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2 / 4)
随着那些小黑点逐渐靠近,刘温昌很快就辨认出了其中的沈凤璋。
身量高挑的青年身着华贵的黑色貂裘,身后是苍灰的天空与略显萧瑟的冬景,两旁是朱红的宫墙。从刘温昌这个角度看去,青年微微侧头,唇角含笑,似乎在听身旁人说话。
“郎主,怎么样?”
沈凤璋一出宫门,刘温昌立刻迎上去,轻声问道。
沈凤璋脸上应付性的笑意已经消失,失去笑意的脸庞如玉雕一般,精致冷淡之余又有几分高高在上,少了烟火气。
她朝着刘温昌缓缓颔首,“成了。”
深呼一口气,沈凤璋登上牛车,“走吧,去五兵尚书衙门!”
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在等着她。
沈凤璋先前并非是在胡编乱造,迎战确实有获胜的希望。只不过,这希望比较小而已。然而,就像她先前所言,丢了建康,大周就是大势已去。为此,明知希望渺茫,她也要尝试一下自救。
守城尚有获胜可能,南下才是真正的束手就擒。
索虏人在江对岸虎视眈眈,建康城中,最寝食难安的要算五兵尚书衙门的人了。
从索虏朝驻北军发起进攻,到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抵达江对岸,五兵尚书衙门都是最先知道的。他们是亲眼看着前一份战报送上去,上面还没商讨出应对结果,后一份战报又送到了。可以说,他们是对整个战况最了解的人之一。
眼下,索虏人隔江而望,虎视眈眈,他们心里焦急不已,却不知道如今该怎么办。
为此,一听到外间传来的脚步声,见到走进来的沈凤璋,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站了起来,纷纷朝沈凤璋迎上去,“大人!情况如何?!您与襄阳王殿下,还有其他大臣们,决定怎么办?”
沈凤璋抬眸看向这些人,目光炯炯,简洁有力,抛出一个字,“守!”
守住建康,守住建康百姓,守住这锦绣山河与黎民众生!
第105章 开战
五兵尚书衙门的人, 心里其实也都知道, 到如今这个地步, 只有两条路, 走或者留。走,顾虑重重;留, 亦是顾虑重重。他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眼下听到沈凤璋斩钉截铁一个留字,尽管留下来危险不少,但他们反倒都松了口气。
“沈大人, 那守城该如何安排?”众人看向沈凤璋,彻底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
沈凤璋一边大步往前走, 一边快速回想这些人往日的表现,同时口中喊出几个名字, “杨庭荣,孙秀朝。”
“下官在!”
“你们二人负责此次守城的军备物资以及粮食调度!士兵们每人每日口粮从六两改为十两。”
不等杨庭荣和孙秀朝领命答应, 沈凤璋已经开始点下一个人的名。
“陶契。”
“下官在!”
“负责检查城墙, 但凡破损之处,征集城中工匠,调用石料,三日内修补完成!”
同样的, 陶契还没来得及回答是, 就听到沈凤璋又开始下新的命令。
一道道指令从沈凤璋口中有条不紊发布出来,原先如同一盘散沙的五兵尚书衙门瞬间像一台拧上发条的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五兵尚书衙门中, 来来往往的官吏都神色匆匆,各自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做去。 ↑返回顶部↑
身量高挑的青年身着华贵的黑色貂裘,身后是苍灰的天空与略显萧瑟的冬景,两旁是朱红的宫墙。从刘温昌这个角度看去,青年微微侧头,唇角含笑,似乎在听身旁人说话。
“郎主,怎么样?”
沈凤璋一出宫门,刘温昌立刻迎上去,轻声问道。
沈凤璋脸上应付性的笑意已经消失,失去笑意的脸庞如玉雕一般,精致冷淡之余又有几分高高在上,少了烟火气。
她朝着刘温昌缓缓颔首,“成了。”
深呼一口气,沈凤璋登上牛车,“走吧,去五兵尚书衙门!”
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在等着她。
沈凤璋先前并非是在胡编乱造,迎战确实有获胜的希望。只不过,这希望比较小而已。然而,就像她先前所言,丢了建康,大周就是大势已去。为此,明知希望渺茫,她也要尝试一下自救。
守城尚有获胜可能,南下才是真正的束手就擒。
索虏人在江对岸虎视眈眈,建康城中,最寝食难安的要算五兵尚书衙门的人了。
从索虏朝驻北军发起进攻,到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抵达江对岸,五兵尚书衙门都是最先知道的。他们是亲眼看着前一份战报送上去,上面还没商讨出应对结果,后一份战报又送到了。可以说,他们是对整个战况最了解的人之一。
眼下,索虏人隔江而望,虎视眈眈,他们心里焦急不已,却不知道如今该怎么办。
为此,一听到外间传来的脚步声,见到走进来的沈凤璋,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站了起来,纷纷朝沈凤璋迎上去,“大人!情况如何?!您与襄阳王殿下,还有其他大臣们,决定怎么办?”
沈凤璋抬眸看向这些人,目光炯炯,简洁有力,抛出一个字,“守!”
守住建康,守住建康百姓,守住这锦绣山河与黎民众生!
第105章 开战
五兵尚书衙门的人, 心里其实也都知道, 到如今这个地步, 只有两条路, 走或者留。走,顾虑重重;留, 亦是顾虑重重。他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眼下听到沈凤璋斩钉截铁一个留字,尽管留下来危险不少,但他们反倒都松了口气。
“沈大人, 那守城该如何安排?”众人看向沈凤璋,彻底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
沈凤璋一边大步往前走, 一边快速回想这些人往日的表现,同时口中喊出几个名字, “杨庭荣,孙秀朝。”
“下官在!”
“你们二人负责此次守城的军备物资以及粮食调度!士兵们每人每日口粮从六两改为十两。”
不等杨庭荣和孙秀朝领命答应, 沈凤璋已经开始点下一个人的名。
“陶契。”
“下官在!”
“负责检查城墙, 但凡破损之处,征集城中工匠,调用石料,三日内修补完成!”
同样的, 陶契还没来得及回答是, 就听到沈凤璋又开始下新的命令。
一道道指令从沈凤璋口中有条不紊发布出来,原先如同一盘散沙的五兵尚书衙门瞬间像一台拧上发条的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五兵尚书衙门中, 来来往往的官吏都神色匆匆,各自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做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