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2 / 4)
赵世简升了二品后,慢慢开始活动。除了把肖青荣塞进军需处,自己的一干堂兄弟们,他也不遗余力的往外推荐。
赵世康还在干以前的差事,不过已经成了管事的。大房赵世彬原来在京城有名的木器行做大师傅,赵世简把他活动到了工部做一名九品小管,专管皇家园林建造。虽然挣得银子没有以前多,但好歹更体面一些。二房两个兄弟也各有去处,只有大房鹏哥儿四房的独子礼哥儿还在读书,故而未做安排。
此次乔迁宴,其余三房人都主动来帮忙,好在赵家下人也多,故而虽然忙碌,却并非无序。
为了使客人尽兴,李姝还请了两班戏。前院一班,后院也请了杂耍,都是些小女孩子,倒不会违了规矩。
热热闹闹了一天,总算办完了乔迁宴,赵世简夫妇算是正式在平康坊住了下来,日常与左右邻居也常有走动。
此后,赵世简每两天回来一趟,李姝在家里打理家事,维持各路亲戚之间的往来,同时还要与各家官夫人们来往。
李姝才搬了家,肖氏那边虽然没换宅子,却把左边的小宅子买了下来。那家人要换房子,手里不宽裕,要把家里这套小两进的宅子卖了。
肖氏立刻拍出银子买了下来,然后把小宅子的大门封了,两边前后院都打通,家里一下子宽敞了一倍。
肖氏还住正院,左跨院留给李承业一家子。买过了宅子,肖氏见两个儿子都不在家,也懒得办宴席。只有李姝和丽娘姐妹两个,各自带了丈夫和儿女,回家陪老父母一起吃了顿饭。
日子呼啦啦地过,到了秋天,玉娘挣扎着生了个女儿。女儿才满月,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帮着李姝打理家事。
李家那边,三郎下场考秋闱去了。
几场考下来,他不负众望,虽然未中得解元,名次却非常靠前。李家给他办酒席,他始终淡淡的。
中了举人没多久,三郎再次提出要出门游学。肖氏怎么肯,二郎一家四口都出去了,只有三郎在家能给她一些慰藉,他若走了,自己要怎么办?再说了,游学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你就算顶着个贤妃亲弟的名头,可外头的土匪贼人可不认你是谁,烧杀抢夺,什么不干。
肖氏死也不答应,李穆川不置可否。
哪知道三郎自己留下一封书信,带着顺宝和自己的一些私房银子,随意包了几身衣裳,直接走了,肖氏见到书信,直接哭晕过去。
李姝回去劝了肖氏一阵,然后忧心忡忡地回来了。
夜里吃饭的时候,她不停地用筷子直戳碗,两个儿子都有些害怕地看着她。
赵世简给她夹一筷子菜,“快吃吧,别板着脸,孩子们都怕了。”
李姝忙挤出一个笑容,“你们别担心,我就是担心你们三舅舅,不是生气。”
赵世简劝她,“三郎都这么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你们倒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再说了,他带着顺宝,主仆二人也没带太多银子,等钱花光了,自然就知道回来了。三郎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没受过波折,如今愿意出去闯一闯,也不是坏事。”
赵世简兄弟两个自小就是被赵书良粗养的,故而比较赞同男孩子就要多摔打这一套理论。肖氏娇养三郎,赵世简不置可否,三郎是小儿子,亲娘多疼一些,也是常理。
李姝回道,“官人说的都在理,只是我还是有些担忧罢了。”李姝想到这个时代的治安,顿时觉得三郎这样的小肥羊随时都要被人宰了。
但三郎这回真硬气了,被肖氏疼爱了近二十年的三郎,一去不回头。三个月后,辗转发来一封家书,他人已经在江南,去了有名的书院,拜访过名家大师,游览过大景朝的大好河山。路上没有盘缠了,就给人代笔,他身上有举人功名,挣的润笔费足够主仆二人吃喝。
三郎在外并不打贤妃的招牌,连三姐夫的名头都不提,最多说一下父兄的官职,故而一路并未太惹眼。但惊险总是有的,他被人讹诈过、欺骗过,若不是顺宝机灵,窑子老鸨的仙人跳就要把他困死了。有一回,他甚至被当做细作抓了起来。幸亏他走前从李穆川的书房里偷了张名帖,四品侍郎的帖子,总算能救了他一命。
原来单纯的三郎,这一路,见识了许多人心险恶,主仆两个时常灰头土脸。他也看到了百姓疾苦,时常把自己身上的银子散的一文不剩,主仆两个只得就着凉水一起啃干馒头。
三郎快速成长起来,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他写的文章也不再是辞藻华丽的堆砌和纸上谈兵的瞎比划,而是更有深度,更有灵魂。
李穆川看过三郎的来信后,哈哈大笑,对肖氏说道,“娘子,三郎真正长大了,娘子再不用为他担忧了。”
肖氏虽然高兴小儿子的平安,但听说他在外头吃了那么多苦,顿时又揪心起来,“三郎在外头风餐露宿,身子骨哪里能受得住。”
李穆川放下书信,把下人打发走,对肖氏说道,“娘子,三郎能顺风顺水长这么大,是因为家里把他护得好。可家里人护了他这么多年,他也该出去经历风雨了。娘子,二郎在外做官,又何尝不是百般艰难。简哥儿平叛上战场,更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娘娘在宫里,如今看似位高,又有皇子在手,可她受了多少委屈?就连丽娘,在方家,也是诸多坎坷。哥哥姐姐们都咬着牙往前奔命,他享受了这么多年,也该长大了。难道哥哥姐姐们都欠他的不成?”
肖氏见他说话语气重,忙给他倒了一杯茶,“官人莫生气,我哪里有官人的见识,只是心里担忧罢了。不管是哪个孩子,我都心疼。二郎在外,我整日忧心。简哥儿上战场,我更是噩梦连连。唉,咱们家这么多年,看似越来越兴旺,遭了多少不易啊。” ↑返回顶部↑
赵世康还在干以前的差事,不过已经成了管事的。大房赵世彬原来在京城有名的木器行做大师傅,赵世简把他活动到了工部做一名九品小管,专管皇家园林建造。虽然挣得银子没有以前多,但好歹更体面一些。二房两个兄弟也各有去处,只有大房鹏哥儿四房的独子礼哥儿还在读书,故而未做安排。
此次乔迁宴,其余三房人都主动来帮忙,好在赵家下人也多,故而虽然忙碌,却并非无序。
为了使客人尽兴,李姝还请了两班戏。前院一班,后院也请了杂耍,都是些小女孩子,倒不会违了规矩。
热热闹闹了一天,总算办完了乔迁宴,赵世简夫妇算是正式在平康坊住了下来,日常与左右邻居也常有走动。
此后,赵世简每两天回来一趟,李姝在家里打理家事,维持各路亲戚之间的往来,同时还要与各家官夫人们来往。
李姝才搬了家,肖氏那边虽然没换宅子,却把左边的小宅子买了下来。那家人要换房子,手里不宽裕,要把家里这套小两进的宅子卖了。
肖氏立刻拍出银子买了下来,然后把小宅子的大门封了,两边前后院都打通,家里一下子宽敞了一倍。
肖氏还住正院,左跨院留给李承业一家子。买过了宅子,肖氏见两个儿子都不在家,也懒得办宴席。只有李姝和丽娘姐妹两个,各自带了丈夫和儿女,回家陪老父母一起吃了顿饭。
日子呼啦啦地过,到了秋天,玉娘挣扎着生了个女儿。女儿才满月,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帮着李姝打理家事。
李家那边,三郎下场考秋闱去了。
几场考下来,他不负众望,虽然未中得解元,名次却非常靠前。李家给他办酒席,他始终淡淡的。
中了举人没多久,三郎再次提出要出门游学。肖氏怎么肯,二郎一家四口都出去了,只有三郎在家能给她一些慰藉,他若走了,自己要怎么办?再说了,游学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你就算顶着个贤妃亲弟的名头,可外头的土匪贼人可不认你是谁,烧杀抢夺,什么不干。
肖氏死也不答应,李穆川不置可否。
哪知道三郎自己留下一封书信,带着顺宝和自己的一些私房银子,随意包了几身衣裳,直接走了,肖氏见到书信,直接哭晕过去。
李姝回去劝了肖氏一阵,然后忧心忡忡地回来了。
夜里吃饭的时候,她不停地用筷子直戳碗,两个儿子都有些害怕地看着她。
赵世简给她夹一筷子菜,“快吃吧,别板着脸,孩子们都怕了。”
李姝忙挤出一个笑容,“你们别担心,我就是担心你们三舅舅,不是生气。”
赵世简劝她,“三郎都这么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你们倒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再说了,他带着顺宝,主仆二人也没带太多银子,等钱花光了,自然就知道回来了。三郎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没受过波折,如今愿意出去闯一闯,也不是坏事。”
赵世简兄弟两个自小就是被赵书良粗养的,故而比较赞同男孩子就要多摔打这一套理论。肖氏娇养三郎,赵世简不置可否,三郎是小儿子,亲娘多疼一些,也是常理。
李姝回道,“官人说的都在理,只是我还是有些担忧罢了。”李姝想到这个时代的治安,顿时觉得三郎这样的小肥羊随时都要被人宰了。
但三郎这回真硬气了,被肖氏疼爱了近二十年的三郎,一去不回头。三个月后,辗转发来一封家书,他人已经在江南,去了有名的书院,拜访过名家大师,游览过大景朝的大好河山。路上没有盘缠了,就给人代笔,他身上有举人功名,挣的润笔费足够主仆二人吃喝。
三郎在外并不打贤妃的招牌,连三姐夫的名头都不提,最多说一下父兄的官职,故而一路并未太惹眼。但惊险总是有的,他被人讹诈过、欺骗过,若不是顺宝机灵,窑子老鸨的仙人跳就要把他困死了。有一回,他甚至被当做细作抓了起来。幸亏他走前从李穆川的书房里偷了张名帖,四品侍郎的帖子,总算能救了他一命。
原来单纯的三郎,这一路,见识了许多人心险恶,主仆两个时常灰头土脸。他也看到了百姓疾苦,时常把自己身上的银子散的一文不剩,主仆两个只得就着凉水一起啃干馒头。
三郎快速成长起来,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书,他写的文章也不再是辞藻华丽的堆砌和纸上谈兵的瞎比划,而是更有深度,更有灵魂。
李穆川看过三郎的来信后,哈哈大笑,对肖氏说道,“娘子,三郎真正长大了,娘子再不用为他担忧了。”
肖氏虽然高兴小儿子的平安,但听说他在外头吃了那么多苦,顿时又揪心起来,“三郎在外头风餐露宿,身子骨哪里能受得住。”
李穆川放下书信,把下人打发走,对肖氏说道,“娘子,三郎能顺风顺水长这么大,是因为家里把他护得好。可家里人护了他这么多年,他也该出去经历风雨了。娘子,二郎在外做官,又何尝不是百般艰难。简哥儿平叛上战场,更是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娘娘在宫里,如今看似位高,又有皇子在手,可她受了多少委屈?就连丽娘,在方家,也是诸多坎坷。哥哥姐姐们都咬着牙往前奔命,他享受了这么多年,也该长大了。难道哥哥姐姐们都欠他的不成?”
肖氏见他说话语气重,忙给他倒了一杯茶,“官人莫生气,我哪里有官人的见识,只是心里担忧罢了。不管是哪个孩子,我都心疼。二郎在外,我整日忧心。简哥儿上战场,我更是噩梦连连。唉,咱们家这么多年,看似越来越兴旺,遭了多少不易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