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7章 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终,红罗斯人占领德意志本土,拆掉这个国家,重建普鲁士等国;崇藩等汉洲藩国占领意大利与法兰西,又独占了在不列颠驻兵的权力;帝国中央一度占领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不过帝国中央对于在巴尔干长期驻兵并没有兴趣,战后很快撤兵,只在希腊拥有几个军事基地。
  默猎加大陆与天方则得到解放,大明联邦扶植起了一个又一个国家,但这些国家实际上沦为经济殖民地,出口廉价的原材料,进口商品。部分地理位置好的国家,比如好望角共和国、摩洛哥王国、也门酋长国得到了建立初级工业的机会,不过大多数国家只能出口原材料。为防这些国家因人口快速增多导致政局不稳,大明联邦大力宣扬优生优育的概念,鼓励少生孩子,对于生孩子少的夫妻进行奖励,等等。这样一来,工业发达的汉洲藩国取得了稳定的原材料提供地与市场,缓解了生产过剩问题,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小帝国联邦本身市场就很大,资源也不缺,倒是不太需要默猎加大陆与天方。
  不过大明戊藩与丹藩才是最大赢家。这两个藩国根本没有参战,但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反而是获利最大的。崇藩看这两国很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又过了几年,崇藩也将绝大多数在拂菻的驻兵撤回国。崇藩的士兵毕竟长相与当地人不一样,容易引起反感,影响崇藩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崇藩国内也有很多拂菻裔(这都是夺取十三州的‘遗产’),但崇藩也不想只用这些人组建一支军队,所以就撤兵了。
  至于如何保证撤兵后不反水,也很简单。红罗斯作为一个实行‘康米尼斯特’主义的国家,天然是资本家的死敌,崇藩只要保证资本家的地位,就能让法兰西、英格兰(不列颠在战后被拆分)、意大利等国亲近自己;再加上原材料产地与市场也都在崇藩手里攥着,一旦反水经济会崩溃,只能屈服。
  实际上,当初之所以保留红罗斯就是有这个原因。战后不久,崇藩曾经与帝国中央商量,合力灭了红罗斯,夺取这一国控制下的市场、原材料与工业。当时红罗斯也很紧张,一面备战,一面对外宣称我们也是由汉人建立的国家(当时拂菻国家将所有东方人都称作汉人),中央局都换了一半有蒙古血统的委员。
  不过帝国中央对崇藩的提议并不感兴趣。帝国中央对于拂菻、默猎加、天方的市场与原材料并不在意,这次出兵只为打压日渐强大的拂菻国家,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不想再节外生枝。而且,当时的帝国首相向崇藩国君指出:保留一个共同的敌人对控制西拂菻诸国更有好处。崇藩凭借自己的力量想要打败红罗斯很难,又觉得首相的话也有道理,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样,就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三大经济圈:小帝国联邦经济圈,汉洲与西拂菻、默猎加经济圈,‘康米尼斯特’经济圈。小帝国联邦与汉洲诸国之间虽然有《第二次夏威夷协议》,但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贸易。在三大经济圈之外,还有实行自由贸易制度的印度与天方诸国,以及名为中立国、实则是汉洲与西拂菻、默猎加经济圈与‘康米尼斯特’经济圈进行贸易的中间商的国家。这些中立国包括南斯拉夫、瑞典、瑞士、希腊。小帝国联邦与‘康米尼斯特’经济圈的贸易,通过戊藩与谦河(叶尼塞河)畔的‘贸易特区’进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