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50节(2 / 4)
沔阳这边的河段属于下游,所以说在修建长堤的时候,还需要修建分洪蓄洪区,这样才能减轻洪水来临之时,由上游带过来的威胁。
还好现在因为不是夏季河流湍急,不好行船的时候,这个时候河道还算平静,虽然有些地方行船困难,但是运输的时候,还算是安全的,所以沔阳这边建的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东西,通过水路还能往外“出口”,当然陆路方面也派了行商出去。
大周朝虽然有不少地方都已经建了工厂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没有建的地方居多。杨云清之前便早已把哪个地方什么人建了工厂记录在册了。在让沔阳这边建厂的时候,他就已经看了,在以沔阳为中心周围的多县,都没有修建工厂的,而且沔阳河段沿岸,有修建工厂的也不多。
所以等沔阳这边工厂修建好了之后,虽然本地由于百姓的经济实力有限,消化不了太多的生产,但完全可以通过外销盈利,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些,杨云清在沔阳百姓没有什么购买力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贸然提出建工厂的事情的。
这样一来,每月工厂那边都能有一成半利润的银子送过来,也减轻的不少修建时经费的压力,不然杨云清这个时候就该开始自掏腰包了。
“裁弯取直”这项工程比起疏浚河道的工程量是大得多,估计在今年年底是完不成了,而且到了年底的时候,这工程也还得停一停,放百姓归家过年。一算下来,估计得到开春的时候才能结束。
但是杨云清和付通判他们根据往年的记录推断,今年到了夏天降雨凶猛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会形成洪灾水涝,事有轻重缓急,若不是修浚河道和裁弯取直这两步也很重要,杨云清当时就想直接从修建长堤和大坝的这步计划开始。
这个时候,杨云清他决定将水泥的方子拿出来了,现在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了。
虽然杨云清知道水泥的大概制作方法,大部分的步骤都是有章可循的,但是真正实验起来,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摸索实践的地方。不过在杨云清的重金奖励之下,再加上有杨云清按照水泥制作的大概方法从旁指导,半个月之后,与现代水泥相差无几的水泥就被工匠们制作出来了。
这个时候也快要到了年底,徭役也停了,百姓也开始准备过年了,所以杨云清打算等明年开春恢复徭役,开始修建长堤和大坝的时候,再把水泥用上。
不过这个时候,杨云清还需要把这个方子给上交朝廷,因为来年夏季的时候,自然是不只沔阳一个地方有洪灾水涝之忧,现在把方子呈交到皇帝那里,待到来年夏季之时,其他受水害的地方,用上水泥,也能减轻一点水害带来的损失。
这个水泥方子杨云清自然没有直接按照流程递交上去,不然这一层层流程走下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皇上的手中,而且被人截留下去也是很有可能的事。这朝堂上,因为官员的小动作,被搁置几月不能呈交到皇上手里的奏折还少吗?
考虑再三,杨云清把水泥方子并他写的奏折寄给了他的老师,然后让老师将其交到皇上手中,这是风险最小最安全的方法。
而京城那边,在刚过完年没两天的时候,任次辅他就收到了自己学生寄来的信,他打开之后看完,自然是明白了水泥的重要意义,这事□□关重大,他顾不得现在是休沐不上朝之时,立马收拾了一下,顶着寒风连夜进宫。
“这里面说的可是真的?若是所言非虚,实乃大周之福啊。”乾宁帝激动道。
“据臣学生杨云清信里所言,他已经与工匠实验半月,成功制造出了成品,所以这才赶紧将方子送往京城,让臣交由陛下。下官提议,现在可以让工部按照这方子去试一试,看看到底是不是可行。”
“准!”
而工部的官员这个时候还在家里休年假呢,这可是足足有十天呀,可不得好好享受,一年就这么一次长假。可谁知陛下突然下旨,让他们赶紧进宫去,又要事交代。众人虽然摸不着头脑,但是也知这个时候肯定是有重要之事,否则陛下不可能这个时候召他们,所以也是不敢耽搁,赶紧赶去了宫里。
第113章 水泥 众人赶去皇宫里后,除了工部……
众人赶去皇宫里后, 除了工部尚书仲英和另外两个工部侍郎被召了进去,其余人都被待到了偏殿暂时等待。
乾宁帝把水泥一事和殿内的几人大致讲了一番。而这个时候,不用陛下多说, 仲英他们几人也认识到了这个水泥的重要性。这要是真的能造出来的话, 简直就是富国利民的重器。
“仲爱卿,你带人现在就去按照这上面说的烧制, 工坊那边暂时先控制住,尽量先不要把消息外传, 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臣领命, 这就带人去。”
出去之后, 仲英点了几个人, 吩咐了几句,然后工部那边很快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几天后, 内殿之中,工部尚书仲英激动道:“陛下,臣不负重托, 把水泥烧制出来了,这成品和杨知州说的几乎一样, 现在臣在工坊那边的空地上早已经派人实验过, 陛下可移步一观。”
因为为了赶紧把成品试验出来, 这第一次烧制的水泥不多, 所以最后只在空地上造了一条不到十米的水泥路, 自从水泥刚烧制出来就已经铺上去了, 现在已经晾干了, 也硬化得差不多了。
仲尚书他先是让人驾车在上面驶过,车里面也坐满了人,而等马车过去之后, 这水泥路上连一道车辙都没有。这以后若是铺满了这样的路,下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到处水洼,马车陷进去出不来的情况了。
现代的水泥路承重都是按吨记的,一个卡车过去,就是十几二十几吨往上,搁现代这水泥地放个三四天自然是不能用的,不然车一过,很容易压坏。但是古代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这个时候的马车就算全部拉满了重物又能重到哪去?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只晾了几天的水泥路会被压坏。
“好!”乾宁帝拊掌道。
“陛下,您再接着看。”仲尚书说完又让几人抱住一根横木,然后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
还好现在因为不是夏季河流湍急,不好行船的时候,这个时候河道还算平静,虽然有些地方行船困难,但是运输的时候,还算是安全的,所以沔阳这边建的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东西,通过水路还能往外“出口”,当然陆路方面也派了行商出去。
大周朝虽然有不少地方都已经建了工厂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没有建的地方居多。杨云清之前便早已把哪个地方什么人建了工厂记录在册了。在让沔阳这边建厂的时候,他就已经看了,在以沔阳为中心周围的多县,都没有修建工厂的,而且沔阳河段沿岸,有修建工厂的也不多。
所以等沔阳这边工厂修建好了之后,虽然本地由于百姓的经济实力有限,消化不了太多的生产,但完全可以通过外销盈利,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些,杨云清在沔阳百姓没有什么购买力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贸然提出建工厂的事情的。
这样一来,每月工厂那边都能有一成半利润的银子送过来,也减轻的不少修建时经费的压力,不然杨云清这个时候就该开始自掏腰包了。
“裁弯取直”这项工程比起疏浚河道的工程量是大得多,估计在今年年底是完不成了,而且到了年底的时候,这工程也还得停一停,放百姓归家过年。一算下来,估计得到开春的时候才能结束。
但是杨云清和付通判他们根据往年的记录推断,今年到了夏天降雨凶猛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会形成洪灾水涝,事有轻重缓急,若不是修浚河道和裁弯取直这两步也很重要,杨云清当时就想直接从修建长堤和大坝的这步计划开始。
这个时候,杨云清他决定将水泥的方子拿出来了,现在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了。
虽然杨云清知道水泥的大概制作方法,大部分的步骤都是有章可循的,但是真正实验起来,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摸索实践的地方。不过在杨云清的重金奖励之下,再加上有杨云清按照水泥制作的大概方法从旁指导,半个月之后,与现代水泥相差无几的水泥就被工匠们制作出来了。
这个时候也快要到了年底,徭役也停了,百姓也开始准备过年了,所以杨云清打算等明年开春恢复徭役,开始修建长堤和大坝的时候,再把水泥用上。
不过这个时候,杨云清还需要把这个方子给上交朝廷,因为来年夏季的时候,自然是不只沔阳一个地方有洪灾水涝之忧,现在把方子呈交到皇帝那里,待到来年夏季之时,其他受水害的地方,用上水泥,也能减轻一点水害带来的损失。
这个水泥方子杨云清自然没有直接按照流程递交上去,不然这一层层流程走下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皇上的手中,而且被人截留下去也是很有可能的事。这朝堂上,因为官员的小动作,被搁置几月不能呈交到皇上手里的奏折还少吗?
考虑再三,杨云清把水泥方子并他写的奏折寄给了他的老师,然后让老师将其交到皇上手中,这是风险最小最安全的方法。
而京城那边,在刚过完年没两天的时候,任次辅他就收到了自己学生寄来的信,他打开之后看完,自然是明白了水泥的重要意义,这事□□关重大,他顾不得现在是休沐不上朝之时,立马收拾了一下,顶着寒风连夜进宫。
“这里面说的可是真的?若是所言非虚,实乃大周之福啊。”乾宁帝激动道。
“据臣学生杨云清信里所言,他已经与工匠实验半月,成功制造出了成品,所以这才赶紧将方子送往京城,让臣交由陛下。下官提议,现在可以让工部按照这方子去试一试,看看到底是不是可行。”
“准!”
而工部的官员这个时候还在家里休年假呢,这可是足足有十天呀,可不得好好享受,一年就这么一次长假。可谁知陛下突然下旨,让他们赶紧进宫去,又要事交代。众人虽然摸不着头脑,但是也知这个时候肯定是有重要之事,否则陛下不可能这个时候召他们,所以也是不敢耽搁,赶紧赶去了宫里。
第113章 水泥 众人赶去皇宫里后,除了工部……
众人赶去皇宫里后, 除了工部尚书仲英和另外两个工部侍郎被召了进去,其余人都被待到了偏殿暂时等待。
乾宁帝把水泥一事和殿内的几人大致讲了一番。而这个时候,不用陛下多说, 仲英他们几人也认识到了这个水泥的重要性。这要是真的能造出来的话, 简直就是富国利民的重器。
“仲爱卿,你带人现在就去按照这上面说的烧制, 工坊那边暂时先控制住,尽量先不要把消息外传, 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臣领命, 这就带人去。”
出去之后, 仲英点了几个人, 吩咐了几句,然后工部那边很快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几天后, 内殿之中,工部尚书仲英激动道:“陛下,臣不负重托, 把水泥烧制出来了,这成品和杨知州说的几乎一样, 现在臣在工坊那边的空地上早已经派人实验过, 陛下可移步一观。”
因为为了赶紧把成品试验出来, 这第一次烧制的水泥不多, 所以最后只在空地上造了一条不到十米的水泥路, 自从水泥刚烧制出来就已经铺上去了, 现在已经晾干了, 也硬化得差不多了。
仲尚书他先是让人驾车在上面驶过,车里面也坐满了人,而等马车过去之后, 这水泥路上连一道车辙都没有。这以后若是铺满了这样的路,下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到处水洼,马车陷进去出不来的情况了。
现代的水泥路承重都是按吨记的,一个卡车过去,就是十几二十几吨往上,搁现代这水泥地放个三四天自然是不能用的,不然车一过,很容易压坏。但是古代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这个时候的马车就算全部拉满了重物又能重到哪去?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只晾了几天的水泥路会被压坏。
“好!”乾宁帝拊掌道。
“陛下,您再接着看。”仲尚书说完又让几人抱住一根横木,然后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