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难为 第56节(1 / 4)
皇帝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简直不敢相信:比起“重女轻男”,早早这小子简直是“有奶就是娘”啊!
没想到你是竟然这样的早早!
皇帝瞧着儿子这模样,忍不住道:“说起来,这样真的没问题?”
“你自己说的啊,太医说过,早早健康的很。”李清漪笑睨了皇帝一样,从皇帝紧绷的臂膊上手里接过早早,这才道,“现在知道我们早早有多聪明了吧?”
她轻轻的摇了摇,本就吃饱喝足的早早咿咿呀呀的说了几声谁也听不懂的话,很快就打着哈欠,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睡过去了。
就和李清漪说的一样,这孩子吃了睡,睡醒了吃,当真是半点多余的也没。
皇帝觉得自己“幼小心灵”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闭上眼睛,暂时拒绝交流。
正好,拿了功课的朱翊钧风风火火的从门外进来,摊开他的功课本兴致勃勃的说开来。一家子的人也只得跟着专心起皇家学堂留给这些孩子的功课。
******
六月,杨博自九边返京重掌吏部,皇帝亲召杨博入宫谈话。官场上下心知肚明:京中风云复将再起。
第105章 军工
杨博一回京,得了皇帝召见,自然也是马不停蹄就赶过去了。他接旨前也只来得及洗一把脸换身衣服,随即就赶去宫里了。
皇帝这回特意在午膳的时候见杨博,见他风尘仆仆便道:“惟约还没用膳吧?”他指了指边上的位置,“不如陪朕一起吃一顿?”
杨博洒然一笑,抚了抚自己的白须,恭敬的道:“多谢陛下恩典。”
他小心坐下,见着案上几样菜都是自己惯常爱吃的菜肴,便心知今日的午膳怕是皇帝用心安排过了,必有后文。故而,这一次用膳,杨博也没有太过放开,一直都是小口吃着,偶尔喝几口酒水清口——倘若皇帝忽然问话,他回话的时候嘴里又有饭菜,未免显得君前失仪。
果然,吃到一半,皇帝便开口问道:“蒙古哪里怎么样了?”
杨博早有准备,从容的搁下筷子,恭谨的微微垂首,应声道:“此回俺答虽是退了回去,以臣所见来日必有大战。不过,”他一顿,轻声道,“若要停战止戈,平息九边战火,以老臣愚见,互市非开不可。”
杨博这话,有几分真心也有几分利益所动。
杨博背后是山西党,或者说是山西那一批富可敌国的晋商。对于晋商来说,若是大明与蒙古互市,他们的很多买卖就能从暗转明,也能获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倘若不互市,蒙古人光靠着那些私下来的粮食是活不下去的,他们一活不下去就值得骑马来抢来杀,让大明人也活不下去……与其如此,倒不如议和,开互市来得简单。
皇帝扫了杨博一眼,意味不明但还是微微点了点头:“互市自然是要开的,不过现在时候还不到。”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笑起来,“对了,惟约回来的正好,军工厂新出了一批火枪,朕真想寻人一起去瞧瞧呢。”
杨博自然也是知道火枪的。火枪这东西宋朝就有了,先帝朝时也曾参考佛郎机人和倭人,制造出了火绳枪,这东西就是个可以扛在肩上的铁管,在上面装了一个能够控制点火的扳机和一条用于点火的绳子,因为“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而被人称之为“鸟铳”。
只是,这东西现今虽有用但也有不少缺点:一是射程还不够远,经过训练的弓箭手强弓轻箭最远可达300米,而鸟铳最多不过是120米;二是鸟铳制造困难,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动辄炸膛,根本无法大批运用;三是因为追求轻便,弹丸威力还不足,无法射穿铠甲;四是鸟铳的发射速度也及不上弓箭……
故而,杨博听到皇帝这话,心中微微有些动了,不由笑着颔首:“陛下有命,臣自当随行。”
君臣两个正好吃过饭,权当饭后散步,很快便起行去了军工厂。
军工厂乃是去年建的,皇帝挪了一部分外使“朝贡”的收入和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又令人从外国“请”了一些专家,如今倒也算得上是办的不错。
杨博看着,心里也颇有几分惊诧:别的不说,这军工厂许多流程上面不仅有创新还很有水准。
工匠们的工业大学就不说了,杨博确实也不大懂火枪的那些物理原理,也听不懂夷人的各种专业术语,只能明白个大概。不过叫他惊讶的乃是军工厂里经过调整后的标准化制造过程,这一支火枪居然不是直接由工厂的一个车间制造出来的,而是各个车间分别制造一种零件配置,然后再由最后的车间组装完成。不仅速度上提高了许多,而且各个部分都有其标准,制造出来的成品自然也更加标准化。
看到这里,杨博心里已经有了些底子,等见到出厂的新式火枪,不由大吃了一惊。
这新出来的火枪可比之前的那些鸟铳要好得多,至少枪管平整,不再因为铁矿或是炼制的原因而显得坑坑洼洼,而且看上去也和鸟铳有了细微的区别。
皇帝笑了笑,指着这个道:“这火枪乃是根据西班牙那边的‘燧发枪’仿照的,不用火点,直接按扳机,弹簧伸缩,其上的燧石打在火门边上,擦出火花,正好可以点燃火药击发。” ↑返回顶部↑
没想到你是竟然这样的早早!
皇帝瞧着儿子这模样,忍不住道:“说起来,这样真的没问题?”
“你自己说的啊,太医说过,早早健康的很。”李清漪笑睨了皇帝一样,从皇帝紧绷的臂膊上手里接过早早,这才道,“现在知道我们早早有多聪明了吧?”
她轻轻的摇了摇,本就吃饱喝足的早早咿咿呀呀的说了几声谁也听不懂的话,很快就打着哈欠,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睡过去了。
就和李清漪说的一样,这孩子吃了睡,睡醒了吃,当真是半点多余的也没。
皇帝觉得自己“幼小心灵”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闭上眼睛,暂时拒绝交流。
正好,拿了功课的朱翊钧风风火火的从门外进来,摊开他的功课本兴致勃勃的说开来。一家子的人也只得跟着专心起皇家学堂留给这些孩子的功课。
******
六月,杨博自九边返京重掌吏部,皇帝亲召杨博入宫谈话。官场上下心知肚明:京中风云复将再起。
第105章 军工
杨博一回京,得了皇帝召见,自然也是马不停蹄就赶过去了。他接旨前也只来得及洗一把脸换身衣服,随即就赶去宫里了。
皇帝这回特意在午膳的时候见杨博,见他风尘仆仆便道:“惟约还没用膳吧?”他指了指边上的位置,“不如陪朕一起吃一顿?”
杨博洒然一笑,抚了抚自己的白须,恭敬的道:“多谢陛下恩典。”
他小心坐下,见着案上几样菜都是自己惯常爱吃的菜肴,便心知今日的午膳怕是皇帝用心安排过了,必有后文。故而,这一次用膳,杨博也没有太过放开,一直都是小口吃着,偶尔喝几口酒水清口——倘若皇帝忽然问话,他回话的时候嘴里又有饭菜,未免显得君前失仪。
果然,吃到一半,皇帝便开口问道:“蒙古哪里怎么样了?”
杨博早有准备,从容的搁下筷子,恭谨的微微垂首,应声道:“此回俺答虽是退了回去,以臣所见来日必有大战。不过,”他一顿,轻声道,“若要停战止戈,平息九边战火,以老臣愚见,互市非开不可。”
杨博这话,有几分真心也有几分利益所动。
杨博背后是山西党,或者说是山西那一批富可敌国的晋商。对于晋商来说,若是大明与蒙古互市,他们的很多买卖就能从暗转明,也能获取更多的利益。然而,倘若不互市,蒙古人光靠着那些私下来的粮食是活不下去的,他们一活不下去就值得骑马来抢来杀,让大明人也活不下去……与其如此,倒不如议和,开互市来得简单。
皇帝扫了杨博一眼,意味不明但还是微微点了点头:“互市自然是要开的,不过现在时候还不到。”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笑起来,“对了,惟约回来的正好,军工厂新出了一批火枪,朕真想寻人一起去瞧瞧呢。”
杨博自然也是知道火枪的。火枪这东西宋朝就有了,先帝朝时也曾参考佛郎机人和倭人,制造出了火绳枪,这东西就是个可以扛在肩上的铁管,在上面装了一个能够控制点火的扳机和一条用于点火的绳子,因为“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而被人称之为“鸟铳”。
只是,这东西现今虽有用但也有不少缺点:一是射程还不够远,经过训练的弓箭手强弓轻箭最远可达300米,而鸟铳最多不过是120米;二是鸟铳制造困难,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动辄炸膛,根本无法大批运用;三是因为追求轻便,弹丸威力还不足,无法射穿铠甲;四是鸟铳的发射速度也及不上弓箭……
故而,杨博听到皇帝这话,心中微微有些动了,不由笑着颔首:“陛下有命,臣自当随行。”
君臣两个正好吃过饭,权当饭后散步,很快便起行去了军工厂。
军工厂乃是去年建的,皇帝挪了一部分外使“朝贡”的收入和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又令人从外国“请”了一些专家,如今倒也算得上是办的不错。
杨博看着,心里也颇有几分惊诧:别的不说,这军工厂许多流程上面不仅有创新还很有水准。
工匠们的工业大学就不说了,杨博确实也不大懂火枪的那些物理原理,也听不懂夷人的各种专业术语,只能明白个大概。不过叫他惊讶的乃是军工厂里经过调整后的标准化制造过程,这一支火枪居然不是直接由工厂的一个车间制造出来的,而是各个车间分别制造一种零件配置,然后再由最后的车间组装完成。不仅速度上提高了许多,而且各个部分都有其标准,制造出来的成品自然也更加标准化。
看到这里,杨博心里已经有了些底子,等见到出厂的新式火枪,不由大吃了一惊。
这新出来的火枪可比之前的那些鸟铳要好得多,至少枪管平整,不再因为铁矿或是炼制的原因而显得坑坑洼洼,而且看上去也和鸟铳有了细微的区别。
皇帝笑了笑,指着这个道:“这火枪乃是根据西班牙那边的‘燧发枪’仿照的,不用火点,直接按扳机,弹簧伸缩,其上的燧石打在火门边上,擦出火花,正好可以点燃火药击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