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1 / 4)
徐军师摇摇头, 叹息着出来。竟然在帐外看到了徘徊的岑杙。
“岑大人, 是要面见长公主?”
岑杙瞧了眼大帐,表情不知为何有点紧张, “我想来问问, 我下午递送的公文,长公主看过了吗?”
徐军师意外道:“长公主公务繁忙,但岑大人的粮草呈文,肯定是会当头等大事看的。”
岑杙点了点头,“那就好, 那就好。”
徐军师本来还想说什么, 但见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只得作罢, 继续摇着头走了。
过了半会儿, 就有传令官走出来, 微笑叫岑杙进去。
岑杙心里咯噔一下,仿佛石头落了地, 又仿佛刚提起来。深呼吸一口, 快步掀帘进去。已经做好了当面被斥责的准备, 熟料“李平渚”第一句话, 是让她站在原地稍等片刻。
等她把所有公文看完, “你说在平湖岭抢劫军粮的匪寇,都是当地的流民。因为躲避战乱, 不得已到山上落草为寇?”
岑杙点了点头。将白日在平湖岭的遭遇重又讲了一遍。
“长公主”很有耐心地听她讲完, 不置可否的语气:“我看不见得吧。据我所知, 朝廷早于数月之前颁发了安民令,凡北疆官民自愿归降者,不仅不会追责,还会分发赈济粮。既然山上没有吃的,为什么不下山来呢?明知是军粮还非要抢,宁愿上山躲避战乱,也不愿接受朝廷招安,我看多半是附逆涂家的余孽,平时受了一些小恩小惠的荼毒,眼中便只认涂家不认朝廷。”说罢把公文扔在了桌案上。
岑杙也不否认,急道:“确实他们当中有涂家余孽。但臣探访过,大部分流民其实并没有见过朝廷的安民告示,只是被几个带头的撺掇着上山,对朝廷心存误会。只要加以招抚,是可以说服他们归顺的。”
“他们有多少人?”
“大概三千余众。只是臣目之所及一座山头的人数,据那带头的说,可能有上万之众,多数已经病饿而死了。如果再不去救,这三千人也挨不过月中。”
“长公主”盯着她,从她目光中读出恳求的意思。想了想,“这样吧,孤明日会派人到平湖岭实地考察一下。如果真如你所说,流民是受贼人蛊惑,不得已落草为寇,朝廷自然会出兵解救他们。”
岑杙一听简直喜出望外,“多谢长公主深明大义。”
“你先别忙着谢恩。你在未经禀报的情况下,私自留下了一百石军粮,罔顾章程法纪,公器私用,你可知是什么后果?”
岑杙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掀袍跪了下来,双手举于额前,叩首道:“臣知罪,愿承担一切罪责。”
“承担一切罪责,你是觉得你有筹粮之功,孤不便处罚你是吗?”
“臣不敢。”
“你不敢,孤看你胆子大的很。”
岑杙额头的汗坠地,这时,忽然听到有人进了营帐,同长公主说了几句秘语,之后,“长公主”竟迅速说了句:“念你是初犯,又有筹粮之功,将功抵过,下不为例。至于那一百石粮食……就当是朝廷提前发放的赈济粮,你待会往军需处,补个大印吧。”就匆匆走了出去。显然是遇到了什么急事。
岑杙丝毫没有躲过一劫的庆幸,听闻长公主一夜未归,貌似去了附近一个刚刚招降的城镇,处理紧急事宜。她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和平湖岭之事有联系,第二天一早“长公主”又把她叫了过去,
“孤新任命了一位招抚使负责此次平湖岭的招安,午后便启程,就由岑大人引路。”
事发突然,岑杙也来不及多想,抓紧安排手底下的人清点粮食装车,既然是招安,粮食肯定要带充足,五十辆骡车拉着五百石粮食,还要安排民夫驱赶,军士守护,是不小的工程。一个上午能干完就不错了。
午后便在帐内见到一位面色黄黄,但长得很标志的小姑娘。年纪大概在十七八岁,着一身浅蓝色的窄袖男装,头戴和徐军师一般无二的书生帽,丝毫没有老气横秋之感,反而看起来很精神。
“你是?”
“海音书。长公主委任的招抚使。”
岑杙惊讶不已,一是李平渚委任的招抚使会如此年轻,二是海这个姓氏并不常见,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李靖梣的母亲海皇后家的人。不会是亲戚吧?
“长公主呢?” ↑返回顶部↑
“岑大人, 是要面见长公主?”
岑杙瞧了眼大帐,表情不知为何有点紧张, “我想来问问, 我下午递送的公文,长公主看过了吗?”
徐军师意外道:“长公主公务繁忙,但岑大人的粮草呈文,肯定是会当头等大事看的。”
岑杙点了点头,“那就好, 那就好。”
徐军师本来还想说什么, 但见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只得作罢, 继续摇着头走了。
过了半会儿, 就有传令官走出来, 微笑叫岑杙进去。
岑杙心里咯噔一下,仿佛石头落了地, 又仿佛刚提起来。深呼吸一口, 快步掀帘进去。已经做好了当面被斥责的准备, 熟料“李平渚”第一句话, 是让她站在原地稍等片刻。
等她把所有公文看完, “你说在平湖岭抢劫军粮的匪寇,都是当地的流民。因为躲避战乱, 不得已到山上落草为寇?”
岑杙点了点头。将白日在平湖岭的遭遇重又讲了一遍。
“长公主”很有耐心地听她讲完, 不置可否的语气:“我看不见得吧。据我所知, 朝廷早于数月之前颁发了安民令,凡北疆官民自愿归降者,不仅不会追责,还会分发赈济粮。既然山上没有吃的,为什么不下山来呢?明知是军粮还非要抢,宁愿上山躲避战乱,也不愿接受朝廷招安,我看多半是附逆涂家的余孽,平时受了一些小恩小惠的荼毒,眼中便只认涂家不认朝廷。”说罢把公文扔在了桌案上。
岑杙也不否认,急道:“确实他们当中有涂家余孽。但臣探访过,大部分流民其实并没有见过朝廷的安民告示,只是被几个带头的撺掇着上山,对朝廷心存误会。只要加以招抚,是可以说服他们归顺的。”
“他们有多少人?”
“大概三千余众。只是臣目之所及一座山头的人数,据那带头的说,可能有上万之众,多数已经病饿而死了。如果再不去救,这三千人也挨不过月中。”
“长公主”盯着她,从她目光中读出恳求的意思。想了想,“这样吧,孤明日会派人到平湖岭实地考察一下。如果真如你所说,流民是受贼人蛊惑,不得已落草为寇,朝廷自然会出兵解救他们。”
岑杙一听简直喜出望外,“多谢长公主深明大义。”
“你先别忙着谢恩。你在未经禀报的情况下,私自留下了一百石军粮,罔顾章程法纪,公器私用,你可知是什么后果?”
岑杙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掀袍跪了下来,双手举于额前,叩首道:“臣知罪,愿承担一切罪责。”
“承担一切罪责,你是觉得你有筹粮之功,孤不便处罚你是吗?”
“臣不敢。”
“你不敢,孤看你胆子大的很。”
岑杙额头的汗坠地,这时,忽然听到有人进了营帐,同长公主说了几句秘语,之后,“长公主”竟迅速说了句:“念你是初犯,又有筹粮之功,将功抵过,下不为例。至于那一百石粮食……就当是朝廷提前发放的赈济粮,你待会往军需处,补个大印吧。”就匆匆走了出去。显然是遇到了什么急事。
岑杙丝毫没有躲过一劫的庆幸,听闻长公主一夜未归,貌似去了附近一个刚刚招降的城镇,处理紧急事宜。她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和平湖岭之事有联系,第二天一早“长公主”又把她叫了过去,
“孤新任命了一位招抚使负责此次平湖岭的招安,午后便启程,就由岑大人引路。”
事发突然,岑杙也来不及多想,抓紧安排手底下的人清点粮食装车,既然是招安,粮食肯定要带充足,五十辆骡车拉着五百石粮食,还要安排民夫驱赶,军士守护,是不小的工程。一个上午能干完就不错了。
午后便在帐内见到一位面色黄黄,但长得很标志的小姑娘。年纪大概在十七八岁,着一身浅蓝色的窄袖男装,头戴和徐军师一般无二的书生帽,丝毫没有老气横秋之感,反而看起来很精神。
“你是?”
“海音书。长公主委任的招抚使。”
岑杙惊讶不已,一是李平渚委任的招抚使会如此年轻,二是海这个姓氏并不常见,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李靖梣的母亲海皇后家的人。不会是亲戚吧?
“长公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