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肃募兵(2 / 2)
李自成在倒数第二进挑了中间的位置做为自己的寝宫,将最后面一进,连同菜园地留给柳如是她们。
何小米派出亲兵,将所有的房子搜索一遍,又布下明岗暗哨,方才让李自成入驻,一边着人去烧热水。
宋一鹤将自己的厨子和预备的菜肴留下来,暂时给李自成准备晚膳,厨子会一直留在兰州的皇宫,指导宋玉莲她们来到兰州。
李自成躺在温水中美美地泡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在何小米的伺候下穿衣起来,那边厨子已经备好了晚膳,他匆匆用过晚膳,连夜召见了甘肃省长宋一鹤、兰州知府陆先遥。
宋一鹤可能知道李自成的心思,主动向李自成汇报,“皇上,去年甘肃省上交的赋税,一共是一百四十六万五千元,比前年增长了接近两成!”
“一百四十六万?”李自成凝眉沉思,甘肃省人口少,但总量却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应该位于全国的前列吧?“这些赋税中,工商税和农业税分别是多少?增长率又是如何?全省还有多少尚未开垦的耕地?”
宋一鹤不知道皇上为何一口气问了这么多问题,略一思索,道:“回皇上,甘肃的赋税中,农业税占了大头,接近一百万,工商税超过五十万两,但增长速度上,农业税增长不足一成,还是工商增长更快,接近三成……”
“三成?”李自成吃了一惊,三成的增长率,实在有些骇人,难道甘肃的工商业进入井喷时代了?还是华夏的工业革#命,将率先在甘肃省打响?
“皇上,甘肃省农田数量有限,每年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数量有限,所以,农业税比较稳定,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农业特产税,如茶税、葡萄税等,但工商税的增长,似乎没有上限……”
李自成点头,农业税主要来自农田,农田不可能没有节制地增长,所以农业税一般会比较稳定,如果不是发展茶叶、葡萄等特种农业,农业税一般不会增长,灾荒年份,因为减免的缘故,甚至还有下降的可能。
工商税就不同了,工厂的产出,可能无限地增加,产出多了,税收也就随着增加,不过,赋税增加的同时,百姓应该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绝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百姓的利益。
如果用暂时牺牲百姓利益的方法,帮助工商得到发展,等到工商业发展至一定的规模,反过来再哺育农业和农业人口,未必不是一种发展模式,但李自成不希望采用这种模式。
国家要强大,百姓更要致富。
国家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百姓富裕的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建立良性循环,那种牺牲百姓来提高国家税收的方式,绝对不会长久。
甘肃是华夏的西部边陲,百姓的凝聚力远远不如华夏的成熟区,如果不能保障百姓的利益,百姓为何要跟着华夏?
他看了宋一鹤一眼,淡淡地道:“宋爱卿,甘肃赋税增加的速度惊人,百姓的生活呢?”
“皇上放心,臣严格按照华夏的赋税执行,臣不会让利于民,但也绝不会为了自己的政绩,向百姓多征一分赋税,”宋一鹤向李自成一拱手,又道:“甘肃百姓,多数是胡人归化而来,如果不能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民心必然不稳,赋税也就不会长久……”
“宋爱卿真是百姓的父母官!”李自成微微颔首,“宋爱卿能将百姓放在心头,朕心甚慰!”
“这都是皇上的教诲,”宋一鹤道:“皇上曾说,天命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天下受苦的百姓,臣从来不敢忘!”
李自成点头,他忍住要说说“鱼水关系”的冲动,看了眼陆先遥,“陆爱卿,兰州是甘肃的首府,经济情况如何?”
陆先遥忙拱手道:“回皇上,兰州是甘肃的首府,又是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经济在全省自然首屈一指,甘肃省的赋税,三成来自兰州,兰州工商税则是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这都是当年皇上打下的基础,论起功绩,都是皇上的……”
李自成摆手,“谁的功绩并不重要,陆爱卿现在是兰州知府,在增加赋税的同时,更要保障百姓的富足,百姓富足,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臣受教!”
李自成品了口茶水,又道:“两位爱卿,甘肃省和兰州府发展形势喜人,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或是有什么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存在?”
宋一鹤与陆先遥对视一眼,犹豫片刻,终是道:“皇上,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人口。”
李自成点头,陇地多山,耕地相对较少,这是全国尽知的事,耕作山地,花费的劳动力相对较多,但甘肃省毕竟是华夏的西部边陲,是华西族与异族争夺的交界之处,长期遭受战火的洗礼,人口自然不足。
不过,随着华夏的扩张,甘肃省已经成了华夏的内陆,又有了西部的出海口,人口、经济必定得到发展,但需要时间。
他想到当年在西宁建立割据政权的时候,当时便将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但沿袭了大明时代军镇的某些做法,继续在河西走廊三府征兵,这个政策一直沿用至今,隧道:“从即日起,华夏停止在河西走廊和整个甘肃省募兵,甘肃省军镇的地位,完全废除!” ↑返回顶部↑
何小米派出亲兵,将所有的房子搜索一遍,又布下明岗暗哨,方才让李自成入驻,一边着人去烧热水。
宋一鹤将自己的厨子和预备的菜肴留下来,暂时给李自成准备晚膳,厨子会一直留在兰州的皇宫,指导宋玉莲她们来到兰州。
李自成躺在温水中美美地泡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在何小米的伺候下穿衣起来,那边厨子已经备好了晚膳,他匆匆用过晚膳,连夜召见了甘肃省长宋一鹤、兰州知府陆先遥。
宋一鹤可能知道李自成的心思,主动向李自成汇报,“皇上,去年甘肃省上交的赋税,一共是一百四十六万五千元,比前年增长了接近两成!”
“一百四十六万?”李自成凝眉沉思,甘肃省人口少,但总量却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应该位于全国的前列吧?“这些赋税中,工商税和农业税分别是多少?增长率又是如何?全省还有多少尚未开垦的耕地?”
宋一鹤不知道皇上为何一口气问了这么多问题,略一思索,道:“回皇上,甘肃的赋税中,农业税占了大头,接近一百万,工商税超过五十万两,但增长速度上,农业税增长不足一成,还是工商增长更快,接近三成……”
“三成?”李自成吃了一惊,三成的增长率,实在有些骇人,难道甘肃的工商业进入井喷时代了?还是华夏的工业革#命,将率先在甘肃省打响?
“皇上,甘肃省农田数量有限,每年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数量有限,所以,农业税比较稳定,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农业特产税,如茶税、葡萄税等,但工商税的增长,似乎没有上限……”
李自成点头,农业税主要来自农田,农田不可能没有节制地增长,所以农业税一般会比较稳定,如果不是发展茶叶、葡萄等特种农业,农业税一般不会增长,灾荒年份,因为减免的缘故,甚至还有下降的可能。
工商税就不同了,工厂的产出,可能无限地增加,产出多了,税收也就随着增加,不过,赋税增加的同时,百姓应该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绝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百姓的利益。
如果用暂时牺牲百姓利益的方法,帮助工商得到发展,等到工商业发展至一定的规模,反过来再哺育农业和农业人口,未必不是一种发展模式,但李自成不希望采用这种模式。
国家要强大,百姓更要致富。
国家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百姓富裕的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建立良性循环,那种牺牲百姓来提高国家税收的方式,绝对不会长久。
甘肃是华夏的西部边陲,百姓的凝聚力远远不如华夏的成熟区,如果不能保障百姓的利益,百姓为何要跟着华夏?
他看了宋一鹤一眼,淡淡地道:“宋爱卿,甘肃赋税增加的速度惊人,百姓的生活呢?”
“皇上放心,臣严格按照华夏的赋税执行,臣不会让利于民,但也绝不会为了自己的政绩,向百姓多征一分赋税,”宋一鹤向李自成一拱手,又道:“甘肃百姓,多数是胡人归化而来,如果不能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民心必然不稳,赋税也就不会长久……”
“宋爱卿真是百姓的父母官!”李自成微微颔首,“宋爱卿能将百姓放在心头,朕心甚慰!”
“这都是皇上的教诲,”宋一鹤道:“皇上曾说,天命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天下受苦的百姓,臣从来不敢忘!”
李自成点头,他忍住要说说“鱼水关系”的冲动,看了眼陆先遥,“陆爱卿,兰州是甘肃的首府,经济情况如何?”
陆先遥忙拱手道:“回皇上,兰州是甘肃的首府,又是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经济在全省自然首屈一指,甘肃省的赋税,三成来自兰州,兰州工商税则是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这都是当年皇上打下的基础,论起功绩,都是皇上的……”
李自成摆手,“谁的功绩并不重要,陆爱卿现在是兰州知府,在增加赋税的同时,更要保障百姓的富足,百姓富足,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臣受教!”
李自成品了口茶水,又道:“两位爱卿,甘肃省和兰州府发展形势喜人,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或是有什么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存在?”
宋一鹤与陆先遥对视一眼,犹豫片刻,终是道:“皇上,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人口。”
李自成点头,陇地多山,耕地相对较少,这是全国尽知的事,耕作山地,花费的劳动力相对较多,但甘肃省毕竟是华夏的西部边陲,是华西族与异族争夺的交界之处,长期遭受战火的洗礼,人口自然不足。
不过,随着华夏的扩张,甘肃省已经成了华夏的内陆,又有了西部的出海口,人口、经济必定得到发展,但需要时间。
他想到当年在西宁建立割据政权的时候,当时便将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但沿袭了大明时代军镇的某些做法,继续在河西走廊三府征兵,这个政策一直沿用至今,隧道:“从即日起,华夏停止在河西走廊和整个甘肃省募兵,甘肃省军镇的地位,完全废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