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1 / 4)
玉娘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劝道,“二奶奶心里难过是应该的,有身子的人就是这样,多思多想。”
李姝忽然笑着骂她,“你才生一个孩子,倒像是比我知道的还多。”
封娘凑趣,“就是,姐姐哪里能比得过二奶奶。”
二人劝了一阵,李姝不再流泪,但心里仍旧有些闷闷的。
那头,赵世简出门后,直接去找英国公,两方人汇合后,带着一干护卫和几个景平帝派来的将领,立刻直奔福建,一路快马疾驰。
赵世简和史杭年轻,倒能撑得住,跟随的一干将领和士兵,都是军营里打磨惯了的,急行军并不在话下。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过七旬的英国公一路越跑得快,越是有精神,整个人如同被唤醒了一样,由内至外散发出一股自信和睥睨天下的气质,让大家都十分吃惊。
十几天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福建。
甘老将军果真如奏折中所说,病重得已经无法起身,连圣旨都是躺在床上接的。见到了新任的元帅是英国公,甘老将军顿时松了口气。
英国公年轻的时候有多勇武,他是知道的。当年圣祖爷打天下时,英国公才十来岁,跟着他亲爹一起,随同圣祖爷南征北战。后来,老英国公去世,英国公继位,当时皇权都在圣祖爷手里,英国公是朝廷里出了名的将领,水战、陆战,没有他不会打的,攻城拔寨,都不在话下。
大景朝初立,外面仍旧有许多反叛势力,英国公南征北战,平息了诸多暴动势力,为大景朝初期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朝廷稳定后,英国公回朝,立刻自己交上了兵权。圣祖爷许诺,史家公爵再传三代后递减。从此,英国公不再掌兵权,才有了后来庞家、平家和甘家等家族的崛起。
虽然没有兵权,但英国公在朝廷里谁也不敢小觑。从圣祖爷到先帝,再到圣上,他只遵皇帝,什么后妃党,他一概不理。三朝皇帝更迭,他始终坐的稳稳的,只管用心教导家中子弟,三代帝王对他也颇为敬重。别看庞家和平家在外面势力大,两家的家主到了英国公面前,还得称晚辈,连个大声话都不敢说。
他到东南军来了,年轻的将领不知道,那些年纪大一些的,立刻喜笑颜开,有英国公在,再不用发愁。
京城那头,李姝头一日狠哭了一场,心里的郁气发泄了出去,又开始正常过日子。家里除了男主人不在,其余仍旧各司其职。庄小郎和庆哥儿每日去读书,赵书良去衙门,嬛娘和庆哥儿整日一起数蚂蚁淘鸟窝。两个姨娘被赵书良敲打了一顿,都安安分分的。
李姝整日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吃饭,有时候把两个孩子打发到赵书良那里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带着玉娘一起吃。自从赵世简走了后,玉娘整日把孩子给家里的一个婆子带着,除了喂奶和偶尔哄一哄,大部分时间都在陪着李姝。李姝过意不去,时常让婆子把孩子抱过来逗弄逗弄。
朝廷的捷报一份份传来。
英国公出马,立刻着手整顿军务,改变作战方法,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同时,他带着赵世简和史杭一起,微服出行,查看 沿海百姓生计。上奏朝廷,将沿海一些渔民统一迁到人口较少的平原地带,沿海屯兵,以防外敌入侵。
赵世简以前从未接触过水军,东南军如今有十二万,一半都是水军。如今有了英国这个老师,他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学习水军作战方法和领兵要领。
为了和水军打成一片,头一天,英国公让赵世简和史杭都把靴子脱了,他自己也光着脚,带着两个年轻人一起上了战船。
等上了船,赵世简发现,船上的将士们,很多都光着脚。
赵世简走着走着,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英国公笑了,“赵将军不习惯水军,这也是常情。赵将军仔细看,水军们个个都有一双大脚丫子。他们这一双脚,脚板底下像长了钉子一样,在船上,不管甲板上有多少水,他们始终都能站的稳稳的。赵将军想统领水军,必须要有一双与他们一样稳当的脚。”
赵世简立刻躬身行礼,“多谢元帅教诲,晚辈定然用心学习。”
东南军许多将领都笑了,有一些人对这个年轻人很不友好,年纪轻轻的,就要来做二把手。英国公做元帅大伙儿心服口服,你一个上了战船都站不稳脚的青瓜蛋子,凭什么爬到我头上。就算你有文武进士加身,在这船上顶个屁用。
英国公知道圣上的意思,让他把这个年轻人带出来。虽没有明着交代,但他身为三朝元老,深谙帝王心术。故而,他此次把自己的孙子也带出来。他教孙子,旁人总不能说什么,至于这个赵将军在一边能学多少,就看他的造化和悟性了。
赵世简头一日上船,深感受到了耻辱。从此,他彻底丢掉了鞋子,不管在陆上,还是船上,他始终光着脚丫。船上水大,他摔倒过很多回。但他都是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到处走,到处巡视。他跟船上的水手学放船帆,跟低级将士们学水上兵器的使用,跟水军将领了解东南水军实际状况。
除了学习,他还要跟着英国公一起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还要安抚被倭寇掠夺了的百姓。
赵世简在福建忙的脚打后脑勺,几个月功夫过去了,他再也不会在船上摔倒了,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稳稳当当。各色水军的兵器他都了如指掌,用起来丝毫不比东南军将领差。
在英国公的带领下,他和史杭多次直接上战场杀敌,对水军作战有了一定的了解。等他终于在东南军扎稳了脚跟,京城里,李姝正在苦苦挣扎。
这一胎,位置有些不大正,好在李姝活动的多,稳婆经验老道,她苦熬了三天两夜,终于生下了长女。肖氏和孙氏从一开始就在平康坊陪着她,见她们母女平安,大伙儿终于送了口气。 ↑返回顶部↑
李姝忽然笑着骂她,“你才生一个孩子,倒像是比我知道的还多。”
封娘凑趣,“就是,姐姐哪里能比得过二奶奶。”
二人劝了一阵,李姝不再流泪,但心里仍旧有些闷闷的。
那头,赵世简出门后,直接去找英国公,两方人汇合后,带着一干护卫和几个景平帝派来的将领,立刻直奔福建,一路快马疾驰。
赵世简和史杭年轻,倒能撑得住,跟随的一干将领和士兵,都是军营里打磨惯了的,急行军并不在话下。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过七旬的英国公一路越跑得快,越是有精神,整个人如同被唤醒了一样,由内至外散发出一股自信和睥睨天下的气质,让大家都十分吃惊。
十几天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福建。
甘老将军果真如奏折中所说,病重得已经无法起身,连圣旨都是躺在床上接的。见到了新任的元帅是英国公,甘老将军顿时松了口气。
英国公年轻的时候有多勇武,他是知道的。当年圣祖爷打天下时,英国公才十来岁,跟着他亲爹一起,随同圣祖爷南征北战。后来,老英国公去世,英国公继位,当时皇权都在圣祖爷手里,英国公是朝廷里出了名的将领,水战、陆战,没有他不会打的,攻城拔寨,都不在话下。
大景朝初立,外面仍旧有许多反叛势力,英国公南征北战,平息了诸多暴动势力,为大景朝初期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朝廷稳定后,英国公回朝,立刻自己交上了兵权。圣祖爷许诺,史家公爵再传三代后递减。从此,英国公不再掌兵权,才有了后来庞家、平家和甘家等家族的崛起。
虽然没有兵权,但英国公在朝廷里谁也不敢小觑。从圣祖爷到先帝,再到圣上,他只遵皇帝,什么后妃党,他一概不理。三朝皇帝更迭,他始终坐的稳稳的,只管用心教导家中子弟,三代帝王对他也颇为敬重。别看庞家和平家在外面势力大,两家的家主到了英国公面前,还得称晚辈,连个大声话都不敢说。
他到东南军来了,年轻的将领不知道,那些年纪大一些的,立刻喜笑颜开,有英国公在,再不用发愁。
京城那头,李姝头一日狠哭了一场,心里的郁气发泄了出去,又开始正常过日子。家里除了男主人不在,其余仍旧各司其职。庄小郎和庆哥儿每日去读书,赵书良去衙门,嬛娘和庆哥儿整日一起数蚂蚁淘鸟窝。两个姨娘被赵书良敲打了一顿,都安安分分的。
李姝整日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吃饭,有时候把两个孩子打发到赵书良那里去吃饭,自己一个人带着玉娘一起吃。自从赵世简走了后,玉娘整日把孩子给家里的一个婆子带着,除了喂奶和偶尔哄一哄,大部分时间都在陪着李姝。李姝过意不去,时常让婆子把孩子抱过来逗弄逗弄。
朝廷的捷报一份份传来。
英国公出马,立刻着手整顿军务,改变作战方法,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同时,他带着赵世简和史杭一起,微服出行,查看 沿海百姓生计。上奏朝廷,将沿海一些渔民统一迁到人口较少的平原地带,沿海屯兵,以防外敌入侵。
赵世简以前从未接触过水军,东南军如今有十二万,一半都是水军。如今有了英国这个老师,他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学习水军作战方法和领兵要领。
为了和水军打成一片,头一天,英国公让赵世简和史杭都把靴子脱了,他自己也光着脚,带着两个年轻人一起上了战船。
等上了船,赵世简发现,船上的将士们,很多都光着脚。
赵世简走着走着,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英国公笑了,“赵将军不习惯水军,这也是常情。赵将军仔细看,水军们个个都有一双大脚丫子。他们这一双脚,脚板底下像长了钉子一样,在船上,不管甲板上有多少水,他们始终都能站的稳稳的。赵将军想统领水军,必须要有一双与他们一样稳当的脚。”
赵世简立刻躬身行礼,“多谢元帅教诲,晚辈定然用心学习。”
东南军许多将领都笑了,有一些人对这个年轻人很不友好,年纪轻轻的,就要来做二把手。英国公做元帅大伙儿心服口服,你一个上了战船都站不稳脚的青瓜蛋子,凭什么爬到我头上。就算你有文武进士加身,在这船上顶个屁用。
英国公知道圣上的意思,让他把这个年轻人带出来。虽没有明着交代,但他身为三朝元老,深谙帝王心术。故而,他此次把自己的孙子也带出来。他教孙子,旁人总不能说什么,至于这个赵将军在一边能学多少,就看他的造化和悟性了。
赵世简头一日上船,深感受到了耻辱。从此,他彻底丢掉了鞋子,不管在陆上,还是船上,他始终光着脚丫。船上水大,他摔倒过很多回。但他都是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到处走,到处巡视。他跟船上的水手学放船帆,跟低级将士们学水上兵器的使用,跟水军将领了解东南水军实际状况。
除了学习,他还要跟着英国公一起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还要安抚被倭寇掠夺了的百姓。
赵世简在福建忙的脚打后脑勺,几个月功夫过去了,他再也不会在船上摔倒了,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稳稳当当。各色水军的兵器他都了如指掌,用起来丝毫不比东南军将领差。
在英国公的带领下,他和史杭多次直接上战场杀敌,对水军作战有了一定的了解。等他终于在东南军扎稳了脚跟,京城里,李姝正在苦苦挣扎。
这一胎,位置有些不大正,好在李姝活动的多,稳婆经验老道,她苦熬了三天两夜,终于生下了长女。肖氏和孙氏从一开始就在平康坊陪着她,见她们母女平安,大伙儿终于送了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