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世界对着干[快穿] 第9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既然麻桃不认为被胡人掳走是坏事儿,若不让她得偿所愿享受一番这经历,岂不是对不住她劝慰那些婢女仆妇的一番苦心孤诣?
  第127章 心地善良的小仙女21 成神的感觉
  麻桃果如秦意岚所料成了那人的战利品, 被带去了羯人的大本营。
  年轻又漂亮的女人,落到了胡人的军营里,下场可想而知。
  没有了骊山老母的筹谋打算, 也失去了麻秋的全意庇护, 凭麻桃那点儿心性智慧, 别说想要修炼有成得道成仙了, 她许是连个寿终正寝都捞不着。
  麻桃注定了再难翻身, 秦意岚留着那胡人任他带走麻桃时,就已经预料到了她的结局,遂也不在她身上多费心思, 转而把注意力全放到了平息战乱促进民族融合的大业上。
  在麻桃得道成仙的那一世,自麻秋死后, 战乱又足足绵延了一百来年。
  汉人朝廷凭借天堑坐稳了江南一隅,没有胡人打扰,自己专心搞内斗,短短百余年,就历经了三姓王朝。
  而江北的胡人也不遑多让,把汉人撵得衣冠南渡之后, 从江北到草原, 足足建立了六、七个国家政权。
  诸小国之间整日里争斗不断,最后还是鲜卑一族祖孙几代人厉兵秣马,倾尽百余年心血,才拔得头筹,一统江北之地。
  鲜卑皇族虽然统治了江北,然而他们的皇位坐得却并不稳当。
  从江北到草原各族杂居,除了诸胡,还有不少未曾跟随朝廷衣冠南渡的汉人。
  不管文教还是科技, 汉人一直远超诸胡,这些东西给了汉人底气,他们是自来瞧不起胡人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是汉人社会的主流思想,汉人跟胡人之间长年的征战也让双方积累了不可调和的敌我矛盾,在汉人眼里,胡人都是“夷狄”。
  现在一半的天下却被胡人坐了,蛮夷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汉人自然不服不忿。
  敌我矛盾加阶级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各州地方起义频发,再加上其它被鲜卑皇族覆灭的胡人部落从中浑水摸鱼,鲜卑人对江北的统治始终不稳。
  面对这一困境,鲜卑皇族也殚精竭虑,为了调和胡汉双方并各阶层的矛盾,本就一心倾慕汉人文化的鲜卑皇族决定大力推进民族融合。
  这思路本没有错,大家的信仰、文化各不相同,立场自然也不同,这才导致各族间矛盾频发,若天下间只有一个部族,那自然就不会有民族矛盾这回事了。
  鲜卑皇族一琢磨,觉得胡人的文化太过落后,好些部族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汉人胡化那是社会和文化的倒退,还是胡人汉化更进步。
  因此他们大力倡导胡人穿汉服,写汉字,说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连朝堂上都使用汉人的各种制度。
  鲜卑皇族放弃自己的文字信仰,全力汉化的一系列举措导致了胡人贵族们的极度不满,反对的力量太过强大,这个融合的过程一直伴随着政治斗争和流血冲突,鲜卑人立国不过一百余年就遭覆灭,内斗消耗太过是主要原因。
  这一世,虽然秦意岚抢走了麻桃誉满天下的“麻姑仙子”的名头,而本该被雷火劈死的“麻秋”也摇身一变,成为了陇西贵族,做起了油料和冶铁的生意,可天下大势并没有什么改变,汉人和胡人还是如同前世一样,开始了划江而治。
  如果秦意岚不插手,可以预见接下来的这一两百年里,天下依然会如麻桃得道成仙的那一世一样,各地战乱频发纷争不断。
  战争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攫取更多权力和财富的手段,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那就是灭顶的灾祸了。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是升斗小民的心声,不管胡人还是汉人,除了手里头有兵有权的,平头老百姓们是真没几个喜欢见天打仗的。
  一旦开战,上层阶级许是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底层老百姓的日子可就要难过了。
  打仗需要消耗的钱粮兵马,朝廷都会从百姓们身上搜刮,苛捐杂税徭役兵赋,能拖垮无数个家庭,被朝廷征召的兵丁们要用他们握惯了锄头的手去握刀枪,他们缺衣少食,许是连一副完好的盔甲都分不到,还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同敌人厮杀。
  虽然也有人靠着军功晋身上层阶级的,可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小小年纪就被征召入伍,直到两鬓苍苍才得以带着满身的旧伤返回家乡。
  比起那些缺了胳膊少了腿,甚至把命都留在战场上的可怜人来说,这些能够活着回乡的已经算得上足够幸运了。
  可这种幸运跟一辈子守着父母妻儿,种上几亩田,养上几只鸡的安稳日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