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1 / 4)
面对这么一项差事,秦珩脸上没多少表情,心里却时而欢喜,时而担忧,犹豫不决。
她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脱身?
还没等她想好,太子秦璋已然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不妥。”
“哦?”皇帝挑眉,凤目微眯。
秦璋不紧不慢道:“河东大旱,百姓受困。派人去赈灾,刻不容缓。只是,四皇子秦珩并非最为合适的人选。”
“太子何出此言?”皇帝饶有兴致地问。
秦璋施礼:“儿臣以为赈灾一事,应由经验丰富的长者负责。四皇子年纪轻,经验不足。还请父皇以河东百姓为重。”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他知道太子和老四关系好。要知道就老四这样子,真去赈灾未必能行。只是朝臣们声称,须派一身份尊贵之人,表明朝廷对他们的重视。真正行赈灾之事的,另有其人。
太子又道:“方才李大人称河东百姓被旱灾所困,须派一贵重之人,教百姓安心,还说最好是龙子凤孙。那么,父皇看儿臣是否合适?”
他提出代秦珩前去赈灾,除了是出于对秦珩的歉疚怜惜之外,另有一层考量。他从小就被立为太子,长大后也曾参政,但是父皇对他束缚颇多。他也想借此机会,了解民生,并真正为百姓做些什么。
秦璋在散朝后,将自己的心里话半真半假说给父皇听,说自己心系百姓,想体恤百姓之苦。
皇帝听后,沉吟良久,方道:“你执意如此,那朕就依你。”他顿了一顿,又道:“河东旱灾,有灾就有乱。你若真去了那里,可一定要带足人手,护好自己。至于老四……”他轻轻摇头:“你想有个臂膀,这也没错。只是他有些呆木,需要好好教。光有忠心是不够的。这次,你带他一起去吧。说起来,他在工部当差,这本就该是他的事情……”
秦璋深吸一口气,施礼点头:“是,儿臣告退。”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秦珩以为自己不用去了,没想到还得去,只不过是跟着太子一起去。
河东的旱灾不算严重,当地官员贾四张胆子小,恐真的出现饿死百姓的事件,干脆将三分的灾情报做了七分,夸大其词,希望朝廷救助。
太子秦璋心善,查明真相,倒也没有为难他,只是教他协同救灾。
到河东之前,秦璋已经教人研究过,此次赈灾,颇为顺利。考虑到河东几乎三年一旱,他又亲自带了人掘井挖渠,方便当地百姓日后灌溉。
在河东数月,他颇得民心。这段日子,他出入都将秦珩带在身边。秦珩自然也没有逃跑的机会,而且,她跟秦璋接触越多,越发觉得他是个好人。她甚至有些相信,关于她秘密的事情,他肯定会帮她了。
河东赈灾事毕,他们一行回京复命,皇帝大喜。
与此同时,边关传来消息。前不久边关将士与入侵的敌军作战,大获全胜,其中三皇子秦珣立下首功。
皇帝心情更佳,于这年冬至日,率人在城郊祭天。
当时他的三个儿子都在,独独缺了一个三皇子秦珣。
秦璋无不遗憾地道:“可惜三皇弟不在。”
皇帝瞥了他一眼,心说,你三弟?他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回来。
战事结束,秦珣原本是可以回京复命的,但是考虑之后,他决定在先留在边关。
在边关两年,他从普通小兵做起,到现在小有威望,他一步步走得很不容易。大皇兄有个手握重兵的外祖父,二皇兄是皇后嫡子,有尊贵的出身。——后者是天生的,他求不来。按说前者他也没有,但是手握重兵,他如果努力去做的话,未必做不到。
父皇同意他去边关时,就提到了健威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秦珣知道,这已是父皇的心病。父皇让他到这里来,未必没有让他除掉这块心病的意思。
他想,再等几年,瞅准机会,一点一点,帮父皇拔掉这枚钉子。
反正,他不急着回京。在皇宫里做个处处受人制衡的皇子,又怎么比得上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有兵权在手?
反正,京城里头也没有他记挂的人。 ↑返回顶部↑
她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脱身?
还没等她想好,太子秦璋已然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不妥。”
“哦?”皇帝挑眉,凤目微眯。
秦璋不紧不慢道:“河东大旱,百姓受困。派人去赈灾,刻不容缓。只是,四皇子秦珩并非最为合适的人选。”
“太子何出此言?”皇帝饶有兴致地问。
秦璋施礼:“儿臣以为赈灾一事,应由经验丰富的长者负责。四皇子年纪轻,经验不足。还请父皇以河东百姓为重。”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他知道太子和老四关系好。要知道就老四这样子,真去赈灾未必能行。只是朝臣们声称,须派一身份尊贵之人,表明朝廷对他们的重视。真正行赈灾之事的,另有其人。
太子又道:“方才李大人称河东百姓被旱灾所困,须派一贵重之人,教百姓安心,还说最好是龙子凤孙。那么,父皇看儿臣是否合适?”
他提出代秦珩前去赈灾,除了是出于对秦珩的歉疚怜惜之外,另有一层考量。他从小就被立为太子,长大后也曾参政,但是父皇对他束缚颇多。他也想借此机会,了解民生,并真正为百姓做些什么。
秦璋在散朝后,将自己的心里话半真半假说给父皇听,说自己心系百姓,想体恤百姓之苦。
皇帝听后,沉吟良久,方道:“你执意如此,那朕就依你。”他顿了一顿,又道:“河东旱灾,有灾就有乱。你若真去了那里,可一定要带足人手,护好自己。至于老四……”他轻轻摇头:“你想有个臂膀,这也没错。只是他有些呆木,需要好好教。光有忠心是不够的。这次,你带他一起去吧。说起来,他在工部当差,这本就该是他的事情……”
秦璋深吸一口气,施礼点头:“是,儿臣告退。”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秦珩以为自己不用去了,没想到还得去,只不过是跟着太子一起去。
河东的旱灾不算严重,当地官员贾四张胆子小,恐真的出现饿死百姓的事件,干脆将三分的灾情报做了七分,夸大其词,希望朝廷救助。
太子秦璋心善,查明真相,倒也没有为难他,只是教他协同救灾。
到河东之前,秦璋已经教人研究过,此次赈灾,颇为顺利。考虑到河东几乎三年一旱,他又亲自带了人掘井挖渠,方便当地百姓日后灌溉。
在河东数月,他颇得民心。这段日子,他出入都将秦珩带在身边。秦珩自然也没有逃跑的机会,而且,她跟秦璋接触越多,越发觉得他是个好人。她甚至有些相信,关于她秘密的事情,他肯定会帮她了。
河东赈灾事毕,他们一行回京复命,皇帝大喜。
与此同时,边关传来消息。前不久边关将士与入侵的敌军作战,大获全胜,其中三皇子秦珣立下首功。
皇帝心情更佳,于这年冬至日,率人在城郊祭天。
当时他的三个儿子都在,独独缺了一个三皇子秦珣。
秦璋无不遗憾地道:“可惜三皇弟不在。”
皇帝瞥了他一眼,心说,你三弟?他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回来。
战事结束,秦珣原本是可以回京复命的,但是考虑之后,他决定在先留在边关。
在边关两年,他从普通小兵做起,到现在小有威望,他一步步走得很不容易。大皇兄有个手握重兵的外祖父,二皇兄是皇后嫡子,有尊贵的出身。——后者是天生的,他求不来。按说前者他也没有,但是手握重兵,他如果努力去做的话,未必做不到。
父皇同意他去边关时,就提到了健威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秦珣知道,这已是父皇的心病。父皇让他到这里来,未必没有让他除掉这块心病的意思。
他想,再等几年,瞅准机会,一点一点,帮父皇拔掉这枚钉子。
反正,他不急着回京。在皇宫里做个处处受人制衡的皇子,又怎么比得上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有兵权在手?
反正,京城里头也没有他记挂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