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节(2 / 2)
在入轮回的瞬间,他其实就已经彻底认输。
但是即使他已经认输,这场由青玄单方面发起的战争,莲却不接受任何停战的协议,宁愿跳下界桥也不肯从头来过。
界桥瞬息万变,青玄以莲的命魂与其它魂魄的联系作为牵引,数次试图通过两个世界瞬息的交错引其魂魄回归,却整整花费了十余年才成功,甚至折进去了一个皇后,最终才终于令其寄生于林妃身上,成了“叶柏涵”。
他把那孩子精心地养大,作为一国之君,他对他甚至比林妃还要用心。如果是这样,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莲终有一天会再次把他当做最重要的人。
然而却不妨这世事从来不肯如人预料,曾经在他眼中如同蝼蚁之辈也有翻天的能力。乌怀殊在危弗言的帮助下,找到了叶柏涵,并将之再一次带回了伽罗山。
若是早知道如此,他在转生之前,便当先一步灭了伽罗山。
但是和莲是一缕魂魄被他牵引转世不同,青玄是自己投入红尘,而且为了不失去记忆并保持魂魄的完整,他是舍弃了一切的投胎转世,虽然早已为自己安排了之后的道路,所以重修的时候实力增长飞快,但是到底不比前生的强悍。
他当时的实力到底不足以从伽罗山夺回叶柏涵。
这或许是尘世中最为让人无奈的现实。当他拥有力量的时候,这力量却不能为他夺取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而当他失去力量的时候,别人却能够靠着力量夺走他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林墨乘已死,韩定霜也已死,秦思归作为只是嫡母的女子,与叶柏涵之间横亘着太过漫长的时光,终究不足为惧。而只要等到皇后自然而然地亡故,这世上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跟他争夺。
而当那个时候,他们便可以重回到开始。这一次,莲如果想要什么,他必定都会给他,如此便好。
新年之后,朝中恢复大朝会。
明皇果然遵守承诺,提出了要在各州建立藏书楼的事情。这个要求听上去是个合理的决策,此时国库也算丰裕,加强教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明皇也知道,未必所有的朝臣都支持这件事。
先不说建立藏书楼的耗费,就说叶柏涵提出把历年考卷,邸报和时政决策修订成册,任由学子阅读观看的事情,就影响到了大半个朝堂。
明国的集权非常有力,科举的影响力也极大,但是即使如此,官宦人家还是保留着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对于官场的了解。而且说句实话,虽然身处高位,但是六部诸相也未必没有犯糊涂发糊涂政令的时候。
万一这种事发生,不管对于皇帝还是丞相们来说都是黑历史。史书可改,但是抄录出去的政令集子却难改,到时候被外面连科举都没中过的白目书生到处议论,怕是面子里子都没了。
不过话虽然这样说,反对的理由却不能直接提出来,所以大家便都各自找借口反对明皇的这个决策,或者其中的几条细则。
反对的理由也各种各样。有人从财政上出发,表示一口气在各州都建立藏书楼耗费太大,管理也是个问题。叶柏涵便提出了一整套极为合理且滴水不漏的管理方案,并且给了一个十分低廉的预算——根据打印机的原理炼制一个廉价法器,对于叶柏涵来说不管在技术上还是设计上都毫无难度。
又有人从礼教上出发,认为政令是朝廷的事情,若是任书生评头论足未免损伤朝廷的尊严。
叶柏涵便笑着反驳道:“如果政令不能体现朝廷的威严,反而会损伤朝廷威严,那么要这样的政令有何用处?” ↑返回顶部↑
但是即使他已经认输,这场由青玄单方面发起的战争,莲却不接受任何停战的协议,宁愿跳下界桥也不肯从头来过。
界桥瞬息万变,青玄以莲的命魂与其它魂魄的联系作为牵引,数次试图通过两个世界瞬息的交错引其魂魄回归,却整整花费了十余年才成功,甚至折进去了一个皇后,最终才终于令其寄生于林妃身上,成了“叶柏涵”。
他把那孩子精心地养大,作为一国之君,他对他甚至比林妃还要用心。如果是这样,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莲终有一天会再次把他当做最重要的人。
然而却不妨这世事从来不肯如人预料,曾经在他眼中如同蝼蚁之辈也有翻天的能力。乌怀殊在危弗言的帮助下,找到了叶柏涵,并将之再一次带回了伽罗山。
若是早知道如此,他在转生之前,便当先一步灭了伽罗山。
但是和莲是一缕魂魄被他牵引转世不同,青玄是自己投入红尘,而且为了不失去记忆并保持魂魄的完整,他是舍弃了一切的投胎转世,虽然早已为自己安排了之后的道路,所以重修的时候实力增长飞快,但是到底不比前生的强悍。
他当时的实力到底不足以从伽罗山夺回叶柏涵。
这或许是尘世中最为让人无奈的现实。当他拥有力量的时候,这力量却不能为他夺取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而当他失去力量的时候,别人却能够靠着力量夺走他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林墨乘已死,韩定霜也已死,秦思归作为只是嫡母的女子,与叶柏涵之间横亘着太过漫长的时光,终究不足为惧。而只要等到皇后自然而然地亡故,这世上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跟他争夺。
而当那个时候,他们便可以重回到开始。这一次,莲如果想要什么,他必定都会给他,如此便好。
新年之后,朝中恢复大朝会。
明皇果然遵守承诺,提出了要在各州建立藏书楼的事情。这个要求听上去是个合理的决策,此时国库也算丰裕,加强教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明皇也知道,未必所有的朝臣都支持这件事。
先不说建立藏书楼的耗费,就说叶柏涵提出把历年考卷,邸报和时政决策修订成册,任由学子阅读观看的事情,就影响到了大半个朝堂。
明国的集权非常有力,科举的影响力也极大,但是即使如此,官宦人家还是保留着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对于官场的了解。而且说句实话,虽然身处高位,但是六部诸相也未必没有犯糊涂发糊涂政令的时候。
万一这种事发生,不管对于皇帝还是丞相们来说都是黑历史。史书可改,但是抄录出去的政令集子却难改,到时候被外面连科举都没中过的白目书生到处议论,怕是面子里子都没了。
不过话虽然这样说,反对的理由却不能直接提出来,所以大家便都各自找借口反对明皇的这个决策,或者其中的几条细则。
反对的理由也各种各样。有人从财政上出发,表示一口气在各州都建立藏书楼耗费太大,管理也是个问题。叶柏涵便提出了一整套极为合理且滴水不漏的管理方案,并且给了一个十分低廉的预算——根据打印机的原理炼制一个廉价法器,对于叶柏涵来说不管在技术上还是设计上都毫无难度。
又有人从礼教上出发,认为政令是朝廷的事情,若是任书生评头论足未免损伤朝廷的尊严。
叶柏涵便笑着反驳道:“如果政令不能体现朝廷的威严,反而会损伤朝廷威严,那么要这样的政令有何用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