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3 / 4)
有雁门的百姓献鼎求归在前,周地的臣子很快便联想到了缘由,也是求归的?!
或许担心众臣的心脏难以负荷太多惊喜,陈平直接让人把代、赵两地其余四郡的鼎也抬了上来。
“这,这,这!”一时间,堂内的大臣仿佛集体得了帕金森,都颤着手指着鼎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这是把代、赵两国一锅端了?张良微微蹙眉,“如今汉王势大,我们若接受了这五郡,便不能在独身其身,只怕就要卷入楚汉之争的漩涡中去了。”
张良这话,是把“汉王势大”放在“楚汉之争”前头的,这说明在张良看来得罪刘季比卷入楚汉之争的危险更大。
但这话也并不是赞成周宁参与楚汉之争,他们继续低调发展,坐等楚汉两败俱伤才是最佳。
和张良意见相同的人有不少,高也道:“虽然现在汉军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荥阳一带,但能被汉王留下来经营代、赵两地的吕家兄弟只怕不容小觑,还有赵地东边的韩信也是手握重兵,而且他如今还滞留齐地,尚未参与前线作战,咱们冒然攻击代、赵两国,只怕韩信会迅速反应,战事会胶着。”
彭越点头道:“一旦战事胶着,只怕匈奴就会趁机南下,到时我们就会腹背受敌了。”
这一席话说得行事保守的老臣们看着代、赵两地送来的大鼎瞬间变了表情,连带着对陈平也生出了不满,“就不该收下他国百姓的鼎,接了鼎易惹战事;这送回去,又像是我们怕了他们一般,有伤我周国的声威。”
有老臣借势发挥,“你擅作主张,胡作妄为,却是将我们陷于两难了。”
又转向周宁进言道:“我就说,陈平手中的权利太大,他到底年轻,经的事少,为人做事还是太轻浮了,还请王姬慎重考虑,收回他手中的权利。”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哪怕是大体局势平和的周国也不能幸免,周宁觉得有些无趣和厌烦,便懒得说话。
但周宁不帮忙说话,陈平也不是好欺负的,他笑道:“诸位可知如今主持赵国之事的是谁?”
众臣皱眉不解不耐,刚刚高将军不是说过了吗,“是吕家兄弟,那又如何?”
“那诸位可知吕家兄弟与王姬又是什么关系?”
一个姓吕,一个姓周,能有什么关系?北方的本地大臣不太了解,但也有脑子活络的,前头来的王姬的义姐,也是姓吕!
至于从中原来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对于中间的关系门清,毕竟当时闹出好大一场热闹,他们只心惊,“难道……吕家兄弟愿意献城!”
“正是。”陈平微昂着头笑应道。
所以不需要用兵,他们是直接派兵接手赵国而已,明面上还是让吕家兄弟主持赵国,只是要悄无声息的换掉别的大臣和将领罢了,动作谨慎一点,只怕他们将赵国牢牢握在手中后,刘季还觉得赵国一切无恙呢。
所以,这是,那赵国……惊喜太大,周地的大臣一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脸上竟出现了迷茫之色。
倒是喜和张良当下起身拜道:“还请王姬顺应名义,接手代、赵两地。”
这一声惊醒了恍若梦中的诸位大臣,众臣也急忙拜请。
周宁神色淡淡的允了。
散会后,指责了陈平的老臣们大喜之余也有些担心,“王姬瞧着不太高兴,是不是……”对他们不喜了。
喜虽然也能察觉出周宁的情绪不太对,但,喜摇了摇头,“王姬处事只论事,不论人。”语罢,便顾自先走了。
所以,只要好好做事就行,什么王姬喜欢不喜欢的,不用考虑。
这话也……王姬的喜好如何不重要,那是他们的王!
老臣们完全没有被安慰到,又看向了张良。
张良想了想,劝慰道:“王姬应是担心离开周国的义姐,毕竟中原如今可不安生。”
这话倒说得有理,吕雉在时,王姬瞧着心情就好一些,老臣们被安慰到了。 ↑返回顶部↑
或许担心众臣的心脏难以负荷太多惊喜,陈平直接让人把代、赵两地其余四郡的鼎也抬了上来。
“这,这,这!”一时间,堂内的大臣仿佛集体得了帕金森,都颤着手指着鼎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这是把代、赵两国一锅端了?张良微微蹙眉,“如今汉王势大,我们若接受了这五郡,便不能在独身其身,只怕就要卷入楚汉之争的漩涡中去了。”
张良这话,是把“汉王势大”放在“楚汉之争”前头的,这说明在张良看来得罪刘季比卷入楚汉之争的危险更大。
但这话也并不是赞成周宁参与楚汉之争,他们继续低调发展,坐等楚汉两败俱伤才是最佳。
和张良意见相同的人有不少,高也道:“虽然现在汉军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荥阳一带,但能被汉王留下来经营代、赵两地的吕家兄弟只怕不容小觑,还有赵地东边的韩信也是手握重兵,而且他如今还滞留齐地,尚未参与前线作战,咱们冒然攻击代、赵两国,只怕韩信会迅速反应,战事会胶着。”
彭越点头道:“一旦战事胶着,只怕匈奴就会趁机南下,到时我们就会腹背受敌了。”
这一席话说得行事保守的老臣们看着代、赵两地送来的大鼎瞬间变了表情,连带着对陈平也生出了不满,“就不该收下他国百姓的鼎,接了鼎易惹战事;这送回去,又像是我们怕了他们一般,有伤我周国的声威。”
有老臣借势发挥,“你擅作主张,胡作妄为,却是将我们陷于两难了。”
又转向周宁进言道:“我就说,陈平手中的权利太大,他到底年轻,经的事少,为人做事还是太轻浮了,还请王姬慎重考虑,收回他手中的权利。”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哪怕是大体局势平和的周国也不能幸免,周宁觉得有些无趣和厌烦,便懒得说话。
但周宁不帮忙说话,陈平也不是好欺负的,他笑道:“诸位可知如今主持赵国之事的是谁?”
众臣皱眉不解不耐,刚刚高将军不是说过了吗,“是吕家兄弟,那又如何?”
“那诸位可知吕家兄弟与王姬又是什么关系?”
一个姓吕,一个姓周,能有什么关系?北方的本地大臣不太了解,但也有脑子活络的,前头来的王姬的义姐,也是姓吕!
至于从中原来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对于中间的关系门清,毕竟当时闹出好大一场热闹,他们只心惊,“难道……吕家兄弟愿意献城!”
“正是。”陈平微昂着头笑应道。
所以不需要用兵,他们是直接派兵接手赵国而已,明面上还是让吕家兄弟主持赵国,只是要悄无声息的换掉别的大臣和将领罢了,动作谨慎一点,只怕他们将赵国牢牢握在手中后,刘季还觉得赵国一切无恙呢。
所以,这是,那赵国……惊喜太大,周地的大臣一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脸上竟出现了迷茫之色。
倒是喜和张良当下起身拜道:“还请王姬顺应名义,接手代、赵两地。”
这一声惊醒了恍若梦中的诸位大臣,众臣也急忙拜请。
周宁神色淡淡的允了。
散会后,指责了陈平的老臣们大喜之余也有些担心,“王姬瞧着不太高兴,是不是……”对他们不喜了。
喜虽然也能察觉出周宁的情绪不太对,但,喜摇了摇头,“王姬处事只论事,不论人。”语罢,便顾自先走了。
所以,只要好好做事就行,什么王姬喜欢不喜欢的,不用考虑。
这话也……王姬的喜好如何不重要,那是他们的王!
老臣们完全没有被安慰到,又看向了张良。
张良想了想,劝慰道:“王姬应是担心离开周国的义姐,毕竟中原如今可不安生。”
这话倒说得有理,吕雉在时,王姬瞧着心情就好一些,老臣们被安慰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