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卡后郡王是基建狂魔 第25节(2 / 4)
至于裴佑留下的军侯刘文华,则是带着二百军士日夜在南沧县外巡逻,但望泗关一日不破,南沧县一日无虞。这队军士最后也只是抓住几队毛贼,这之后,来往南沧县的商队一下子更多了,因商队都听说这县城外是军队巡逻,不必担心贼人抢劫。
宣瑾瑜打开信筒一看,裴佑清隽的字迹写了简单几句话,“……匈奴已经溃败,望泗关正在追击残部,安好勿念。”
太好了!宣瑾瑜心里一块大石落地,而旁边人一看郡王神色,还有什么不懂的?肯定是喜讯!军情机密,自然也不会多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裴佑的书信上也写得简短。
看来,没多久,匈奴就会退去,往日的和平日子又会到来了。宣瑾瑜心怀无限期待,只要没有战乱,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加封地
又是一轮秋收。
因为水渠的灌溉, 新开垦的荒地日益肥沃起来,菽豆叶子全都绿油油的, 结出来的菽豆也个大饱满。九月下旬的时候, 县廷府带着各村村民收割了最后一茬菽豆,至此南沧县就算是攒齐了过冬的口粮。加上上次丰收的结余,各家各户也都囤满了粮食。
收完菽豆, 田地里一片荒芜,勤奋劳作了一年的村民反倒有些不适应起来, 手总是痒痒地想要种点啥。没想到县廷府也这么想, 发了两种菜蔬种子下来, 一种叫大白菜,一种叫菠菜。
按照县廷府的说法, 这两种菜蔬都耐寒,只要不是深冬,都能种活,菠菜一个月就能长成, 大白菜则需要两个月。赶在入冬前种这两种菜蔬,还能种个一茬。大家愿意种的就来县廷府买种子, 不愿意种的就算了, 全凭个人自愿。
县廷府的菠菜和大白菜种子卖得也不贵。一文钱一大包。于是村民们邀着一起, 大多都花了一文钱买了种子来种菜。有闲不住的村民就种个一亩菜地,自家吃不完的还可以挑到县城里去卖。想清闲点的村民, 就在自家院子里种一垄菜,留着自家吃, 当个口粮。
时节已是深秋, 宣瑾瑜先是把从系统里抽出来的菠菜和大白菜种子发下去, 还忙着继续做自己的基建工程, 继续修建南沧县的水力系统。
要想生活好,光修水渠可不够,水渠里的水只能浇灌农田,但是作为饮用水却不够干净,底下沉着太多泥沙。南沧县的村民每日都要到一些清澈小溪里去挑水,或者去山泉里去接水,只有这样的水才干净,烧开了饮用才不生病。也因此,每家每户日日都有个挑水的活,往往一个壮劳力,花大半个时辰来回挑水,才够一家人使用,这还是算是挑水快的了。宣瑾瑜刚知道的时候,简直难以接受,光为喝个水,就如此折腾?
至于南沧县城里的居民,也好不到哪儿去。整个县城里,也只有两三口井用来取水,每天不少居民都得排队打水。有一些用水用得多的地方,例如酒楼,就每天让店里的伙计赶着牛车,上城外溪水边取水回来。
趁着天气还不冷,农田里也不忙,正是干活的好时候,宣瑾瑜决定组建一支打井队,要在南沧县多打出几口水井。从溪水、山泉引水实在太费事,最适合现在的引水方式,还是打井引地下水。在后世,地下水资源稀缺,往往一口井要打到二三十米深,才能打出地下水。不过现在嘛,因为人们对地下水的利用很少,即使是在干旱的南沧县,打到五六米处,就已经有潺潺井水流出。
于是,刚刚修完水渠的施工队留下来一批青壮,县廷府又从长都郡城聘过来几个有经验的打井工匠,贫苦的南沧县第一次迎来了打井队。
打井工匠四处走访,选出了合适的打井地,青壮们就拿着锄头开始往下挖。本来从县民到村民,都以为多打个一口井两口井就行,没想到县廷府的大人们带着舆图,按照规划一口气划出了许多井来。每个村子里,按方位打上四到五口井,保证每户取水的路程一刻钟内就能走到,至于县里,则是按照各个街道来划分打井地,照样也是让每户居民在一刻钟内就可以去到水井处。
大人们说,打井是郡王爷的吩咐,郡王爷还说这是“一刻钟便民工程”。县廷府自然要严格遵照执行。
“一刻钟便民工程”?听上去怪里怪气的,可百姓们还是热衷地念叨着,因为修好的水井真的好方便。打井的时候只要用挑子担上一左一右两个大木桶,走上短短的一段路,就来到井边,一摇井轱辘,井上的水桶就舀了井水上来,再把水倒进自家带的木桶里,装满后挑回自家去,水就轻轻松松打好了。
因这个时代没有工业污染,地下涌出来的井水清甜可口,比以前走老远打上的溪水还要更干净,喝起来和山泉相差仿佛。自打改善了生活用水后,南沧县的百姓们感染疟疾的也是越来越少。
水井修好后,大家只觉得日子是越过越好。秋季里,能够看见家里堆满粮食,又不必起早贪黑地侍弄田地,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日子吗?有了闲时,也有了闲钱,家家户户高兴地做着入冬前的准备。
首先便是羊毛衣,要备上几件。现在南沧县的畜牧业很是发达,羊毛这种副产品也多出不少,因此大家都打算买些羊毛来做些毛毡子,毛衣服之类的。总之,今年谁也不愿意再过苦日子,往年间大家穿着单薄褐衣,里面裹上草絮,只能在冬天里靠抖取暖,那都是穷得没办法,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愿意买点羊毛来提前准备冬衣。反正刚剪下来的羊毛也不贵,买回来慢慢收拾,洗干净晾晒,再自家织毛衣,一分工钱不用花!
其次就是做些腌咸菜。这种腌菜的法子据说是从郡王府里传出来,王府里做得极其精致,听说各色菜都腌上一小碟子,凑成一整盘上桌。老百姓可没这么讲究,最爱做的就是腌萝卜,把洗干净切丝的萝卜加上咸盐、酱油、醋、糖这些调料,腌制个几天就能吃,只要注意存放,放几个月也不会坏,这种腌菜最适合留到冬天。
南沧县的百姓忙活着准备入冬,郡王府也忙了个人仰马翻。原来,前几天从都城里突然传信来,有天子御使要到郡王府传旨,让郡王府做好接旨的准备。
接圣旨可不是个轻省活儿,阖府上下都开始收拾起来,务必打扫得一尘不染。最令宣瑾瑜奇怪的是,皇帝突然下旨,是为了什么事情?她上次接圣旨还是袭爵的时候,这段时间也没做什么,怎么就突然来了一道圣旨?可这接旨的谕令又做不得假。等宣瑾瑜准备停当,浩浩荡荡一队使节也抵达了南沧县,领头的还是宣瑾瑜的老熟人,王公公。
宣瑾瑜就算心有疑虑,现在也不是细问的时候。郡王府大门敞开,迎进使节,正院里摆开香案,宣瑾瑜和李氏穿上了庄重礼服,带着府上众人躬身下拜,听王公公宣读圣谕。
王公公打开圣旨,一板一眼宣读。这圣旨开头依然是一连串夸奖宣瑾瑜的话语,最后才点入正题,“……尔诚郡王宣瑾瑜,救灾有功,政绩斐然,加赐安周县为封地,钦此。”
这可是天上突然掉了馅饼,宣瑾瑜心里陡然一惊,怎的皇帝突然赏给自己一块封地?宣瑾瑜虽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连忙叩谢皇恩,说些“臣不胜惶恐,感激涕零,必将肝脑涂地,以报皇恩”这样的场面话。
圣旨被安稳请进了祠堂,高燃香烛供奉起来。到这时,宣瑾瑜才来得及请王公公入室小叙。
“王公公,许久未曾见面,再见还是等您又送来皇上旨意。皇恩浩荡,我这做臣子的是不胜惶恐啊!”宣瑾瑜亲手给王公公奉上清茶,感慨说道。 ↑返回顶部↑
宣瑾瑜打开信筒一看,裴佑清隽的字迹写了简单几句话,“……匈奴已经溃败,望泗关正在追击残部,安好勿念。”
太好了!宣瑾瑜心里一块大石落地,而旁边人一看郡王神色,还有什么不懂的?肯定是喜讯!军情机密,自然也不会多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裴佑的书信上也写得简短。
看来,没多久,匈奴就会退去,往日的和平日子又会到来了。宣瑾瑜心怀无限期待,只要没有战乱,日子总能越过越好。
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加封地
又是一轮秋收。
因为水渠的灌溉, 新开垦的荒地日益肥沃起来,菽豆叶子全都绿油油的, 结出来的菽豆也个大饱满。九月下旬的时候, 县廷府带着各村村民收割了最后一茬菽豆,至此南沧县就算是攒齐了过冬的口粮。加上上次丰收的结余,各家各户也都囤满了粮食。
收完菽豆, 田地里一片荒芜,勤奋劳作了一年的村民反倒有些不适应起来, 手总是痒痒地想要种点啥。没想到县廷府也这么想, 发了两种菜蔬种子下来, 一种叫大白菜,一种叫菠菜。
按照县廷府的说法, 这两种菜蔬都耐寒,只要不是深冬,都能种活,菠菜一个月就能长成, 大白菜则需要两个月。赶在入冬前种这两种菜蔬,还能种个一茬。大家愿意种的就来县廷府买种子, 不愿意种的就算了, 全凭个人自愿。
县廷府的菠菜和大白菜种子卖得也不贵。一文钱一大包。于是村民们邀着一起, 大多都花了一文钱买了种子来种菜。有闲不住的村民就种个一亩菜地,自家吃不完的还可以挑到县城里去卖。想清闲点的村民, 就在自家院子里种一垄菜,留着自家吃, 当个口粮。
时节已是深秋, 宣瑾瑜先是把从系统里抽出来的菠菜和大白菜种子发下去, 还忙着继续做自己的基建工程, 继续修建南沧县的水力系统。
要想生活好,光修水渠可不够,水渠里的水只能浇灌农田,但是作为饮用水却不够干净,底下沉着太多泥沙。南沧县的村民每日都要到一些清澈小溪里去挑水,或者去山泉里去接水,只有这样的水才干净,烧开了饮用才不生病。也因此,每家每户日日都有个挑水的活,往往一个壮劳力,花大半个时辰来回挑水,才够一家人使用,这还是算是挑水快的了。宣瑾瑜刚知道的时候,简直难以接受,光为喝个水,就如此折腾?
至于南沧县城里的居民,也好不到哪儿去。整个县城里,也只有两三口井用来取水,每天不少居民都得排队打水。有一些用水用得多的地方,例如酒楼,就每天让店里的伙计赶着牛车,上城外溪水边取水回来。
趁着天气还不冷,农田里也不忙,正是干活的好时候,宣瑾瑜决定组建一支打井队,要在南沧县多打出几口水井。从溪水、山泉引水实在太费事,最适合现在的引水方式,还是打井引地下水。在后世,地下水资源稀缺,往往一口井要打到二三十米深,才能打出地下水。不过现在嘛,因为人们对地下水的利用很少,即使是在干旱的南沧县,打到五六米处,就已经有潺潺井水流出。
于是,刚刚修完水渠的施工队留下来一批青壮,县廷府又从长都郡城聘过来几个有经验的打井工匠,贫苦的南沧县第一次迎来了打井队。
打井工匠四处走访,选出了合适的打井地,青壮们就拿着锄头开始往下挖。本来从县民到村民,都以为多打个一口井两口井就行,没想到县廷府的大人们带着舆图,按照规划一口气划出了许多井来。每个村子里,按方位打上四到五口井,保证每户取水的路程一刻钟内就能走到,至于县里,则是按照各个街道来划分打井地,照样也是让每户居民在一刻钟内就可以去到水井处。
大人们说,打井是郡王爷的吩咐,郡王爷还说这是“一刻钟便民工程”。县廷府自然要严格遵照执行。
“一刻钟便民工程”?听上去怪里怪气的,可百姓们还是热衷地念叨着,因为修好的水井真的好方便。打井的时候只要用挑子担上一左一右两个大木桶,走上短短的一段路,就来到井边,一摇井轱辘,井上的水桶就舀了井水上来,再把水倒进自家带的木桶里,装满后挑回自家去,水就轻轻松松打好了。
因这个时代没有工业污染,地下涌出来的井水清甜可口,比以前走老远打上的溪水还要更干净,喝起来和山泉相差仿佛。自打改善了生活用水后,南沧县的百姓们感染疟疾的也是越来越少。
水井修好后,大家只觉得日子是越过越好。秋季里,能够看见家里堆满粮食,又不必起早贪黑地侍弄田地,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日子吗?有了闲时,也有了闲钱,家家户户高兴地做着入冬前的准备。
首先便是羊毛衣,要备上几件。现在南沧县的畜牧业很是发达,羊毛这种副产品也多出不少,因此大家都打算买些羊毛来做些毛毡子,毛衣服之类的。总之,今年谁也不愿意再过苦日子,往年间大家穿着单薄褐衣,里面裹上草絮,只能在冬天里靠抖取暖,那都是穷得没办法,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愿意买点羊毛来提前准备冬衣。反正刚剪下来的羊毛也不贵,买回来慢慢收拾,洗干净晾晒,再自家织毛衣,一分工钱不用花!
其次就是做些腌咸菜。这种腌菜的法子据说是从郡王府里传出来,王府里做得极其精致,听说各色菜都腌上一小碟子,凑成一整盘上桌。老百姓可没这么讲究,最爱做的就是腌萝卜,把洗干净切丝的萝卜加上咸盐、酱油、醋、糖这些调料,腌制个几天就能吃,只要注意存放,放几个月也不会坏,这种腌菜最适合留到冬天。
南沧县的百姓忙活着准备入冬,郡王府也忙了个人仰马翻。原来,前几天从都城里突然传信来,有天子御使要到郡王府传旨,让郡王府做好接旨的准备。
接圣旨可不是个轻省活儿,阖府上下都开始收拾起来,务必打扫得一尘不染。最令宣瑾瑜奇怪的是,皇帝突然下旨,是为了什么事情?她上次接圣旨还是袭爵的时候,这段时间也没做什么,怎么就突然来了一道圣旨?可这接旨的谕令又做不得假。等宣瑾瑜准备停当,浩浩荡荡一队使节也抵达了南沧县,领头的还是宣瑾瑜的老熟人,王公公。
宣瑾瑜就算心有疑虑,现在也不是细问的时候。郡王府大门敞开,迎进使节,正院里摆开香案,宣瑾瑜和李氏穿上了庄重礼服,带着府上众人躬身下拜,听王公公宣读圣谕。
王公公打开圣旨,一板一眼宣读。这圣旨开头依然是一连串夸奖宣瑾瑜的话语,最后才点入正题,“……尔诚郡王宣瑾瑜,救灾有功,政绩斐然,加赐安周县为封地,钦此。”
这可是天上突然掉了馅饼,宣瑾瑜心里陡然一惊,怎的皇帝突然赏给自己一块封地?宣瑾瑜虽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连忙叩谢皇恩,说些“臣不胜惶恐,感激涕零,必将肝脑涂地,以报皇恩”这样的场面话。
圣旨被安稳请进了祠堂,高燃香烛供奉起来。到这时,宣瑾瑜才来得及请王公公入室小叙。
“王公公,许久未曾见面,再见还是等您又送来皇上旨意。皇恩浩荡,我这做臣子的是不胜惶恐啊!”宣瑾瑜亲手给王公公奉上清茶,感慨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