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1 / 4)
傅清溪面上神情变化,气息也沉了起来,老先生接着道:“再往上追,一件件问去,可追至天地之初……那中间随意哪一点变动了,这个茶奁今日今时都不会在这里。反过来说,这茶奁今日今时在此处这一象,已经包含了天地之初至今的多少因缘流转,这里头哪有虚哪有假哪有不真处?你却不信这些能算。”
不待傅清溪说话,老先生忽然问道:“你看几上那几个铁滴溜,若落下来,会停在这地上何处?”
傅清溪转脸往边上看,一边的高几上有一个半个竹筒样的盛器,里头放着一排乌黑的圆球,想必是铁的,所以才叫做铁滴溜。这东西落下来谁知道会滚到哪里去,傅清溪也不管老先生瞧不瞧得见,只顾自己摇头。
那老伯正好端了茶出来,想是听见了,把茶盘往桌上一放,一脸瞧热闹的样儿往边上一站,一言不发。
就听叮的一声,不知哪里动了什么,那小铁球就从高几上滚了一个下来,砸在地上噹的一声,往前滚了一阵子便停了。傅清溪也没瞧出什么花样来,在那里发愣。
老先生问道:“在你看来,停在此处当是偶然的吧……你先将这个捡到一边,再看。”
傅清溪还没来得及动手,边上老伯手脚甚快,一溜烟把那小铁球捡走了。
又听得叮的一声,又一个落了下来,一滚两滚,还落在之前那个小球停住的地方了。
傅清溪这下有些发愣了,老伯与老先生相处日久,彼此知心晓意,没等那位发话,他这里又把这个小球也捡了。
叮,又滚下来一个,还停在那里了……
如此七个,无一例外,从上头滚下来,最后都停在那一个地方了。
傅清溪立在那里心里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好,就听得老先生的声音道:“世上哪有什么偶然之事?你当它是偶然,不过是因你未曾通晓其背后的因果合力罢了。所知愈少,认作偶然突发之事便愈多。你既已知人皆心念自缚,却不敢破这个念么?!”
不知过了多久,傅清溪才回过神来,眼中光华已非之前恹恹的样子了,那老先生早不知道去哪儿了,只老伯坐在边上一脸笑意瞧着她。傅清溪正色向着之前老先生声音来处郑重施了一礼,又别过了老伯,才快步下山去了。
第158章 松绑
老先生这番话这个比方, 于傅清溪而言,好似心里连敲了一百零八下大钟, 一声连着一声的。叫她连惭愧都忘了, 满脑子里涌出来许多似乎早就知道的事儿, 很需要找个清静地方呆着好好想一想。
往自己院子里走时, 路上就忍不住想起了之前柳彦姝信上的话。——这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是自己能做主的么?她说的是兰吉儿喜欢男人不喜欢女人,也不是他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可如今细想来, 世上的人喜好什么不喜好什么,果然又有多少是能够“自主”的呢?
就如方才老先生所举的例子, 茶奁放在桌上这一象,就已经蕴含了多少古往今来的信息流变, 实在算来,哪一象又不是如此?推而广之,一人一事一念, 又有哪一个不是这背后无数重的因缘汇聚而成。从前自己最讨厌这个词儿了, “因缘际会”, 好像说得世上就没有对错了一般。却在此时才略摸到了这个词儿的真意所在, 原是自己从前解错了方向, 不在谁喜欢不喜欢,而是世上的事情本就是如此纠结演进而来的。
又想起之前跟着去听摘星楼的论演,有以星象推定人之性情的, 其中有一句说道,按数来说, 这世上能与各人性情相合者该有上千人之多。可惜这话只论了一端,人在世上所涉及的数象又何止这一处,众力牵引,是以虽明明有那许多相合之人,却未必会在有生之年遇上。常听人言曰“缘分”,只当是个虚无缥缈之说,今日却忽然摸到几分滋味。
这“喜欢不喜欢”一事如此,旁的事又何尝不如此?所谓“喜欢”不过是念,这念又是生来所经多少人事交织而成的,这念有了定型,才有了“我”。这是“念”,又何尝不是“限”?
如今的自己就是被自己一直以来的念困住了。自己做的那些事情读的那些书,都是从能见到能想到的事情推演过去的。
京城里的饭食生意,那是因为京城里有天工苑和天巧苑的那许多工坊,城里居民多往务工,所以没工夫给自己准备饭食,这才能做成的。一样的买卖要是挪去西京就不成了。同样道理,成衣铺子也是如此,如今董家和兰家的成衣坊里头的贵价衣裳,主要是往西京和南边卖,在京里的生意就十分有限。
是以从自己的一路来看,这天上的星星轨迹能同地上的人有什么干系?!这山里埋的祖宗坟茔,能同城里住着的子孙兴衰有何关联?!这都是离得天地之远的事儿,不是胡扯么,跟三舅舅似的……
却是忘了天地之远还有“地法天”之说,自己的知所停留的地方不是这些“知”所生处,而学识是不会自己走过来找人的,人需得有疑有思后去求学才对。
从前辛辛苦苦建成的念圈,因一再被证明是对的,送自己到了这里,是以越发依赖这个旧念了,再要往另一层去时,反成了累赘。
如今细想来,这话从前老太爷就跟自己说过了,这学如圈,许多人只盯着里头看却是断了自己的学路,得往边缘不通处看去,才知道能扩展的路。
自家先生也举了这里的学有所成的先生们的例子给自己看,人家都是专精一路,发现后路不在专精域内,才往外走到了数象一路。
而自己呢,明明对着无数的“不知”和“不洽”,不真心去挖其后头的因果关联,反而一边模糊着心底的怀疑,一边用所谓日程安排读书用功来敷衍日子,真是愧对长辈师尊。
再想想,这自念自知所成的圈,要长大,只能从内往外扩。良师诤友给的刺激引导,更像外力拉扯撞击这个圈子,即使能有一点牵扯,不能内化为己味,终究不能被包入圈内成为新增一域。既如此,为今之计,还要从自己能够产生感觉的事务上做起,看走到哪一步能跨入数象之中了。
思来想去,还是做惯了的经济事务合适。回去便把之前的那些都推翻了,先从《世事化数》中把与一国一城一地的民生经济之事相关的内容摘选出来。另一边又跑去经世阁要来许多国朝经济的沿革和数据。
这两样的资料文书算起来都可以称作“汗牛充栋”,明明还是那本《世事化数》,也还是每天从早到晚的读书做笔记。只自己心里知道,如今这个学才是真的学,心是在动的,而不是从前那样动手动脑心里蒙蒙一团的样子。 ↑返回顶部↑
不待傅清溪说话,老先生忽然问道:“你看几上那几个铁滴溜,若落下来,会停在这地上何处?”
傅清溪转脸往边上看,一边的高几上有一个半个竹筒样的盛器,里头放着一排乌黑的圆球,想必是铁的,所以才叫做铁滴溜。这东西落下来谁知道会滚到哪里去,傅清溪也不管老先生瞧不瞧得见,只顾自己摇头。
那老伯正好端了茶出来,想是听见了,把茶盘往桌上一放,一脸瞧热闹的样儿往边上一站,一言不发。
就听叮的一声,不知哪里动了什么,那小铁球就从高几上滚了一个下来,砸在地上噹的一声,往前滚了一阵子便停了。傅清溪也没瞧出什么花样来,在那里发愣。
老先生问道:“在你看来,停在此处当是偶然的吧……你先将这个捡到一边,再看。”
傅清溪还没来得及动手,边上老伯手脚甚快,一溜烟把那小铁球捡走了。
又听得叮的一声,又一个落了下来,一滚两滚,还落在之前那个小球停住的地方了。
傅清溪这下有些发愣了,老伯与老先生相处日久,彼此知心晓意,没等那位发话,他这里又把这个小球也捡了。
叮,又滚下来一个,还停在那里了……
如此七个,无一例外,从上头滚下来,最后都停在那一个地方了。
傅清溪立在那里心里不知道该想些什么好,就听得老先生的声音道:“世上哪有什么偶然之事?你当它是偶然,不过是因你未曾通晓其背后的因果合力罢了。所知愈少,认作偶然突发之事便愈多。你既已知人皆心念自缚,却不敢破这个念么?!”
不知过了多久,傅清溪才回过神来,眼中光华已非之前恹恹的样子了,那老先生早不知道去哪儿了,只老伯坐在边上一脸笑意瞧着她。傅清溪正色向着之前老先生声音来处郑重施了一礼,又别过了老伯,才快步下山去了。
第158章 松绑
老先生这番话这个比方, 于傅清溪而言,好似心里连敲了一百零八下大钟, 一声连着一声的。叫她连惭愧都忘了, 满脑子里涌出来许多似乎早就知道的事儿, 很需要找个清静地方呆着好好想一想。
往自己院子里走时, 路上就忍不住想起了之前柳彦姝信上的话。——这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是自己能做主的么?她说的是兰吉儿喜欢男人不喜欢女人,也不是他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可如今细想来, 世上的人喜好什么不喜好什么,果然又有多少是能够“自主”的呢?
就如方才老先生所举的例子, 茶奁放在桌上这一象,就已经蕴含了多少古往今来的信息流变, 实在算来,哪一象又不是如此?推而广之,一人一事一念, 又有哪一个不是这背后无数重的因缘汇聚而成。从前自己最讨厌这个词儿了, “因缘际会”, 好像说得世上就没有对错了一般。却在此时才略摸到了这个词儿的真意所在, 原是自己从前解错了方向, 不在谁喜欢不喜欢,而是世上的事情本就是如此纠结演进而来的。
又想起之前跟着去听摘星楼的论演,有以星象推定人之性情的, 其中有一句说道,按数来说, 这世上能与各人性情相合者该有上千人之多。可惜这话只论了一端,人在世上所涉及的数象又何止这一处,众力牵引,是以虽明明有那许多相合之人,却未必会在有生之年遇上。常听人言曰“缘分”,只当是个虚无缥缈之说,今日却忽然摸到几分滋味。
这“喜欢不喜欢”一事如此,旁的事又何尝不如此?所谓“喜欢”不过是念,这念又是生来所经多少人事交织而成的,这念有了定型,才有了“我”。这是“念”,又何尝不是“限”?
如今的自己就是被自己一直以来的念困住了。自己做的那些事情读的那些书,都是从能见到能想到的事情推演过去的。
京城里的饭食生意,那是因为京城里有天工苑和天巧苑的那许多工坊,城里居民多往务工,所以没工夫给自己准备饭食,这才能做成的。一样的买卖要是挪去西京就不成了。同样道理,成衣铺子也是如此,如今董家和兰家的成衣坊里头的贵价衣裳,主要是往西京和南边卖,在京里的生意就十分有限。
是以从自己的一路来看,这天上的星星轨迹能同地上的人有什么干系?!这山里埋的祖宗坟茔,能同城里住着的子孙兴衰有何关联?!这都是离得天地之远的事儿,不是胡扯么,跟三舅舅似的……
却是忘了天地之远还有“地法天”之说,自己的知所停留的地方不是这些“知”所生处,而学识是不会自己走过来找人的,人需得有疑有思后去求学才对。
从前辛辛苦苦建成的念圈,因一再被证明是对的,送自己到了这里,是以越发依赖这个旧念了,再要往另一层去时,反成了累赘。
如今细想来,这话从前老太爷就跟自己说过了,这学如圈,许多人只盯着里头看却是断了自己的学路,得往边缘不通处看去,才知道能扩展的路。
自家先生也举了这里的学有所成的先生们的例子给自己看,人家都是专精一路,发现后路不在专精域内,才往外走到了数象一路。
而自己呢,明明对着无数的“不知”和“不洽”,不真心去挖其后头的因果关联,反而一边模糊着心底的怀疑,一边用所谓日程安排读书用功来敷衍日子,真是愧对长辈师尊。
再想想,这自念自知所成的圈,要长大,只能从内往外扩。良师诤友给的刺激引导,更像外力拉扯撞击这个圈子,即使能有一点牵扯,不能内化为己味,终究不能被包入圈内成为新增一域。既如此,为今之计,还要从自己能够产生感觉的事务上做起,看走到哪一步能跨入数象之中了。
思来想去,还是做惯了的经济事务合适。回去便把之前的那些都推翻了,先从《世事化数》中把与一国一城一地的民生经济之事相关的内容摘选出来。另一边又跑去经世阁要来许多国朝经济的沿革和数据。
这两样的资料文书算起来都可以称作“汗牛充栋”,明明还是那本《世事化数》,也还是每天从早到晚的读书做笔记。只自己心里知道,如今这个学才是真的学,心是在动的,而不是从前那样动手动脑心里蒙蒙一团的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