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病娇太监比命长 第44节(2 / 4)
魏澜东西状似摆放随意,实则内有玄机。其间奥妙恐怕连亲近的咸庆和咸福都不知晓。然而宁晚心自小耳濡目染的皆是奇门遁甲,机关淫巧,初见时不觉,日久却发现了端倪。
那博物架实则有一处暗格。
她在博物架上摸索一番,没时间感慨这处暗格设计精巧,摸到榫卯交接之处便匆匆推开,只听“咔”一声轻响,底柜边缘弹开一条缝隙。
宁晚心掀开那块挡板,最上放置的便是一泛黄的信纸,陈旧感扑面而来。
他从未防备过自己,自己却利用了他的信任。
她苦笑了下,取出信纸浏览,并不敢耽搁,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翌日,早朝缛节不表,只说皇帝听了会儿朝臣不冷不热的谏言,对以他早早准备好的说辞。
这日上奏的大臣不算多,皇帝看时机差不多,便道:“诸位爱卿可还有言?”
见无人应答,皇帝便点头:“那好,传朕口谕,宣魏澜进殿。”
魏澜在查验何事,朝臣心里明晰,与沈相案有关的人不免心下发紧。
朝臣如何想,魏澜不用看便知,只他不在意这些人,纵他们千般心思他也无甚所谓。
“下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
“无需多礼,请起。”皇帝等他站定,才道:“诸位爱卿也知,近来查看案卷,几桩旧案疑点重重,其中以沈相案影响最深,牵连最广,朕痛心疾首,特命魏大人彻查……”
皇帝能容下两次易主的魏澜继续做内廷总管,朝臣本就能想见其圣宠不倦,然则今日见皇帝对其温和器重的态度,心里对这位宦官的忌惮更上一层。
“陛下,臣惶恐。”
当此时,一位言官出列,打断了皇帝的话。
皇帝虽无奈,然而当朝驳斥谏言的文臣是为本朝不齿,只得道:“王爱卿何事?”
王正简年纪不惑,没经历过晨帝治乱,为人也刚正不阿,向来看不上权宦之流,眼光瞥了下魏澜,便不屑地“哼”了一声,移开视线,道:“陛下彻查晨帝时沈相案,难免让人觉出陛下在影射先皇昏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早有对答,并不见生气,“一桩错案不代表桩桩错案,也不能代表晨帝的建树,爱卿言重了,此事确有疑点,是以……”
“既然陛下如此说,臣等微词便不足道也。”
皇帝闻言一噎。
“然而就算要查旧案,大理寺和刑部非是摆设,我朝并无用内监查案的先例,此举恐怕不妥,就算能查出什么,恐怕也难以服众,天下悠悠众口,也要质疑陛下任用奸人。”
他说话时,满殿静默,便更显王正简掷地有声。
细微的议论声起,参知政事苏善也道:“王大人所言,确有几分道理,然则还要看陛下如何决断。”
这话乍一听没什么,可略一思量,就像在说皇帝轻信奸人一样。
皇帝的注意力集中在王正简身上,一时没做多想,他也没想到竟有人连话都不让魏澜说,双眼微眯,盯紧了王正简。
王正简并不畏惧,他不依附任何势力,反而问心无愧,也不怕皇帝降罪。
皇帝正要说话,就见魏澜行了一礼,“陛下,可否让臣跟王大人说两句。”
“自然。”让魏澜插了这一句,皇帝神色稍缓。 ↑返回顶部↑
那博物架实则有一处暗格。
她在博物架上摸索一番,没时间感慨这处暗格设计精巧,摸到榫卯交接之处便匆匆推开,只听“咔”一声轻响,底柜边缘弹开一条缝隙。
宁晚心掀开那块挡板,最上放置的便是一泛黄的信纸,陈旧感扑面而来。
他从未防备过自己,自己却利用了他的信任。
她苦笑了下,取出信纸浏览,并不敢耽搁,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翌日,早朝缛节不表,只说皇帝听了会儿朝臣不冷不热的谏言,对以他早早准备好的说辞。
这日上奏的大臣不算多,皇帝看时机差不多,便道:“诸位爱卿可还有言?”
见无人应答,皇帝便点头:“那好,传朕口谕,宣魏澜进殿。”
魏澜在查验何事,朝臣心里明晰,与沈相案有关的人不免心下发紧。
朝臣如何想,魏澜不用看便知,只他不在意这些人,纵他们千般心思他也无甚所谓。
“下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岁。”
“无需多礼,请起。”皇帝等他站定,才道:“诸位爱卿也知,近来查看案卷,几桩旧案疑点重重,其中以沈相案影响最深,牵连最广,朕痛心疾首,特命魏大人彻查……”
皇帝能容下两次易主的魏澜继续做内廷总管,朝臣本就能想见其圣宠不倦,然则今日见皇帝对其温和器重的态度,心里对这位宦官的忌惮更上一层。
“陛下,臣惶恐。”
当此时,一位言官出列,打断了皇帝的话。
皇帝虽无奈,然而当朝驳斥谏言的文臣是为本朝不齿,只得道:“王爱卿何事?”
王正简年纪不惑,没经历过晨帝治乱,为人也刚正不阿,向来看不上权宦之流,眼光瞥了下魏澜,便不屑地“哼”了一声,移开视线,道:“陛下彻查晨帝时沈相案,难免让人觉出陛下在影射先皇昏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早有对答,并不见生气,“一桩错案不代表桩桩错案,也不能代表晨帝的建树,爱卿言重了,此事确有疑点,是以……”
“既然陛下如此说,臣等微词便不足道也。”
皇帝闻言一噎。
“然而就算要查旧案,大理寺和刑部非是摆设,我朝并无用内监查案的先例,此举恐怕不妥,就算能查出什么,恐怕也难以服众,天下悠悠众口,也要质疑陛下任用奸人。”
他说话时,满殿静默,便更显王正简掷地有声。
细微的议论声起,参知政事苏善也道:“王大人所言,确有几分道理,然则还要看陛下如何决断。”
这话乍一听没什么,可略一思量,就像在说皇帝轻信奸人一样。
皇帝的注意力集中在王正简身上,一时没做多想,他也没想到竟有人连话都不让魏澜说,双眼微眯,盯紧了王正简。
王正简并不畏惧,他不依附任何势力,反而问心无愧,也不怕皇帝降罪。
皇帝正要说话,就见魏澜行了一礼,“陛下,可否让臣跟王大人说两句。”
“自然。”让魏澜插了这一句,皇帝神色稍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