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1 / 4)
时间呼拉拉地过,快过年的时候,景平帝忽然宣布,明年重开武举。
文官们自然是赞同的,一些功勋世家把持军政,是该给他们换换血了。不然时间一久,将士们只认主帅不认君王了。
大景朝立朝时,共封了五个公爵、八个侯爵,下面伯爵男爵子爵加起来二十几个。几十年下来,抄家的抄家,夺爵的夺爵,降位的降位,公爵只剩下了三家,庞家、平家还有英国公家史家,侯爵剩下了谢家、俞家、甘家、唐家和白家,其余十几下都不掌军权。有些人家子弟在军中任中低级将领,有些人家的子弟不成器,就靠着祖宗的这块牌子吃喝,还有些人家已经弃武从文,转去考科举了。
如平家和庞家这样的后妃党,自然不希望有太多将领出来分一杯羹,如英国公这样如今已经不掌军权但威望颇重的帝党,自然是支撑帝王。好在武举出生的进士们,刚一入职,并不会有太高的官位,也不会动了两家的根本,故而后妃两党也没有明着反对。
赵世简在御林军已经站稳了脚跟,彻底摸清了丁字营,也收服了一些随从。另一些他人安插过来的人,只要不捣蛋,赵世简也并不为难。
御林军在太平年月并无太多事情,只有出现危机的时刻,御林军才会大面积出动。故而赵世简再不如当初刚入职时那般忙碌,每隔一天也能回家。
朝廷开武举这个消息一出,赵世简顿时喜出望外。
说起来他已经是五品官,掌了御林军八分之一的队伍,但他毕竟是从文举转过去的,有一些将领觉得他年纪轻轻,又是文人出生,不够勇猛,他急切地需要一个武举功名给他正名。
考武举不光是让你上台和人家砍杀两下就完事了,还要考排兵布阵、攻城谋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朝廷此次开武举,就是奔着选将领的路子去的。
大伙儿听说他要去考武举,如赵书良、夏学士及丁大人等人自然是赞同,能多得个功名,自然不是坏事。有一些却觉得他脑子坏了,好好的御林军郎将做着,去考什么武举,考了武举,难道还能给你升官。
李姝鼓励赵世简,“官人,你只管去,你原来是文举出身,那些将领们说不得以为你是纸上谈兵。若能得个武举功名,以后在御林军也理直气壮些。官人只管放心考,家里有我呢。”
赵世简得了娘子的鼓励,越发卖力。这一个新年,他异常忙碌。一边要当差,一边要备考。考武举,不是躲在屋子里苦读就可以了,还要与人对搏。他也不认识旁人,只得去找丁大人。
不光赵世简忙碌,李姝也忙个不停。她要预备过年的事情,还要时常去探望老太太和赵书良等人。她中途还带着赵世简回了趟娘家,请李穆川给赵世简取个字。
李姝刚开始请赵书良取字,赵书良拒绝了,他大老粗一个,自家的字都是老太太找大街上算命先生胡乱取的,他基本上也不用。李姝无法,只得回娘家。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想了半天,“不若叫安之?”赵世简仔细品了品,顿时觉得很好。
最让李姝高兴的是,丽娘又有了身子了。李姝把庆哥儿的许多东西打包带去了丽娘家里,并嘱咐了她一堆孕期注意事项。
丽娘直笑,“三妹妹不用担心我,我又不是头一胎。”
小嘉娘越来越懂事,阿娘总是没生出弟弟来,大娘时不时在她耳边说她是赔钱货,白花费那么多银钱,还不如给哥哥弟弟们之类的话。还说丽娘既然生不出,就早些给方二郎纳妾。
等丽娘知道方大奶奶居然背着她这样糟践嘉娘,一向隐忍的丽娘顿时气得和方大奶奶吵了一架,并把预备要给大房两个哥儿的东西通通留下,一样不给,方大奶奶气个仰倒。
嘉娘被方大奶奶那些话说的存了心思,见阿娘怀孕,丁点大的嘉娘比谁都上心,整天盯着丽娘,不让她走动,不让她累着。丽娘伤心地抱着女儿又哭了一场,方二郎听线娘说了后,叹了口气,与方大郎促膝长谈一番。
于是,方大奶奶又挨了顿揍。
李姝也心疼嘉娘,给她带了好些吃的穿的玩的。嘉娘特别喜欢三姨母和外婆,顿时笑的有了些孩子样。
李姝才走,肖氏又去看望了丽娘,送了一堆的东西。丽娘有娘家疼爱,心里的怒气渐渐平复。
原来丽娘看在方大郎和两个侄子的面子,对方大奶奶还有些面子上的敬重。自此,她见到方大奶奶,再不复过去的尊重,对大房人也越发抠门。逢年过节,只给方太太做衣服,买的吃食也都是年纪大的人才能吃的,大房人连根毛都沾不到丽娘的。
方大郎叹气,兄弟情分都被这个婆娘作光了。赵家老大沾着李家的光,一路升官。说起来,他们家也是李家的亲家,老二倒是一直在升,自己却什么都没有。以后,两个儿子定然也是沾不上光。这个婆娘,要害死我们父子了。
不说方家那边,再说如意坊这里。
自从李姝摆过酒席,正式认下巧娘做干女儿,两家就成了正经亲戚。
丁老太爷最喜欢上进的后辈,若不是他得儿子、孙子都得的迟,说不得自家孙子也有这般大了。
丁老太爷年轻时外放过,东南军、西北军他都了解,京城各大军营他也待过,多次上过战场,杀人无数。如今年纪大了,他越发慈眉善目起来。丁老太爷常常想,大概是自己杀人太多,故而子孙不旺盛。
赵世简虚心求教,丁大人父子认真教导,兵法、谋略、武器,一起上阵,赵世简学得快,父子两个教的越发用心。 ↑返回顶部↑
文官们自然是赞同的,一些功勋世家把持军政,是该给他们换换血了。不然时间一久,将士们只认主帅不认君王了。
大景朝立朝时,共封了五个公爵、八个侯爵,下面伯爵男爵子爵加起来二十几个。几十年下来,抄家的抄家,夺爵的夺爵,降位的降位,公爵只剩下了三家,庞家、平家还有英国公家史家,侯爵剩下了谢家、俞家、甘家、唐家和白家,其余十几下都不掌军权。有些人家子弟在军中任中低级将领,有些人家的子弟不成器,就靠着祖宗的这块牌子吃喝,还有些人家已经弃武从文,转去考科举了。
如平家和庞家这样的后妃党,自然不希望有太多将领出来分一杯羹,如英国公这样如今已经不掌军权但威望颇重的帝党,自然是支撑帝王。好在武举出生的进士们,刚一入职,并不会有太高的官位,也不会动了两家的根本,故而后妃两党也没有明着反对。
赵世简在御林军已经站稳了脚跟,彻底摸清了丁字营,也收服了一些随从。另一些他人安插过来的人,只要不捣蛋,赵世简也并不为难。
御林军在太平年月并无太多事情,只有出现危机的时刻,御林军才会大面积出动。故而赵世简再不如当初刚入职时那般忙碌,每隔一天也能回家。
朝廷开武举这个消息一出,赵世简顿时喜出望外。
说起来他已经是五品官,掌了御林军八分之一的队伍,但他毕竟是从文举转过去的,有一些将领觉得他年纪轻轻,又是文人出生,不够勇猛,他急切地需要一个武举功名给他正名。
考武举不光是让你上台和人家砍杀两下就完事了,还要考排兵布阵、攻城谋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朝廷此次开武举,就是奔着选将领的路子去的。
大伙儿听说他要去考武举,如赵书良、夏学士及丁大人等人自然是赞同,能多得个功名,自然不是坏事。有一些却觉得他脑子坏了,好好的御林军郎将做着,去考什么武举,考了武举,难道还能给你升官。
李姝鼓励赵世简,“官人,你只管去,你原来是文举出身,那些将领们说不得以为你是纸上谈兵。若能得个武举功名,以后在御林军也理直气壮些。官人只管放心考,家里有我呢。”
赵世简得了娘子的鼓励,越发卖力。这一个新年,他异常忙碌。一边要当差,一边要备考。考武举,不是躲在屋子里苦读就可以了,还要与人对搏。他也不认识旁人,只得去找丁大人。
不光赵世简忙碌,李姝也忙个不停。她要预备过年的事情,还要时常去探望老太太和赵书良等人。她中途还带着赵世简回了趟娘家,请李穆川给赵世简取个字。
李姝刚开始请赵书良取字,赵书良拒绝了,他大老粗一个,自家的字都是老太太找大街上算命先生胡乱取的,他基本上也不用。李姝无法,只得回娘家。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想了半天,“不若叫安之?”赵世简仔细品了品,顿时觉得很好。
最让李姝高兴的是,丽娘又有了身子了。李姝把庆哥儿的许多东西打包带去了丽娘家里,并嘱咐了她一堆孕期注意事项。
丽娘直笑,“三妹妹不用担心我,我又不是头一胎。”
小嘉娘越来越懂事,阿娘总是没生出弟弟来,大娘时不时在她耳边说她是赔钱货,白花费那么多银钱,还不如给哥哥弟弟们之类的话。还说丽娘既然生不出,就早些给方二郎纳妾。
等丽娘知道方大奶奶居然背着她这样糟践嘉娘,一向隐忍的丽娘顿时气得和方大奶奶吵了一架,并把预备要给大房两个哥儿的东西通通留下,一样不给,方大奶奶气个仰倒。
嘉娘被方大奶奶那些话说的存了心思,见阿娘怀孕,丁点大的嘉娘比谁都上心,整天盯着丽娘,不让她走动,不让她累着。丽娘伤心地抱着女儿又哭了一场,方二郎听线娘说了后,叹了口气,与方大郎促膝长谈一番。
于是,方大奶奶又挨了顿揍。
李姝也心疼嘉娘,给她带了好些吃的穿的玩的。嘉娘特别喜欢三姨母和外婆,顿时笑的有了些孩子样。
李姝才走,肖氏又去看望了丽娘,送了一堆的东西。丽娘有娘家疼爱,心里的怒气渐渐平复。
原来丽娘看在方大郎和两个侄子的面子,对方大奶奶还有些面子上的敬重。自此,她见到方大奶奶,再不复过去的尊重,对大房人也越发抠门。逢年过节,只给方太太做衣服,买的吃食也都是年纪大的人才能吃的,大房人连根毛都沾不到丽娘的。
方大郎叹气,兄弟情分都被这个婆娘作光了。赵家老大沾着李家的光,一路升官。说起来,他们家也是李家的亲家,老二倒是一直在升,自己却什么都没有。以后,两个儿子定然也是沾不上光。这个婆娘,要害死我们父子了。
不说方家那边,再说如意坊这里。
自从李姝摆过酒席,正式认下巧娘做干女儿,两家就成了正经亲戚。
丁老太爷最喜欢上进的后辈,若不是他得儿子、孙子都得的迟,说不得自家孙子也有这般大了。
丁老太爷年轻时外放过,东南军、西北军他都了解,京城各大军营他也待过,多次上过战场,杀人无数。如今年纪大了,他越发慈眉善目起来。丁老太爷常常想,大概是自己杀人太多,故而子孙不旺盛。
赵世简虚心求教,丁大人父子认真教导,兵法、谋略、武器,一起上阵,赵世简学得快,父子两个教的越发用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