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 第516节(3 / 4)
有人悲怆,也有人欢喜。
朝堂里还有许多朝臣则一脸喜意,他们大多出身世家,世家与顾青之间达成的交易,这些朝臣早已知道。
天子臣服于权臣,意味着新的时代来临了,而这些世家出身的朝臣们便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毕竟顾青是靠着世家才保证了天下的稳定,逼宫之时才将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乱象根本没出宫闱,有世家为靠山,朝堂上世家的发言权更大了。
满殿朝臣各异的表情里,顾青神情平静地走出朝班,朝李亨行礼。
“臣代安西军将士谢陛下厚赐。”
李亨努力扯了扯嘴角,挤出一抹笑容:“顾卿不必多礼。”
说完李亨又朝小宦官瞥了一眼。
小宦官急忙道:“传圣谕,蜀州郡王顾青功高赫赫,平叛乱,定社稷,治万民,教忠励资,敬之忱聿,可晋爵关中王,可赐剑履上殿,可摄政监政。”
殿内群臣大惊。
郡王被晋为关中王不是小事,关中可是京畿所在,大唐立国至今,没有一人能得“关中王”的爵号,更甚者,异姓封王也是少之又少,将关中的名号封给顾青,可见顾青的权势高涨到何等地步。
至于后面那句“剑履上殿”,更是极度的荣耀。而这个荣耀隐隐间已将权臣的形象烘托出来,从古至今,能够被允许剑履上殿的臣子,大多已是权势高过天子的权臣奸佞,今日天子莫名下了这道旨意晋赏顾青,显然是故意让顾青的身份达到盛极的地步。
盛极之后,转而衰。
无数窃窃议论声中,顾青皱了皱眉,抬眼望向金殿上的李亨,目光有了几分凌厉的意味。
李亨被他的目光刺激得浑身一颤,急忙笑道:“顾卿有功于社稷,功劳之大,朕实不知如何赏赐,便如此……”
话没说完,顾青语气渐冷道:“臣多谢陛下厚赐,只是臣资历尚浅,微末之功不足以担此王爵,请陛下收回成命,臣不意己身,无心富贵,维持现状即可。”
李亨还想再劝,却见顾青的表情已越来越冷漠,李亨情知顾青已生怒火,只好当殿宣布作罢,顺便再当着满殿文武的面又盛赞了顾青品性高洁之类的好话。
从内心来说,顾青当然也不愿受此王爵。
没别的原因,只是太张扬了。
身处他如今的地位,手握着如此大的权力,什么样的爵位得不到?哪怕他想当皇帝,也不过是朝部将使个眼色的事,哪里在乎李亨给他封的什么关中王,听起来像山寨火腿肠似的。
宫廷剧变之后,朝野间议论四起,朝臣们都很清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正是新旧交替之时,有些人注定会被新的时代淘汰,有些人却会趁势而起。
如此敏感的时刻,顾青只愿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改变朝堂以往务虚的不良风气,骤然被李亨晋爵,对顾青实在是弊大于利,让朝堂内的矛盾愈发激化,顾青将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处理朝堂内部的争斗,一切都是因为李亨这道晋爵圣旨。
所以顾青必须坚辞晋爵,任何赏赐都不需要。
金殿内陷入短暂的尴尬,顾青坚辞之后,许多朝臣的脸色才略微松缓了些。
总算顾青识趣,而且,总算天家的体面还没丢干净,至少还剩一块遮羞布。
尴尬的气氛中,李亨自己也颇觉没趣儿,于是换了个话题道:“诸卿今日可还有事奏?”
群臣沉默之时,顾青忽然道:“臣有事奏。”
李亨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和颜悦色道:“顾卿有事尽管奏来。”
顾青平静地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疏,双手高举过顶,道:“陛下,大唐如今叛乱已平,天下归安,臣请奏免关中,河南,河东,河北等诸道税赋一年,其中河东与河北两道曾被叛军占据多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臣请免三年赋税。”
李亨笑道:“便允所请。”
此时的李亨像个工具人,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力,这是顾青早已警告过的,今日既然顾青公然提出了免赋,那就说明这件事顾青早已决定了,今日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李亨不敢跟他唱反调。 ↑返回顶部↑
朝堂里还有许多朝臣则一脸喜意,他们大多出身世家,世家与顾青之间达成的交易,这些朝臣早已知道。
天子臣服于权臣,意味着新的时代来临了,而这些世家出身的朝臣们便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毕竟顾青是靠着世家才保证了天下的稳定,逼宫之时才将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乱象根本没出宫闱,有世家为靠山,朝堂上世家的发言权更大了。
满殿朝臣各异的表情里,顾青神情平静地走出朝班,朝李亨行礼。
“臣代安西军将士谢陛下厚赐。”
李亨努力扯了扯嘴角,挤出一抹笑容:“顾卿不必多礼。”
说完李亨又朝小宦官瞥了一眼。
小宦官急忙道:“传圣谕,蜀州郡王顾青功高赫赫,平叛乱,定社稷,治万民,教忠励资,敬之忱聿,可晋爵关中王,可赐剑履上殿,可摄政监政。”
殿内群臣大惊。
郡王被晋为关中王不是小事,关中可是京畿所在,大唐立国至今,没有一人能得“关中王”的爵号,更甚者,异姓封王也是少之又少,将关中的名号封给顾青,可见顾青的权势高涨到何等地步。
至于后面那句“剑履上殿”,更是极度的荣耀。而这个荣耀隐隐间已将权臣的形象烘托出来,从古至今,能够被允许剑履上殿的臣子,大多已是权势高过天子的权臣奸佞,今日天子莫名下了这道旨意晋赏顾青,显然是故意让顾青的身份达到盛极的地步。
盛极之后,转而衰。
无数窃窃议论声中,顾青皱了皱眉,抬眼望向金殿上的李亨,目光有了几分凌厉的意味。
李亨被他的目光刺激得浑身一颤,急忙笑道:“顾卿有功于社稷,功劳之大,朕实不知如何赏赐,便如此……”
话没说完,顾青语气渐冷道:“臣多谢陛下厚赐,只是臣资历尚浅,微末之功不足以担此王爵,请陛下收回成命,臣不意己身,无心富贵,维持现状即可。”
李亨还想再劝,却见顾青的表情已越来越冷漠,李亨情知顾青已生怒火,只好当殿宣布作罢,顺便再当着满殿文武的面又盛赞了顾青品性高洁之类的好话。
从内心来说,顾青当然也不愿受此王爵。
没别的原因,只是太张扬了。
身处他如今的地位,手握着如此大的权力,什么样的爵位得不到?哪怕他想当皇帝,也不过是朝部将使个眼色的事,哪里在乎李亨给他封的什么关中王,听起来像山寨火腿肠似的。
宫廷剧变之后,朝野间议论四起,朝臣们都很清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正是新旧交替之时,有些人注定会被新的时代淘汰,有些人却会趁势而起。
如此敏感的时刻,顾青只愿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改变朝堂以往务虚的不良风气,骤然被李亨晋爵,对顾青实在是弊大于利,让朝堂内的矛盾愈发激化,顾青将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处理朝堂内部的争斗,一切都是因为李亨这道晋爵圣旨。
所以顾青必须坚辞晋爵,任何赏赐都不需要。
金殿内陷入短暂的尴尬,顾青坚辞之后,许多朝臣的脸色才略微松缓了些。
总算顾青识趣,而且,总算天家的体面还没丢干净,至少还剩一块遮羞布。
尴尬的气氛中,李亨自己也颇觉没趣儿,于是换了个话题道:“诸卿今日可还有事奏?”
群臣沉默之时,顾青忽然道:“臣有事奏。”
李亨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和颜悦色道:“顾卿有事尽管奏来。”
顾青平静地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疏,双手高举过顶,道:“陛下,大唐如今叛乱已平,天下归安,臣请奏免关中,河南,河东,河北等诸道税赋一年,其中河东与河北两道曾被叛军占据多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臣请免三年赋税。”
李亨笑道:“便允所请。”
此时的李亨像个工具人,没有任何决定的权力,这是顾青早已警告过的,今日既然顾青公然提出了免赋,那就说明这件事顾青早已决定了,今日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李亨不敢跟他唱反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