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5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及这些年因剡纸原料剡溪藤快要被砍绝,故而由出版署研制改进的公文用纸:夹江竹纸和楮皮(构树皮纸)
  ……
  各种不同的纸张。
  乐城郡公为何要收藏这么多纸。
  刘仁轨望着这不同时期的纸张道:“我少时家贫,又逢隋末乱世,无以为学。”
  能读书认字,可以靠祖上好不容易留下来的几本书,再去蹭学。
  但写字练字就不行了,实在买不起纸笔。
  “凡有闲暇,就折了树枝在沙地上练字。若无沙地,就在空中写。十数年未有间断学业。”[1]
  这养成了他后来收藏纸的习惯。
  而姜握望着这满屋的纸,更加确认了一个她从前就明白的道理:刘相并非是做官才这么卷,而正是因为他这么卷,才有机会从隋末乱世走出来做官,才能够一步步做到宰相——毕竟,刘相的官途从来不顺当,等他被调任辽东,终于真正有机会建功立业的时候,已经快要六十岁了。
  在此前,他几乎做遍了各种地方官职。
  若无此‘卷到极致’性情,估计在之前无数波折中,早就停下脚步了。
  刘仁轨伸手拿起如今市卖的最便宜的粗麻纸。
  不但收藏各类纸张,他还格外关注各种纸的价格。
  “如今粗麻纸之价,折换成粮米(银钱毕竟有波动,兑换粮米计价更为准确),比起五十年前的麻纸,足有几十倍之差。”
  这个数字,姜握也是有数的:若不能不断降低纸的成本,如何能加大报纸的发行量?增加知识的传播度?
  哪怕手里是最廉价的粗麻纸,刘仁轨依旧是很爱惜地轻轻放下,然后用石块压好。
  他转头对姜握道:“故而当日,听闻大司徒要办学,我实在忍不住归朝。”
  刘仁轨想要亲眼看到:学子们学有典籍,书有其纸,各能成业。
  他自隋末走来,见这世道如从黑暗走向熹微黎明,再走向华光愈亮——
  “此生,无甚憾矣。”
  **
  这一年春日,在率百官祭拜过乐城郡公后,姜握回到家中。
  她将一贯钱放在一张桑穰纸上。
  有一事她想了很久,如今应当也可以试着去推行了——纸币。
  其实如果不限定于官方纸质货币,其实早在宋朝交子前,就出现过类似于纸币的货币形式。毕竟,拎着一串串的铜钱做交易,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尤其是大宗买卖,光拉铜钱的车可能都要雇好几辆。
  汉武帝时就曾发行过白鹿皮币,当然一张代表四十万也实在是太黑了,并不算是真正的货币。
  而此时,也早有柜坊(类似后世钱庄,用于存放与借贷钱财),会发行一种民间飞钱。
  在姜握跟崔朝还没有太熟的时候,就听说过他替晋王管着的产业里,就有柜坊。
  当然,飞钱与其说是纸币,不如说是一种‘支票’或是‘信用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