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生命,自由与人性(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言】无关紧要的前言及背景介绍
  上周,我看了最近很受欢迎的一部影视作品《进击的巨人》。看完之后,我有诸多感想,故在这里浅谈一二。
  “那一天,人类终于想起了,曾经一度被‘他们’支配的恐惧,以及被囚禁于鸟笼中的那份屈辱。”短短的一句旁白,拉开了一段悲壮的史诗般的故事的序幕。
  《进击的巨人》属于虚构想象型作品,故事背景处于一个架空时代,从人物穿着及环境来看类似西欧的中古时期。在一百多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天敌——一种被称为“巨人”的生物。它们身形巨大,力量惊人,外形与人类相似,却没有智商,唯一的行动目的是吃人。大部分人类都葬身于巨人之腹,残存下来的人类聚集在一个地方,建起了三道高大的环形城墙蛰居其中。人们在这隔绝的环境里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直到主角艾伦·耶格尔十岁那年,60米高的超大型变异巨人突然出现,以压倒性的力量破坏城门,其后瞬间消失,巨人们成群的冲进墙内捕食人类,人类放弃了这道墙壁逃往更里层的墙壁内。艾伦亲眼看着人们以及自己的母亲被巨人吞食,怀着对巨人无法形容的憎恨,于是加入训练兵团学习和巨人战斗的技术。从军团毕业后,艾伦与伙伴们一起向着巨人展开了进攻。这就是《进击的巨人》的故事梗概。
  【观看过程及一点感想】
  其实我当初看《进击的巨人》只是因为无聊时正好翻到,想到最近它十分红火,便抱着一丝好奇心看了。源动力是纯粹的跟风心理,这让我回忆起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看《进击的巨人》,因为它真的在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太多太多的震撼。
  我一向不是怎么喜欢主题沉重的作品——当看到第一集结尾,艾伦的母亲被巨人活生生地扳成两截吃下肚,四溢的鲜血在空中飞舞时,我浑身颤抖着缩成了一团,很久才缓过神来。那是多么残酷的场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更何况是当时年仅十岁的主角艾伦,亲眼目睹母亲被残害在他年幼的心灵里留下了怎样也无法释怀的伤痕。
  如果,《进击的巨人》(以下简称《进击》)仅仅只有血腥残忍的故事情节,那么我一定不会看到最后。令我看下去的是第一集中,巨人闯进城后,艾伦徒劳地试图救出被压在毁坏的房屋下无法逃离的母亲,母亲执意要他独自逃走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然而看着艾伦越跑越远,母亲却泪流满面地捂着嘴用谁也听不见的声音小声哽咽着说了一句“不要丢下我一个人……”那一刻,我感到很诧异。在一般作品中,这时的母亲应该是一个眼含热泪喊着“孩子你一定要好好成长为人类报仇”然后英勇就义的形象,然而那一句“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却体现出了最真实的人性深处那份恐惧与软弱。世界不是一个理想乡,再勇敢的人在面对强大到难以匹敌的事物时都有恐惧的时候,更何况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看到那一段,我就知道了,《进击》并不是一部普通的科幻作品。
  第一集带给我的恐惧感淡去之后,我开始一口气向下看。看着艾伦在兵团不要命地刻苦磨练自己,看着他在每一次回忆起母亲时悲伤的表情和紧攥的拳头,看着他和伙伴们从兵团毕业时坚毅的眼神,看着他紧握着拳抵在心口掷地有声“为人类献出心脏!”,看着他站在墙壁的顶端遥望外面的世界充满希冀地说“现在,是我们反击的时刻了!”我不禁和这个少年一样热血沸腾了,仿佛我也成了一名战士,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守望未来。
  所有人,包括我都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人类可歌可泣的绝地反击,最终大家消灭一切巨人重返广阔的大地,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然而,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就像利威尔兵长曾经说过的那样,“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超大型巨人再次出现,第二道墙壁也遭到了破坏,巨人们又像五年前一样侵入。新兵们仓促上阵,匆忙中,无数人葬身于巨人腹中……人类与巨人的力量差异终究还是太大,面对巨人时,人类依然是那样无力……我的满腔热血被一盆冷水浇下,目瞪口呆,无措地看着新兵们被屠杀……
  经历了又一次重创的人类只有收拾好阵亡士兵的遗体,默默地继续计划下一次反攻,心情沉重的我也就这样继续旁观了下去。我再次认识到,《进击》的世界并不是轻松的,而是比现实更加沉重的。在那里,希望就是一朵不起眼的小小花朵,在一片荒芜的大地上艰难地,挣扎着存在下去。
  【关于生命与自由】(在《进击》中有诸多主题,现选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来写)
  有时候,生命与自由是互相矛盾的。
  蛰居在高墙后的人类因没有了巨人的侵袭而得以安居下来,巨大的墙壁保护了人们,百年都不曾被破坏,于是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就好,而不顾危险一次一次到壁外远征的调查兵团反而受到普通民众的嘲笑与厌恶。每一次,调查兵团伤亡惨重地回来时,夹道围观的群众里大多是持“没事干非要跑到壁外去就是这个下场”观点的人。
  当人类渐渐习惯了被圈在高墙里的生活,习惯了为了生存安于现状,习惯了以退避的方式保存生命时,他们就放弃了自由。
  巨人与墙壁固然不会出现在现实中,但是我仍然深思了很久。
  我们的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蒙受被禁锢的屈辱的时候,那些时候,大部分人不正像《进击》中的普通民众般安守现状,苟且偷生吗?多少志士曾经为了追求变革,勇敢地向着庞大的统治阶层发起冲击,最后如《进击》中的调查兵团的士兵们一样遍体鳞伤粉身碎骨,可能还要遭受无知民众的冷嘲热讽。
  《进击的巨人》其实就是人类历史的缩影。
  那是一种可怕的状态,行动受到限制,言论受到限制,你可以说“至少我们的思想仍是自由的啊”,可事实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多数人也慢慢习惯性地禁锢了自己的思想,亲手扼杀了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
  大多数人都想着:墙壁一百年来都坚固如初,肯定以后也能一直这样挺立着保护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很满足,我们没必要知道壁外的世界是怎样的。而主角艾伦?耶格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小小的棕发男孩子紧握一本描述外面世界的“禁书”,眼睛闪闪发亮地对他的小伙伴们说:“沙之平原,火之山脉,冰之大地,还有一望无际的海洋——能看到这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啊!”每次调查兵团壁外探险回来,他总会兴奋地跟在人群中看,用仰慕的眼光看着调查兵团的士兵们。当听见人们嘲笑调查兵团时,艾伦会愤怒地反驳他们:“如果今后没有人去加入调查兵团的话,那么之前那么多人不就白白牺牲了吗?!你们难道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我们现在像这样住在墙壁的里面,简直就和家畜没什么两样!”当他向母亲说起他今后的理想是加入调查兵团到壁外的世界去时,母亲惶急地告诫他必须放弃这个想法。这从一个母亲希望儿子远离危险的角度来讲确实有道理,但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普通民众对于“走出墙壁”的畏惧与甘愿龟缩于墙壁中的懦弱。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调查兵团这个组织,《进击》的世界观里有三大兵团,其中宪兵团和驻屯兵团分别负责守护王都及墙壁的修护巡逻,都是安扎在墙壁内的组织,只有调查兵团会一次又一次地出墙壁去进行地理调查并积极地研究对付巨人的方法,即使每一次的壁外调查都伴随着大量的牺牲。每年的新兵入团式上,志愿加入调查兵团的人最少,大多数人都想进入安全的宪兵团和驻屯兵团。然而调查兵团始终顽强地存在着,一次一次进行壁外调查,飞蛾扑火般迎向潜藏着无数危险的壁外世界。这份精神正如我们古往今来的志士们,明明可以选择苟活于世,却奋不顾身地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投身于险境。调查兵团的标志是一对交错的蓝白羽翼,名曰“自由之翼”。对于每一个调查兵团的成员来说,那就是他们的信仰。那是人类的自由之翼,即使只有一小批人,他们也要不懈地斗争着,将这份信仰传递下去。这种精神真的很令我动容。现在我每天都会默默地将右拳抵在心脏处,让自由之翼的精神鼓舞我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进。
  列宁曾经说过:“不自由,毋宁死。”(转载者注:这句话应该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是作者记错了)这表明在自由与生命之间,他宁愿选择自由。自由的身,自由的心,在他看来比被禁锢的生命要重要的多。然而有勇气这样做的人并不多,我承认也许在面临这种抉择时,我可能会屈服于生命威胁下。人类心底深埋着对死亡的恐惧,以致于我们往往死抓住任何一线生机不放。不过在要生命还是要自由的选择中,我在情感上更偏向于要自由,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加勇敢的人。正如艾伦的伙伴爱尔敏所说:“什么也无法舍弃的人,就什么也无法改变”,坚定追求自己所信仰的东西,虽然是那样的理想化,但却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一份信念。
  无意义的死亡并不会让人感到惋惜,调查兵团的成员们向壁外发起远征,每每牺牲无数,这在普通民众眼里就是将自己送到敌人口中的无意义牺牲。然而每一个牺牲的调查兵团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希冀着全人类在前往自由的路上更近了一步,可以“踩着他们的尸体向上飞”。我仍然记得,一个在壁外战斗中身受重伤的士兵在弥留之际对利威尔兵长说:“兵长,我……为人类做出贡献了吗?还是……就这样无所作为地死去?”有重度洁癖的兵长此时却毫不犹豫地握住他满是鲜血的手,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你已经做的足够好了,而且——今后也将继续活跃下去!你遗留下的这份意志,将赋予我力量。我向你保证,我一定会把巨人一头不剩地消灭!”活着的人们埋葬好死去的战友,背负起他们沉甸甸的遗愿,燃烧心中的悲痛与仇恨,继续向着信仰之所在前行,继续义无反顾地冲向强大到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即使这是一场没有多少胜算的战斗。
  写到这儿,我想插一句对于仇恨的看法。心中只有仇恨的人很容易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看不清世界,人类仅仅靠着仇恨激发出自己的潜能,驱使自己去前进,去战斗,这终究也是有极限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主角艾伦,因为他尚且年幼,心中就已经充满了对于巨人的仇恨,满脑子都是要为母亲报仇的念头,时常苦大仇深地高喊着要将巨人全部从这个世界上驱逐出去。然而在兵团训练的这几年里,艾伦真正成长为了一个稳重的人,不再冲动,不再意气用事,这时我才开始真正喜欢上了这个坚忍而毅力过人的少年。仇恨并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因为负面情绪带给人的正能量毕竟有限。调查兵团的成员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的遗书上从不会出现诸如“要为我报仇”的语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牺牲成为战友们心中的负担。我很庆幸艾伦没有成为一个心中只有仇恨的人,他有自己的梦想,他还有要誓死保护的重要的人,他为之献出心脏的对象是全人类,他不拘泥于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艾伦,才能不断变强,才能担得起人类的希望。
  以上,关于自由与生命的感想,就此暂时告一段落。
  【关于人性】
  《进击》还有一点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的刻画。
  很久以前,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设想:“人类的各个国家之间总是战争不断,那么如果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比人类还要强大的生物,人类是不是就会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了?”艾伦对此的评价是——“真是轻松而不负责任的说法”。如果《进击》描绘的是“人类团结一致对外”的故事,那么这么天真的作品必定不可能深入人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