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1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里的守丧不是指谢良臣就要常驻平顶村,而是因为时间不够,所以他只能以日代年,在祖父母坟前搭一草棚,住上三日。
  在此三日内,他既不能吃肉也不能饮酒,每日除了少量水米之外便不食他物,同时还得时常哀悼痛哭,看书也只能看《孝经》。
  平顶村以及附近的百姓也都知道谢良臣去草棚里住了,暗中观察的不在少数,还有人说他既然能在人死后都不回来,定然是贪图富贵,想来这三日里他定忍不住,会偷偷喝酒吃肉。
  可惜无论他们何时来看,都未见谢良臣有什么过分举动,反而时常听他在坟前念诵《孝经》,每每清晨、正午和晚上皆要哭泣告罪先人。
  有时他哭得太动情,还让围观的人都差点忍不住跟着掉眼泪。
  三日后,谢良臣满面憔悴胡子拉碴的回来了,人也瘦了一圈,看着像是一下苍老了十岁。
  换过衣裳,洗漱完毕,谢良臣休息一日便又去拜访了盛平顾,或者说盛襄之。
  自从王霄被抄家之后,盛平顾心愿已偿,他的心思便全放在了教书上。
  两年前孙秀才因病去世后,两人合办的书院便只他一人任山长,谢良臣怕他年纪渐大,太过劳累,因此此来除了问安之外,也有劝其退休的意思。
  盛平顾本来看到他很高兴,闻听此言,立刻就搁下茶杯,瞪眼道:“如今你年不到四十便成天想着撂挑子不干,老夫将孙女嫁给你,可不是要她以后跟你上断头台的。”
  “老师误会了。”谢良臣见他生气,只好好言相劝,“弟子是担心老师太过劳累,怎么又扯到我身上来了。”
  “哼,你别以为我不知道。”盛平顾白他一眼,“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当了十几年的官,日日忙于朝政,心生烦恼,打算哪天将朝中事情安排妥当,随后便要撂挑子不干了,自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去?”
  心事被拆穿,谢良臣摸了摸鼻子,没想到对方还是这么敏锐。
  他之所以读书考科举,最开始的原因不过是不甘于底层无法出头的农家子身份,后来读书多年,见识日广,看到的民间疾苦多了,虽原本私心是想着自己能尽量让这个世界便好一点,由此他也能过得舒服些,但是心中亦有些怜惜苍生疾苦。
  由此,每每在任上时,虽是为了政绩故,但也多劳民政。
  可要说如此就要他完全奉献自己,鞠躬尽瘁一生,谢良臣自问还未高尚到如此地步。
  且从来栈念权势,不懂得急流勇退者,向来也没什么好下场,毕竟总要给后来者留以机会。
  所以此刻听盛平顾如此说,谢良臣也只好道:“老师想错了,学生正是因为考虑到一家老小,这才打算大功告成之后,功成身退。”
  汉朝时,张良为高祖打下江山,开国三杰里头只有他能善始善终,萧何、彭越后皆为高祖所杀,他从来知晓,一人若是紧攥权利不放,越是到后头,越是凶险难测。
  盛平顾瞥了他一眼,目光审慎:“你不想做皇帝?”
  “老师!”谢良臣无奈兼且无语的叹了口气,“老师以为我真想废了这小皇帝,然后取而代之?”
  “民间多有此猜想,我亦不敢全信你。”盛平顾实话实说道。
  “不过我劝你最好不要,因为我在书院里教学生,也引用了你在徐州学院的校训,即‘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且教授颇为激进,若你以后真登基为帝,我怕以后自己哪一任学生再起来造了你的反,倒是祸害了我自己的血脉子孙。”
  没想到盛平顾时隔多年说话还是这样直白,谢良臣好笑之余也把自己原本的打算说了,同时也算是来询问一下他的意见。
  “你要办女学?”其他种种盛平顾倒是都赞同,只是对于此事稍有疑虑。
  “没错。”谢良臣点头,“国家要发展,自然得广积英才,巾帼之中亦不乏聪慧之人,若是只将其囚于后院相夫教子,实在是大大的浪费。”
  盛平顾听他此言,也觉有理,只是对于能否成功,仍有疑虑。
  “如今虽风气已日渐开化,但要女子读书进学,甚至做官,恐怕就算你能压下众议,也没有谁家真送女子入学堂。”
  “老师以为只要能解决生源的问题,此法确然可行?”谢良臣笑问。
  盛平顾仔细琢磨了一下,若让女子也参与到生产建设中的确有好处,一来可用之人增多,二来母亲明理读书,教出的孩子自然也更加出色,如此倒是一举两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