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余雪 第77节(3 / 4)
内阁首辅陈峙沉默良久,亦轻声开口:“丞相大人忧国恤民实乃有目共睹,虽欺君之罪无可辩驳,还望陛下网开一面。”
此刻的局势已逐渐变化,朝堂之上早就清洗过一遍,诸多寒门志士本就意图投迹朝野,让曾经腐败的官场焕然一新,他们本就是庶民之身,非世家大族,对于底层百姓的艰难处境再清楚不过。虽知丞相为女子一事惊世骇俗,可震惊过后,心中却感慨波荡。
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惧生死,不畏强权,只为王道荡荡,心志之坚定,实在让人感佩。
于是他们纷纷响应云合,高声附和顾云嵩与陈峙。
剩下少数还嚷嚷着要重责的官员们偃旗息鼓了,光禄寺少卿高岳还有些不甘心,余光瞟到从一开始便一言不发的御史大夫叶榆,突然道:“叶大人!身居弹劾百官之位,大人难道能看着功罪倒置的事情发生吗!”
叶榆这才轻微地动弹了一下,抬起苍老的面庞,复杂地望了眼跪在大殿中央的女子。
在混乱的局面之中,她一直安静地跪在地面上,近乎冷淡地垂下眼眸,仿佛这场言论之争的主人公不是她一般。
崔锦之的脸色略显苍白,气质清冷,仿佛山巅白净的积雪,通透澄澈,侧脸的轮廓却略微带着锋锐的坚定与孤傲。然而就是这样纤细羸弱的肩膀,承载了天下苍生的期盼。
同为臣工,叶榆对这个后生从来都是欣赏的态度。
三元及第,帽插宫花,是多少人眼中的新贵,萧薛两党把持朝政之时,无数次向她伸来了橄榄枝。
可她仍旧不偏不党,也因此得罪了当权宠贵,走到如今的位置,她付出得远比众人想象的多。
此刻朝臣的眼睛都落在叶榆的身上,等待着他的看法。
祁宥的心微微沉了沉,虽然今日他势必要促成老师以女相之职上朝,但如果御史台拼命阻拦,再联合翰林院声讨,此事必定波折不断。
而叶榆向来铁面无私……
叶榆拱手道:“……老臣率御史台多年,掌纠察百官之职,丞相清正廉明,洁己奉公,从未行差踏错。况且崔相有经世之才,欲立中兴,非贤臣不能成,望陛下三思。”
少年帝王站起身来,一步一步向崔锦之走去,他站定在女子的身前,伸出手扶起了她。
那双沉稳平静的眼眸注视着她,眼底深处还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他轻轻笑了笑:“我幼年坎坷,是老师细心教导八年,为我遮风挡雨。这八年时光里,老师对大燕付出的一切,我都亲眼见证过。”
文武百官前,他却没有用“朕”这个字眼。
“是女子又如何?”玄服加身的少年天子一字一句地郑重开口,“老师永远是大燕的丞相。”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再出言反驳,便是不要命了。
此事在京城中迅速掀起轩然大波,可还没等百姓们品出个什么,京中的书坊流传起一本记载着崔相生平的书籍。
书院学子高谈阔论,茶楼酒肆中说书人眉飞色舞地润色着丞相的故事。
可反驳之声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虽然大燕之相是女子这件事固然让众人哗然不已,可百姓们都是实实在在感受过崔相在位时带来的清正之风。
惩治贪官污吏,赈恤贫民孤寡,确实是不容置喙的好官。
紧接着,朝廷再度抛下一记重雷——创办女学,先于京城试点,再于大燕各地推广开来。
凡入学者,皆可免去修金,若为贫困学子,更可以由女学提供食宿,只需下学后为书院佣工佣书即可,谓之“勤工俭学”。
两年后参与书院考核,通过者甚至可入朝为官。
崔锦之知道百姓心中对男女之位的观念非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所以政令先行,引导教化,终有一日会让他们在思想上认同。
每日忙着同翰林学士商讨教授内容,考究方式,还要亲自看工部递交上有关女学建造的图纸,忙得脚不沾地。
半年后,百姓翘首以盼的女学修建完毕。 ↑返回顶部↑
此刻的局势已逐渐变化,朝堂之上早就清洗过一遍,诸多寒门志士本就意图投迹朝野,让曾经腐败的官场焕然一新,他们本就是庶民之身,非世家大族,对于底层百姓的艰难处境再清楚不过。虽知丞相为女子一事惊世骇俗,可震惊过后,心中却感慨波荡。
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惧生死,不畏强权,只为王道荡荡,心志之坚定,实在让人感佩。
于是他们纷纷响应云合,高声附和顾云嵩与陈峙。
剩下少数还嚷嚷着要重责的官员们偃旗息鼓了,光禄寺少卿高岳还有些不甘心,余光瞟到从一开始便一言不发的御史大夫叶榆,突然道:“叶大人!身居弹劾百官之位,大人难道能看着功罪倒置的事情发生吗!”
叶榆这才轻微地动弹了一下,抬起苍老的面庞,复杂地望了眼跪在大殿中央的女子。
在混乱的局面之中,她一直安静地跪在地面上,近乎冷淡地垂下眼眸,仿佛这场言论之争的主人公不是她一般。
崔锦之的脸色略显苍白,气质清冷,仿佛山巅白净的积雪,通透澄澈,侧脸的轮廓却略微带着锋锐的坚定与孤傲。然而就是这样纤细羸弱的肩膀,承载了天下苍生的期盼。
同为臣工,叶榆对这个后生从来都是欣赏的态度。
三元及第,帽插宫花,是多少人眼中的新贵,萧薛两党把持朝政之时,无数次向她伸来了橄榄枝。
可她仍旧不偏不党,也因此得罪了当权宠贵,走到如今的位置,她付出得远比众人想象的多。
此刻朝臣的眼睛都落在叶榆的身上,等待着他的看法。
祁宥的心微微沉了沉,虽然今日他势必要促成老师以女相之职上朝,但如果御史台拼命阻拦,再联合翰林院声讨,此事必定波折不断。
而叶榆向来铁面无私……
叶榆拱手道:“……老臣率御史台多年,掌纠察百官之职,丞相清正廉明,洁己奉公,从未行差踏错。况且崔相有经世之才,欲立中兴,非贤臣不能成,望陛下三思。”
少年帝王站起身来,一步一步向崔锦之走去,他站定在女子的身前,伸出手扶起了她。
那双沉稳平静的眼眸注视着她,眼底深处还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他轻轻笑了笑:“我幼年坎坷,是老师细心教导八年,为我遮风挡雨。这八年时光里,老师对大燕付出的一切,我都亲眼见证过。”
文武百官前,他却没有用“朕”这个字眼。
“是女子又如何?”玄服加身的少年天子一字一句地郑重开口,“老师永远是大燕的丞相。”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再出言反驳,便是不要命了。
此事在京城中迅速掀起轩然大波,可还没等百姓们品出个什么,京中的书坊流传起一本记载着崔相生平的书籍。
书院学子高谈阔论,茶楼酒肆中说书人眉飞色舞地润色着丞相的故事。
可反驳之声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虽然大燕之相是女子这件事固然让众人哗然不已,可百姓们都是实实在在感受过崔相在位时带来的清正之风。
惩治贪官污吏,赈恤贫民孤寡,确实是不容置喙的好官。
紧接着,朝廷再度抛下一记重雷——创办女学,先于京城试点,再于大燕各地推广开来。
凡入学者,皆可免去修金,若为贫困学子,更可以由女学提供食宿,只需下学后为书院佣工佣书即可,谓之“勤工俭学”。
两年后参与书院考核,通过者甚至可入朝为官。
崔锦之知道百姓心中对男女之位的观念非一朝一夕能轻易改变,所以政令先行,引导教化,终有一日会让他们在思想上认同。
每日忙着同翰林学士商讨教授内容,考究方式,还要亲自看工部递交上有关女学建造的图纸,忙得脚不沾地。
半年后,百姓翘首以盼的女学修建完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