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结局!(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工业村一个工业村实地考察,马不停蹄参加各行业团体代表的会议,然后又率团出国招商引资同时推介越南商品。
  “越华文艺研究会”和“工投系”在最短时间内把坏事变成好事,用很少的钱,回购到之前高价发售的股票,那些上市公司老板成了整个事件的大赢家。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给“工投系”及南越华人敲响了一个警钟。
  所以工投公司及第四战术区把精力几乎全放在保持内部稳定上,工业村管委会、军队、工厂全部在统一思想,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全在忙于“民族团结”。
  被抢了一次风头的佛教徒再次活动起来,几千和尚尼姑集中在顺化庆祝佛祖诞辰2527年。在此之前,为庆祝吴廷俶担任主教25周年,顺化满城天主教旗帜飘扬。在顺化照看皇城的吴廷谨,竟然在这个时候发布一项禁令:严禁僧人悬挂佛教旗帜。
  为此,佛教徒展开一系列抗议活动。警察竟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被害者中有一个妇女和八名儿童!
  事态再次回到历史的轨迹,佛教徒抗议,和尚自-焚,陈丽春口无遮拦,美国政要忍无可忍……
  “工投系”刚遇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解决内部问题,新上任的驻越大使洛奇,只能把政府换届的重任交给杨文明、陈善谦、黎文己等国-军高层。
  唯一与后世历史不同的是,总统卫队抵抗不那么坚决,吴廷琰和吴廷瑈没能逃出嘉隆宫,被冲击嘉隆宫的政变军人打成了马蜂窝。
  杨文明领导的军人执政团上台,不仅要向与自己权力平行的美国驻越军援司令部开刀,试图要华府调走他们不喜欢的陆军四星上将保罗-哈金斯,而且要改编第5步兵师,收编第四战术区的第25、第26和第27师。
  忘乎所以,把华盛顿方面搞得很尴尬。
  不管怎么说,他们刚上台,要多少给他们点面子。
  考虑到保罗-哈金斯任期已至,美国方面决定由西点军校校长、威斯摩兰四星上将接任,算变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工投系”同样作出一些妥协,同意整编第5步兵师,但只移交防区和武器装备,军官士兵一个都没给他们的留。至于收编第四战术区,这是原则性问题,李为民、陈世国等“工投系”大佬毫不犹豫拒绝了。
  双方关系太过紧张,直接影响到中西部地区的军事行动,洛奇大使出面斡旋。考虑到李为民影响力和号召力太大,有他在军人执政团根本放不开手脚。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李为民被“流放”,辞去工投公司董事长职务,出任越南共和国驻南非大使,下六省军政保持现状。
  事实上证明,杨文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能干。
  上任之后西贡仍一片混乱,和尚尼姑继续闹事,自-焚的宗教人士比吴廷琰执政时更多,他手下那帮人既没行政经验,又工作散漫,贪污腐化比吴廷琰时期有之过而不及。
  推翻吴廷琰时如日中天的光环慢慢褪去,美国人不再看好他,对他很失望。老百姓同样不满,人们再次上街游行示威,要求他下台。
  第一战术区司令阮庆和西贡京畿司令陈善谦决定取而代之,1964年1月30日,也就杨文明执政几个月后,伞兵、坦克、装甲车以演习为名开进西贡,给市民上演了一场不********。
  杨文明被革职,其革命理事会成员黎文金、武装部队司令兼国防部长陈文敦、内政部长尊室订及公安部长梅友春被拘押看管。12人革命委员会解散,已成为阶下囚的杨文明被邀请加入三人军事执政团,并出任主席,整个一“捉放曹”。
  不过他这个有名无实的主席也没干几天,不到半年,就被阮庆和陈善谦放逐到国外。
  就在这期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上台。而曾被强硬的洛奇大使,认为很有潜力的阮庆,上台之后同样干得不怎么样。
  他太急于表现,想把国家治理好,可是佛教徒、学生团体及一些反对派人士,发现他有走向独裁建立中-央-集-权的倾向,又开始上街游行,反对他的声浪越来越激烈。发动政变,自己一样上台,一样可以戴上将星,对他不服的一些军内军官也反对。
  然而,不是所有人运气都有他这么好。
  第三战术区司令杨文德、副司令林文发试图发动政变,结果半小时前阮庆、空军司令阮高祺、总理潘辉适等高官全去头顿度假了,情报工作没做好,政变部队在西贡扑了个空,于是出现两个政府,三个指挥部。
  杨文德、林文发在西贡城里军民救国委员会,呼吁开除阮庆军籍,拘捕阮庆,反对独裁,主张团结,同时仍然接受美国援助。从柬埔寨流亡回来被晋升为少将的前伞兵旅军官阮政诗,则自封为“西贡解放指挥官”。与林文发及躲在头顿工业村遥控指挥的阮庆唱起“三国演义”。
  全部有兵,局势乱成一团。
  接替李为民担任工投公司董事长的陈世国,担心头顿工业村会成为他们的战场,不得不同新任美国大使泰勒及军援司令部威斯特摩兰将军一起出面斡旋。
  结果阮庆走人,西贡政坛又形成了一个阮高祺、阮文绍和阮政诗“三阮”鼎立的微妙格局。由于没一个将领能够实际掌握全国军权,他们在军事理事会的加固下建立起一个集体领导机制,以维持各战术区的势力平衡,但这种权宜之计并没有坚持多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