都是应该的。”
朱晟微笑着听完儿子的话,轻声告诉他:“重林,无论你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我都很高兴。我知道你听到了高相那些指控我算计皇兄的话。对此我只能说,我问心无愧。”
他坦然地看着儿子:“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朱瑞看着他的表情,神色也放松下来,微笑道:“这是当然的,父皇的位子来得光明正大,任谁都无法指责您!”
高阁老的那些话又算什么呢?朱晟与大行皇帝兄弟间的旧怨是事实,可前者都原谅兄长了,没有追究的意思,是高阁老认定他会心怀怨恨甚至图谋不轨罢了;朱晟把燕王府亲卫调来守卫西宫,也是事先请示过大行皇帝的,因为后者总疑心禁军侍卫们会有某个势力的耳目,而为了掩饰大行皇帝的疑心病,朱晟才没有把这次调兵的行动公之于众,这又算是哪门子的罪证呢?至于朱晟做了摄政王后便要兴刀兵北伐什么的……那就完全是高阁老自己在脑补了。
朱瑞一条一条地把高阁老指控父亲的话做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是高阁老不靠谱:“儿子很讨厌这个人,总是觉得皇家父子兄弟叔侄之间全无真情,必定会为了争夺皇位而斗个你死我活。倘若他是竭尽全力去制止这样的争斗,也就罢了,可他不是。他只是要从中选边站,然后尽可能让他所选择的那一边赢得轻松点罢了,能不起动乱是最好的,多死几个宗室外戚武将什么的也无妨,但文官们要安稳,要掌控住朝中大权,不能波及京城以外的地方。
“当中若有谁受了冤枉,他也不管了。为了达到目的,皇家兄弟父子之间即使本没有嫌隙,他也有可能要挑起两边的火来。虽然儿子知道他的一些想法是好的,本意也是不想让百姓遭殃,可依然忍不住要厌恶他!”
老朱家的子孙里,也不是人人都想要为了争权夺利去害人的!他们本来也是普通人,也会与亲人朋友和睦相处的。就象他朱瑞,虽然是皇帝之子,可他从小到大,就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国之君!也就是这两年才有了要做好燕王府主人的想法。他是真心想要辅佐弟弟朱珞成为一代明君的。无论做皇帝的是生父还是养父,他都没改变过这个想法。
他在萧家长大,从来就知道自己会是一个“臣子”。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爬到最高的位置上去看一看。 ↑返回顶部↑
既然新君没有倾举国之力兴刀兵、以至于危害到江山社稷的想法,高阁老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再跟新君过不去了。说实话,大行皇帝自己都不怕儿子的皇位继承权会被弟弟剥夺掉,他们这些外臣又何必替储君朱珞操心呢?据说原本的燕王世子、如今新封的燕王朱瑞,其实也是大行皇帝的骨肉,只是不为世人所知,就被大行皇帝暗中过继给了兄弟罢了。他与储君都非新君亲子,除非哪一天新君又添了皇嗣,否则谁做储君都是一样的。新君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种事,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易储。世间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并不多,一旦新君易储,人人都会认为他是为私心违背了大行皇帝的遗旨吧?
高阁老稍稍直起了脊背,打算要为自己稍稍做点努力,也免得连累亲朋好友与门生了。他表情肃穆地道:“圣上,无论您是否算计了老臣,您都是光明正大地坐在了九五至尊的位置上。这是大行皇帝心甘情愿交托到您手上的。老臣没有置喙的余地。老臣只希望,您继位之后,可以休养生息,少兴刀兵,让百姓能过得宽松一些。听闻北平政治清明,若是朝中也能如从前一般安稳顺遂,那就再好不过了。储君年幼,却聪颖好学,兼有孝悌之心。还望圣上对储君多加爱护,不要因为偏爱燕王,便对储君过于挑剔。大行皇帝信任圣上,才会让圣上为储君守住江山,圣上可千万不要辜负了大行皇帝的信任。”
朱晟微微笑了一笑:“你不需要用这种话来敲打朕,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朕是武人不假,但朕也是朱家子弟,知道自己的职责。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朕自然有自己的抱负。只要朕能实现抱负,其余杂事都是次要的。珞儿很好,只要他一直聪明好学下去,对朕敬爱,对兄弟友悌,处事公正,御下严明,必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朕也盼着他能早日成长起来,好接过朕手中的重责大任呢。”
高阁老深深地看了朱晟一眼,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跪下来,十分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
这是他身为臣子,对新君的承认。从今往后,朱晟也是他会效忠的君主了。
虽说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很快就会递上辞呈,告老还乡。可他还是会继续盯着朝廷,盯着新君的。他要确定,新君是否会信守承诺,管好朝廷,治理好国家百姓,把储君培养成材。
高阁老完成了这次正式的晋见,便以臣属之礼退出了乾清宫的正殿。回过身,他发现周围没有进来时见过的内侍与侍卫,倒是燕王朱瑞就立在不远处,也不知道是不是听见了殿中的对话。
高阁老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上去。即使新君会信守承诺,他也不能忽略了朱瑞这个人。这是大行皇帝的庶长子,储君的长兄,如今还成了当朝唯一的皇子。他不但比储君年长许多,还素有文武双全的名声,又有军功,显然不是稚嫩的储君可比的。倘若他有心于皇位,只怕储君未必是对手。要是他们兄弟间暗地里斗,也就罢了,万一燕王凭着燕王府麾下的兵力,反攻京中,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江山不稳,百姓受难,灾祸就近在眼前了!
于是高阁老客客气气地与朱瑞见了礼,然后便开门见山地问他:“燕王殿下打算什么时候回北平呢?若是等到大行皇帝百日孝满,只怕时间就太晚了吧?”
朱瑞一听就猜到他想说什么了,微微一笑:“我已经跟父皇商量过了,在京中守满三七的孝便要出发北返。后头的事情自有父皇与皇弟去料理,我是守边的藩王,自然要以自身的职责为重。太后娘娘也能体会我的心情,已是答应了让我们夫妻离开。我王妃已经在命人准备行囊了,不需要高相为了这点小事操心。”
高阁老仿佛没听出朱瑞话里的讽刺似的,又再问一句:“殿下是心甘情愿离开京城,返回北平去守卫边疆的么?您与太子殿下原是兄弟,论身份没什么不同,与当今圣上还更亲近几分。您如今距离储位不过是一步之遥罢了,真的没有别的想法么?要知道,燕王虽好,可退了这一步,未来便只能永远臣服了。您甘心么?”
朱瑞笑了笑:“高阁老。你好象总喜欢操心太多,觉得这个不是好人,那个也不怀好意。但凡皇室有父子兄弟,你就总觉得人家要同室操戈。可你既然觉得自己是最忠心耿耿的那一个,不惜将人家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的情谊往坏里想,又凭什么认定我就是叛逆呢?”
他轻轻拍了一下高阁老的肩膀:“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说罢也不管对方如何回应,径自走近了乾清宫的正殿,再不理会呆立原地的高阁老想说什么了。
第1652章 询问
朱瑞走进乾清宫正殿时,没有看到父亲朱晟。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东面房间有人影闪动,于是走了过去,果然发现朱晟在东次间窗下的宽大罗汉床边坐着。
朱瑞上前见了礼,又说了太子朱珞刚刚前来复命的事儿。
朱晟点点头,示意儿子在自己对面的座位上坐下,仿佛不经意地道:“你一直守在外头么?看见老高了?想必也听到了朕与他的对话吧?”
朱瑞端坐在罗汉床一端,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无论旁人怎么说,我只知道,父皇是光明正大从大行皇帝手中接过了传位诏书的。当时大行皇帝神智清醒,太后娘娘、太子殿下、宗室长辈、文臣武将……全都在场作见证。没有人可以质疑您继位的资格。至于那些没有证据的猜测或是谣言,终究还是猜测或谣言而已。”
朱晟笑笑,看着脸上表情有些紧绷的儿子:“这不是君前奏对,是你我父子间日常闲话。你不必紧张,也不必有什么顾虑,心里有什么想法,只管告诉我就是了。”
兴许是因为朱晟的语气放轻松了许多的关系,朱瑞的表情也放松下来。他很平静地回答道:“我没什么想法,就是觉得父亲做了皇上也挺好的。您有足够的才能与威望,不会输给任何人。更何况……大行皇帝对您多有亏欠之处,无论如何补偿您,都是应该的。”
朱晟微笑着听完儿子的话,轻声告诉他:“重林,无论你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我都很高兴。我知道你听到了高相那些指控我算计皇兄的话。对此我只能说,我问心无愧。”
他坦然地看着儿子:“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朱瑞看着他的表情,神色也放松下来,微笑道:“这是当然的,父皇的位子来得光明正大,任谁都无法指责您!”
高阁老的那些话又算什么呢?朱晟与大行皇帝兄弟间的旧怨是事实,可前者都原谅兄长了,没有追究的意思,是高阁老认定他会心怀怨恨甚至图谋不轨罢了;朱晟把燕王府亲卫调来守卫西宫,也是事先请示过大行皇帝的,因为后者总疑心禁军侍卫们会有某个势力的耳目,而为了掩饰大行皇帝的疑心病,朱晟才没有把这次调兵的行动公之于众,这又算是哪门子的罪证呢?至于朱晟做了摄政王后便要兴刀兵北伐什么的……那就完全是高阁老自己在脑补了。
朱瑞一条一条地把高阁老指控父亲的话做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是高阁老不靠谱:“儿子很讨厌这个人,总是觉得皇家父子兄弟叔侄之间全无真情,必定会为了争夺皇位而斗个你死我活。倘若他是竭尽全力去制止这样的争斗,也就罢了,可他不是。他只是要从中选边站,然后尽可能让他所选择的那一边赢得轻松点罢了,能不起动乱是最好的,多死几个宗室外戚武将什么的也无妨,但文官们要安稳,要掌控住朝中大权,不能波及京城以外的地方。
“当中若有谁受了冤枉,他也不管了。为了达到目的,皇家兄弟父子之间即使本没有嫌隙,他也有可能要挑起两边的火来。虽然儿子知道他的一些想法是好的,本意也是不想让百姓遭殃,可依然忍不住要厌恶他!”
老朱家的子孙里,也不是人人都想要为了争权夺利去害人的!他们本来也是普通人,也会与亲人朋友和睦相处的。就象他朱瑞,虽然是皇帝之子,可他从小到大,就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国之君!也就是这两年才有了要做好燕王府主人的想法。他是真心想要辅佐弟弟朱珞成为一代明君的。无论做皇帝的是生父还是养父,他都没改变过这个想法。
他在萧家长大,从来就知道自己会是一个“臣子”。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爬到最高的位置上去看一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