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冯玉贞最见不得装模作样的玉女,甩了甩帕子,两人不欢而散。
  夏桐今日开了场眼界,倒也不觉得失望——虽然李蜜的空间比她想象中乏味许多,但实用性还是很高的,没准哪日还真能救命呢!
  因此,这几个人她谁都不肯得罪,当然,她们自己内讧夏桐就管不着了。
  随着秋冬枯水期到来,城中的时疫已得到妥善控制,日渐康复的灾民们有些选择遣返原籍,有些则干脆留在京城定局——多数是那些失了亲眷的。天子脚下虽说居大不易,混个温饱总还不难,何况,陛下和皇贵妃娘娘这般仁慈,有两位圣人保佑,什么灾祸不能迎刃而解呢?
  夏桐的声誉也空前高涨,倘若说之前众人对她这位皇贵妃不过是一半轻蔑一般不屑,觉得她母以子贵仗肚上位,而如今,她凭借自己朴实稳健的作风一步步收获了京城民众的爱戴,知人善用,又体察民情,不骄矜,不浮躁,还有比这更好的领导者么?
  反倒是蒋太后先是将叶廷芳那个骗子召进宫,肆意重用,后又借高僧之口试图攻讦皇贵妃,难免让民众大失所望——外头的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位尊贵的老人家还有心思内斗,真是轻重不分,太昏聩了!
  蒋太后眼看夏桐的口碑日渐盖过自己,除了恼火,更加羞愧难言,加之叶廷芳赐死后,她不知怎的倒有点想念那符水的味道,还是夏桐专程派顾明珠来为她祛除病根——没有比接受仇人施舍更叫人难受的了。
  最糟糕的是,皇帝已经月余没来宁寿宫请安,连敦敦也不许过来,显然是怕她这位糊涂的老祖母带坏孙子——蒋太后想到此处,不禁一阵悲凉,如今她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王静怡和崔玉明赶在年前回了宫,夏桐亲自到堂前迎接,只见崔玉明还是那副瘦瘦弱弱的小白脸模样,王静怡看上去反倒变结实了些,脸上还晒出了两朵高原红,倒也不失可爱。
  崔玉明简单的汇报了一番劳动成果,又奉上一本游记,上头记载了沿途所见各位病患的症状以及对应的治疗方针,之后便匆匆回太医院去。
  夏桐注意到他没看王静怡一眼,显是故意躲避,心里顿时了然——看来灾民的病治好了,可崔玉明自己的心却乱了。常言道日久生情,和这么一个年轻姑娘长期相处,谁会毫无触动?何况,王静怡的确有她自身的本事和魅力。
  王静怡不觉得尴尬,或者说,她不认为这是错,似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天真烂漫、合乎本心才是正常的,从前的她不过故作老成。
  如今,对爱情的渴望让她摒去那层伪装,开始展露自己原本的个性——虽然两人还没到水到渠成的地步,可是已经初见端倪、互生情愫了。
  夏桐惊奇的发现王静怡变得更漂亮了!大概是这几个月的辛苦,让她那经灵泉滋养得异常丰润的身体变得窈窕纤瘦许多,看去也更添青春气息。
  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件好事,夏桐决定顺其自然,她让王静怡去宁寿宫照顾蒋太后——顾明珠一向是服侍她跟两个孩子的,太后未必喜欢,还是换个人稳妥些。
  王静怡也很高兴,崔玉明自从进了太医院,负责的便是蒋太后跟北苑那几位老太妃,这下,两人有更多时间见面了。
  *
  今年的年景不及以往热闹,除了一场灾情闹得经济下滑,此外,北戎那边亦是多事之秋——北戎王月前纵马行猎,不慎被一只独狼咬伤,缠绵病榻,至今未愈,几位王子羽翼未丰,惶惶不安,自是无法来向大周致礼。
  金吉娜听后也着急得不得了,本想亲自回北戎看看,可又放心不下一双儿女,孩子太小,路上带着恐不安全,只得差信使送些人参鹿茸过去,准备开春之后再和夏长松一道归宁。
  夏桐也送了一瓶王静怡亲自调配的灵泉——她跟崔玉明耳濡目染,渐渐学了些医理,也斟酌往灵泉添加些对症的药材,如此起效更快。
  然则,元宵未至,便传来北戎王病殁的消息,夏桐猜测他并未服下灵泉——不管是自负悍勇也罢,担心大周皇帝在里头下毒也罢,从他平生的所作所为看,这位北戎王倒不失为一位枭雄。
  可惜,他还是输给了天,留了一个烂摊子,只有让那些狗熊儿子们继承了。
  金吉利既是大妃嫡出,也是长子,就算为人呆傻了点,可论名分,论地位,也该由他继任最合适,便是他那几位王叔都没话说。
  于是待北戎王下葬一月之后,登基大典也如期举行。
  然而,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金吉利即位后的第一封国书,便是向大周皇帝求娶一位王妃,还指名道姓要求当今的淑妃冯氏。
  刘璋将那封言辞恳切的书信读完,向夏桐叹道:“想不到金吉利也是个深情之人。”
  夏桐:……深情吗?老子才死,就急不可耐的来迎娶心上人,刚刚入土的北戎王倘泉下有知,恐怕也得气得爬出来吧——哦,北戎那边流行天葬,连尸骨都找不着,金吉利自然不怕鬼魂作祟。
  再说,人家冯玉贞还没答应要嫁呢,金吉利这是打算强取豪夺么?
  第156章 和亲
  自古嫁娶乃大事, 为表诚意,金吉利顾不上安抚草原上蠢蠢欲动的各部族,而是亲身前来迎娶他美丽的新娘。比起以往新年时的拜访,这回他的身份不一般, 声势更不一般, 金吉利的人还未到京城, 满城人都知道他看上冯相之女了——不管婚事能不能成, 如此称呼总不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