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见他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眼神快速地对着报纸往下面的内容看了看,又看着苏秋月,略显气短地说道:“闺女,这上面,这上面说你为了解决蝗虫,不眠不休了好几个夜晚,在走出研究室大门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肉眼可见的苍白与瘦弱,眼神却明亮得像是天上的星星……还说你在走出实验室不到两步的时候,就因为日夜不眠的做研究,而虚弱地晕倒在了实验室的门口,晕倒前还死死拽着领导同志的手不放,说、说……”
  苏秋月:“说什么?”
  苏有粮:“说你在累得晕倒前,还不忘说‘把杀虫剂交给农民同志’的话。”
  苏秋月:“……还说什么了?”
  苏有粮:“……还说领导被你感动的当场潸然落泪。”
  “……”
  山上的笋都让这群首都日报的记者给夺光了吧?
  还死死拽住领导同志的手?还把杀虫剂交给农民同志?还潸然落泪?
  苏秋月万万没想到,首都日报的记者竟然无视了自己在研发、制作“76杀虫剂”的时候,全程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完成,结束以后还顺便跟着这几位专家和领导去国营饭店蹭了一顿“满汉全席”吃了富强粉饺子的真相,杜撰出了这么一个让她看了都险些落泪,以为这是真事儿的虚构“真相”出来!
  这真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听苏有粮说了半天以后,苏秋月实在忍不住地将他手里的报纸拿了过来,一目十行地将全部内容看完以后,只觉得整个人都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钻进去,或者是立刻拿着户口本去户籍登记处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
  苏秋月心想,怪不得省城报纸的销量比不过首都日报呢,这差的不光是地域问题,还有这瞎编乱造故事的能力啊。可问题是,这内容被发出去,我还咋在首都这片地界混啊!
  要知道,以首都日报的销售量来看,这一篇从开头到结尾都不知道将自己名字提及了多少次,还使用了夸张、煽情手段写出来的经历与成就的内容不说整个首都人民都看过,也至少得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人知道。
  只见苏秋月拿报纸的手微微颤抖,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等会儿下车,咱们先去一趟首都日报所在的报社吧。”
  苏有粮:“闺女你去那儿干啥啊?”
  苏秋月:“要钱!”
  ……
  所以,为什么首都日报要这样写呢?
  当然是因为,这样的宣传是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与共鸣。
  因为他们这样的激动与各级领导示意的宣传都不是真的毫无意义地,而是有着其道理的存在。
  要知道,一个在终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中脱颖而出,以全科满分成绩横空出世的天才的出现,对于才经历了那宣传“学习无用论”让人“谈学色变”的十年浩劫,却又在结束以后,意识到他们已经落后太多太多,急于想要大跨步前进,来证明这十年并非没有意义,也总归是有收获,而不愿意甘落他人之后的华国人民而言,无疑是最令人激动,也最能够振奋人心的。
  尤其是,这个天才还是农民子弟的身份,拥有数年不断求学的经历,以及一颗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热忱内心,还是为了解决蝗灾问题,而日夜不眠地研究出了“76杀虫剂”这个造福千万农民,解救土地的人!
  当然了,那些在报道内容中所出现的夸张、煽情以及虚构的描写,虽然有些不符合现实情况,但这也是为了宣传,为了塑造出一个更符合人们内心对于天才的完美印象。
  而事实上,在苏秋月尚未抵达的首都城里,随着报纸的发行,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苏秋月”这个名字,知道了她的身份、年纪,知道了她所取得的成就与为国家做出来的贡献,更是通过报纸,感受到了她那颗“爱国也爱学习”,热忱又赤城的心!
  人们在看完报纸,了解苏秋月以后,都自发地掀起了一股“向苏秋月同志学习”的风潮。
  这也是组织上如此宣传的目的。是非常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能够激励更多人内心热血,是有着让华国人民摒弃旧思想,明白学习重要性重要意义的宣传!
  苏秋月:……你们,把手搁胸口上摸摸,我就问你们亏不亏心?!
  撰稿人:……摸了,但是并没有。
  但不管咋样,这报纸是发出去了,苏秋月也看到了,再怎么愤怒是也无济于事了,还不如想想措辞,怎么去跟报社要稿费和精神损失费呢。
  不过在下车以后,苏秋月就知道,自己这一鼓作气去到报社的愿望是要破灭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