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98节(2 / 4)
开门的人仔细打量李菻善,然后把门打开,李菻善拉起王修晋的手往里走。王修晋走到开门的人身旁时微微颔首,“辛苦了。”
开门的人躬身垂首,似乎没有看到王修晋的动作,也像是没听到王修晋的话。王修晋却不在意,倒是跟在王修晋身边的仆人有些看不过眼,本想说什么,却被王修晋瞪了一眼,只能老实的跟着。
没一会儿,一位看起来有些年轻的小伙子跑了出来,向两人行礼自报家门,他便是府里的管家,王修晋看了一眼管家,点了点头,让管家带着他们在府里转转。
宅子很大,里面看起来没有一点破败的痕迹,花花草草修整得特别好,转了一圈后便发现宅子里除了看门的,便是管家,没看到多余的佣人,这么大的宅子就两人打理?显然不现实。王修晋却没有多问,看门之人和管家都是不错的人,而他们也没想搬到这边住,往后每个月划些钱到这边,够他们的开销便是,只要不弄出什么事来便可。
两人没久留,临走前问了一下老将军埋在哪里,管家忙报上地点,王修晋点了点头,回去让人准备些上坟之物,寻个日子去给老将军上柱香,把该说的都说了,两人便离开了。年轻人看向看门的人,“没想到皇商倒是个好说话的。”
看门人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进了门口的小屋里。年轻人看着关上的门,耸了下肩膀,也不知皇商会分给他们多少花销,也不知够不够养那么多人,唉,送走这些老人,他便问心无愧了。
王修晋不会亏待人的,尤其是看过那两人头上的标签,院子里可是养着一些老将军麾下的伤残兵,王修晋不清楚这些人为何没到工坊里寻个工作,是想替老将军守宅,还是有其他的想法。不过,对待老兵,尤其是伤残兵,王修晋不会看着不管,分过去的月钱和每月花销数目不少,李菻善觉得奇怪,王修晋却没做多解释。
第307章
提起这位老将军, 李老将军不由得叹了口气,感慨几句, 然后便让孙子孙媳妇给老将军上香的时候,替他念上几句。
给老将军扫墓的日子是特意挑选的, 去的人不单单是王修晋和李菻善, 还有皇室后人, 王修晋以让后人记住曾经帮着打江山的将军, 比起一些只会动动手的人,这些上战场拼杀的将军更应该让后人记住,史书是文人记载的,他们会更偏于记录文人付出了多少, 武将大多是一笔带过,可真正的战场是什么, 流血牺牲, 他们是建立一个王朝的基石,不应该被遗忘。
皇帝听后沉吟了很久,他不是开国的皇帝,不清楚打江山要付出多少代价, 但守江山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 他从登基至今,边境的大小战争摩擦数不清, 守护国土的不是天天在朝堂上吵架的文人,而是被文人贬低得一无是处的武夫,皇帝同意了王修晋的提议, 不单单皇室后代要去,连其他学堂的人也都要去。
去那么多自然不能都上香,王修晋便提议,不如在身上带着小小的白花,由一位皇室子孙上过香后,其他人把白花扔入火盆之中,以表达敬意就可。除去将军坟,像是皇陵也应该每年挑选一个日子,让文人学子,到皇陵向打江山的开国皇帝,和守江山的皇帝献上最诚心的敬意,并听人讲述先人如何打下江山,如何守江山,才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皇帝听完之后立刻同意,觉得王修晋的提议非常好,不过,“似乎只有京中的学子能去听古。”
“臣以为可以在其他城立碑,以便世人参拜。”
“好!”国库不缺银子,在各城建个碑非难事,这古如何讲,怎么讲就由文臣去想。
说动了皇帝,便有了皇室后代给开国将军扫墓之事,此事立刻让文人起了反应,各种参本,各种跳脚,说什么都有,就差没直说李菻善和王修晋意行不轨当诛。当然有人为反,就有人为正,之前坚定的认为王修晋不会有事的官员,站到王修晋一边,和那些跳脚的官员互喷口水,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一人能顶数人,将那些上折的文官气得脸黑,想要上手给几下。
王修晋不在朝堂上,不知道朝堂上的风波,皇帝权当是看热闹,王大人表面看着悠哉,心里却把儿子骂得不行,没事尽给他找事。听听那些人说的是什么话,还图谋不轨,屎盆子扣得也太大了点吧!武将们更是直接,一边听着吵架,一边偷蔫的对那些叫着不对的人便是一脚,给开国将军上香哪里不对?怎么着,就文人是人,其实都是臭狗屎不成?
等文官闹完了,武将中的几个老将纷纷出列向皇上谏言,真正大逆不道之人是那些个血口喷人的文官,都说是武将是莽夫,文人擅长言语,实际上真切的言语,比那些咬文嚼字更有用,老将们一个个声泪俱下,说得皇帝都红了眼眶,比起文官,皇帝对武将的感情更深,好多武将都是开国皇帝打江山出身的后代,而文官,只有少数是追随先皇之辈,大部分都是前朝留下的,两厢一笔谁重谁轻就不言而喻了,而且端坐在中间的那位,也不是重文轻武之辈,听着武将的话,回想着他一步步走来的历程,看着那些个跳脚的文臣,是越看越不顺眼,听想心里越是不舒服,直接叫人拖出去廷杖二十,重重的打。
从老将军们出列,这些文臣便暗叫糟,后悔把这样当众提出,被听到二十廷杖时,一个个面如死灰,之前打死的还记忆犹新,没想到这么快轮到自己了。
消息传到王修晋耳中时,他只是摇了摇头,这些人的脑子太过腐朽了,如果打屁股能开窍,打打无妨,就怕打不开窍,还给自己添了仇人。值得庆幸的是,被打的文臣没出人命,个个在家里养伤,不过被皇上削了品级,但命保住了比什么都重要。
皇帝在各城建石碑的事很快放出了消息,文臣想要跳出来阻止,却找不到理由,说国库不丰,皇帝立刻就要担支出,说哪里受灾、皇帝就会追问各地存粮哪去了?于派出都察院去查?一牵就是一大串,全都是死罪,若说打仗?皇帝搞不好把前两天的事翻出来再算算账,此事在无一反对下,定了下来。
石碑怎么建?礼部的人有些抓瞎,以为这事和他们没关系,还坐等看户部的热闹,哪想热闹没看成反被当成热闹了,谁会想到皇帝把这事丢给他们,还让他们找出祭拜的仪式,礼部上下官员的内心都是崩溃的。礼部尚书跑到户部哭去了,明里暗里的说着户部尚书不地道,怎么可以坑他,建石碑的事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户部尚书一边同情的说着漂亮话,一边幸灾乐祸,当他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热闹,该,这事跟他扯不上关系多好,顶多时出出钱,还不担心被都察院盯上。
礼部尚书在户部碰了个软盯子,失落的回衙门口,想了想便跑到五皇子那里,礼部尚书和五皇子没私交,但他儿子在五皇子的活动场做事,走走关系得个指点也行啊!他现在眼前一片黑,纯抓瞎。
五皇子听完礼部尚书的话后,愣了一下,他不上朝哪里知道朝内发生的事,便是四哥过来也只是挑着有趣的事说,像是之前几位文臣被廷杖,五皇子受父皇和四皇子的影响,对文臣的好感不太高,尤其是文武两方对峙时,他肯定更偏于武将。对建石碑的事不了解,五皇子也不好发表言论,便回了礼部尚书。等人走了后,五皇子想了想,便乐了,这事肯定是王修晋想出来的。等晚上从活动场关门,五皇子没直接回府,而是坐上马车去了将军府。
礼部尚书的儿子对父亲的事十分上心,此事办妥了父亲肯定能得了皇上的青睐,说不定还能提提品级,于是便留意五皇子的动向,听说五皇子去了将军府,心思转了转,回家后便向父亲提议,皇商的点子多,又深受皇上信赖,何不去求求他。
将军府,五皇子贸然登门,向老将军告罪,老将军哪里能受五皇子的礼,连忙起身告罪,两人打了会太极后,老将军以身体为由告罪,他清楚五皇子过来不是看望他,他若再呆下去便显得不知趣。王修晋请五皇子到他们的院子小坐,李菻善一直跟在一旁,言语不多。
到了小院,五皇子便随意了许多,直说来意,追问石碑之事。王修晋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此事,把思想统一和国家认同感用古人能说通的方式讲明,五皇子瞬间便明白,为何父皇会同意大把的往外洒钱建无用的石碑,为的就是进一步巩固王权。
弄清楚了石碑的事,五皇子便告辞,他觉得等下次四哥再出宫,他要点点四哥,一定要柱住了王修晋,有王修晋在不愁根基不稳,大梁不强,百姓不富。
送走五皇子,王修晋以为这事便跟他没关系了,不想第二天一早,他刚到粮铺准备和王掌柜统计送往灾区的东西,便迎来了礼部尚书,听到粮铺的掌柜说礼部尚书要见他,向他请教。王修晋有些发蒙,他和礼部唯有的几次牵扯,用手指就能数过来,李菻善冠礼,他的冠礼,大婚,然后便是迎大军回朝,之外便没有交集,礼部尚书寻上门要做什么?向他请教什么?
心里奇怪却不能把人拒之门外,王修晋便让掌柜请人进来,王掌柜便退出屋回避,东家和朝廷官员说话,不是他能听的。 ↑返回顶部↑
开门的人躬身垂首,似乎没有看到王修晋的动作,也像是没听到王修晋的话。王修晋却不在意,倒是跟在王修晋身边的仆人有些看不过眼,本想说什么,却被王修晋瞪了一眼,只能老实的跟着。
没一会儿,一位看起来有些年轻的小伙子跑了出来,向两人行礼自报家门,他便是府里的管家,王修晋看了一眼管家,点了点头,让管家带着他们在府里转转。
宅子很大,里面看起来没有一点破败的痕迹,花花草草修整得特别好,转了一圈后便发现宅子里除了看门的,便是管家,没看到多余的佣人,这么大的宅子就两人打理?显然不现实。王修晋却没有多问,看门之人和管家都是不错的人,而他们也没想搬到这边住,往后每个月划些钱到这边,够他们的开销便是,只要不弄出什么事来便可。
两人没久留,临走前问了一下老将军埋在哪里,管家忙报上地点,王修晋点了点头,回去让人准备些上坟之物,寻个日子去给老将军上柱香,把该说的都说了,两人便离开了。年轻人看向看门的人,“没想到皇商倒是个好说话的。”
看门人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进了门口的小屋里。年轻人看着关上的门,耸了下肩膀,也不知皇商会分给他们多少花销,也不知够不够养那么多人,唉,送走这些老人,他便问心无愧了。
王修晋不会亏待人的,尤其是看过那两人头上的标签,院子里可是养着一些老将军麾下的伤残兵,王修晋不清楚这些人为何没到工坊里寻个工作,是想替老将军守宅,还是有其他的想法。不过,对待老兵,尤其是伤残兵,王修晋不会看着不管,分过去的月钱和每月花销数目不少,李菻善觉得奇怪,王修晋却没做多解释。
第307章
提起这位老将军, 李老将军不由得叹了口气,感慨几句, 然后便让孙子孙媳妇给老将军上香的时候,替他念上几句。
给老将军扫墓的日子是特意挑选的, 去的人不单单是王修晋和李菻善, 还有皇室后人, 王修晋以让后人记住曾经帮着打江山的将军, 比起一些只会动动手的人,这些上战场拼杀的将军更应该让后人记住,史书是文人记载的,他们会更偏于记录文人付出了多少, 武将大多是一笔带过,可真正的战场是什么, 流血牺牲, 他们是建立一个王朝的基石,不应该被遗忘。
皇帝听后沉吟了很久,他不是开国的皇帝,不清楚打江山要付出多少代价, 但守江山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 他从登基至今,边境的大小战争摩擦数不清, 守护国土的不是天天在朝堂上吵架的文人,而是被文人贬低得一无是处的武夫,皇帝同意了王修晋的提议, 不单单皇室后代要去,连其他学堂的人也都要去。
去那么多自然不能都上香,王修晋便提议,不如在身上带着小小的白花,由一位皇室子孙上过香后,其他人把白花扔入火盆之中,以表达敬意就可。除去将军坟,像是皇陵也应该每年挑选一个日子,让文人学子,到皇陵向打江山的开国皇帝,和守江山的皇帝献上最诚心的敬意,并听人讲述先人如何打下江山,如何守江山,才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皇帝听完之后立刻同意,觉得王修晋的提议非常好,不过,“似乎只有京中的学子能去听古。”
“臣以为可以在其他城立碑,以便世人参拜。”
“好!”国库不缺银子,在各城建个碑非难事,这古如何讲,怎么讲就由文臣去想。
说动了皇帝,便有了皇室后代给开国将军扫墓之事,此事立刻让文人起了反应,各种参本,各种跳脚,说什么都有,就差没直说李菻善和王修晋意行不轨当诛。当然有人为反,就有人为正,之前坚定的认为王修晋不会有事的官员,站到王修晋一边,和那些跳脚的官员互喷口水,言辞犀利,咄咄逼人,一人能顶数人,将那些上折的文官气得脸黑,想要上手给几下。
王修晋不在朝堂上,不知道朝堂上的风波,皇帝权当是看热闹,王大人表面看着悠哉,心里却把儿子骂得不行,没事尽给他找事。听听那些人说的是什么话,还图谋不轨,屎盆子扣得也太大了点吧!武将们更是直接,一边听着吵架,一边偷蔫的对那些叫着不对的人便是一脚,给开国将军上香哪里不对?怎么着,就文人是人,其实都是臭狗屎不成?
等文官闹完了,武将中的几个老将纷纷出列向皇上谏言,真正大逆不道之人是那些个血口喷人的文官,都说是武将是莽夫,文人擅长言语,实际上真切的言语,比那些咬文嚼字更有用,老将们一个个声泪俱下,说得皇帝都红了眼眶,比起文官,皇帝对武将的感情更深,好多武将都是开国皇帝打江山出身的后代,而文官,只有少数是追随先皇之辈,大部分都是前朝留下的,两厢一笔谁重谁轻就不言而喻了,而且端坐在中间的那位,也不是重文轻武之辈,听着武将的话,回想着他一步步走来的历程,看着那些个跳脚的文臣,是越看越不顺眼,听想心里越是不舒服,直接叫人拖出去廷杖二十,重重的打。
从老将军们出列,这些文臣便暗叫糟,后悔把这样当众提出,被听到二十廷杖时,一个个面如死灰,之前打死的还记忆犹新,没想到这么快轮到自己了。
消息传到王修晋耳中时,他只是摇了摇头,这些人的脑子太过腐朽了,如果打屁股能开窍,打打无妨,就怕打不开窍,还给自己添了仇人。值得庆幸的是,被打的文臣没出人命,个个在家里养伤,不过被皇上削了品级,但命保住了比什么都重要。
皇帝在各城建石碑的事很快放出了消息,文臣想要跳出来阻止,却找不到理由,说国库不丰,皇帝立刻就要担支出,说哪里受灾、皇帝就会追问各地存粮哪去了?于派出都察院去查?一牵就是一大串,全都是死罪,若说打仗?皇帝搞不好把前两天的事翻出来再算算账,此事在无一反对下,定了下来。
石碑怎么建?礼部的人有些抓瞎,以为这事和他们没关系,还坐等看户部的热闹,哪想热闹没看成反被当成热闹了,谁会想到皇帝把这事丢给他们,还让他们找出祭拜的仪式,礼部上下官员的内心都是崩溃的。礼部尚书跑到户部哭去了,明里暗里的说着户部尚书不地道,怎么可以坑他,建石碑的事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户部尚书一边同情的说着漂亮话,一边幸灾乐祸,当他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热闹,该,这事跟他扯不上关系多好,顶多时出出钱,还不担心被都察院盯上。
礼部尚书在户部碰了个软盯子,失落的回衙门口,想了想便跑到五皇子那里,礼部尚书和五皇子没私交,但他儿子在五皇子的活动场做事,走走关系得个指点也行啊!他现在眼前一片黑,纯抓瞎。
五皇子听完礼部尚书的话后,愣了一下,他不上朝哪里知道朝内发生的事,便是四哥过来也只是挑着有趣的事说,像是之前几位文臣被廷杖,五皇子受父皇和四皇子的影响,对文臣的好感不太高,尤其是文武两方对峙时,他肯定更偏于武将。对建石碑的事不了解,五皇子也不好发表言论,便回了礼部尚书。等人走了后,五皇子想了想,便乐了,这事肯定是王修晋想出来的。等晚上从活动场关门,五皇子没直接回府,而是坐上马车去了将军府。
礼部尚书的儿子对父亲的事十分上心,此事办妥了父亲肯定能得了皇上的青睐,说不定还能提提品级,于是便留意五皇子的动向,听说五皇子去了将军府,心思转了转,回家后便向父亲提议,皇商的点子多,又深受皇上信赖,何不去求求他。
将军府,五皇子贸然登门,向老将军告罪,老将军哪里能受五皇子的礼,连忙起身告罪,两人打了会太极后,老将军以身体为由告罪,他清楚五皇子过来不是看望他,他若再呆下去便显得不知趣。王修晋请五皇子到他们的院子小坐,李菻善一直跟在一旁,言语不多。
到了小院,五皇子便随意了许多,直说来意,追问石碑之事。王修晋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此事,把思想统一和国家认同感用古人能说通的方式讲明,五皇子瞬间便明白,为何父皇会同意大把的往外洒钱建无用的石碑,为的就是进一步巩固王权。
弄清楚了石碑的事,五皇子便告辞,他觉得等下次四哥再出宫,他要点点四哥,一定要柱住了王修晋,有王修晋在不愁根基不稳,大梁不强,百姓不富。
送走五皇子,王修晋以为这事便跟他没关系了,不想第二天一早,他刚到粮铺准备和王掌柜统计送往灾区的东西,便迎来了礼部尚书,听到粮铺的掌柜说礼部尚书要见他,向他请教。王修晋有些发蒙,他和礼部唯有的几次牵扯,用手指就能数过来,李菻善冠礼,他的冠礼,大婚,然后便是迎大军回朝,之外便没有交集,礼部尚书寻上门要做什么?向他请教什么?
心里奇怪却不能把人拒之门外,王修晋便让掌柜请人进来,王掌柜便退出屋回避,东家和朝廷官员说话,不是他能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