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2 / 4)
沈汶叹气,可与沈卓分手后真的写了个短签,在苏婉娘的帮助下胡拽道:“其人将离,言我心犹在此地,遂不相辞,望君恕罪。”让人给平远侯府递过去了。李氏打开看了,噗地笑了,骂道:“油嘴的小子!”可还是让人给张允锦了。张允锦读了几遍,脸红着匆忙做了副穿在盔甲下面的垫肩,还绣了几片叶子,交给了李氏。李氏叹气,把大儿子叫来,递给了他一个小包:“这是给沈三公子的。”
张允铭听说了自己妹妹和沈三公子议亲不成的事,知道是沈汶那时说皇帝要选妃,激得母亲定了沈三公子。这一定,就不能轻易再改。加上自己妹妹喜欢,这么多年就耽搁下来了。他再次暗骂沈汶是自家的克星,自己的弟弟妹妹都骗到手了!
可是现在两府一起出征,福祸同行。算啦,就让那小子高兴高兴,找了一天很不情愿地把包裹给了沈卓。
义兵出城的那个清晨,镇北侯府的大厅里面,沈卓和沈湘对杨氏和老夫人拜别。沈强直着嗓子啊啊狂叫,脸红脖子粗,老夫人拉着他的袖子,不让他挣脱。
杨氏这次倒是没有哭,在沈强的叫声间歇中,带着种哀求看着沈湘:“湘儿,你能不能不去?”
沈湘坚定地说:“不能!”沈汶让沈卓出了城再暗示沈湘父兄没有死,所以在府中,沈湘一直激愤交加。
沈强又叫,沈卓对他摇头:“四弟,不行,你太沉了,没有你能骑的马……”
沈强极强壮,一身黑肉死硬死硬的,他听沈卓这么说,就叫着张开手臂,表示要让沈卓背他。沈卓笑起来:“你想得美!我才不背你了!”这么多日子了,他终于说出来了这句话,深觉畅快。
沈强啊啊叫着跳脚,杨氏崩溃了,对沈强声嘶力竭地大喊:“你给我闭嘴!你别想去!你要是敢跟他们去,我就死在这门前!”
见母亲疯狂,沈强蔫儿了,不再出声,撅着嘴去依靠老夫人,老夫人拍拍沈强的后背,无力地对杨氏说:“你别吓着孩子。”
杨氏手发抖,脸发黑。这么个黑胖大小子,哪里能吓着?!老夫人还是跟自己对着干!
自从她听说镇北侯父子都已战死疆场,她已经许多夜没有睡觉,动不动就浑身发热,心跳如鼓,然后虚汗满身。初闻消息时,她真是哭够了!现在只感到深入骨髓的痛和绝望,如果侯爷和两个儿子真死了,她保住沈家的血脉后,就一死了之,不必再受这些折磨!
沈汶怕老夫人忧伤过度,私下告诉老夫人镇北侯他们都没有死,但是不要露出来,所以老夫人只板着脸,尽量不说什么,像个被噩耗击垮的老人。
对柳氏,她不敢说得太明确,只含糊地说她的消息不同。所以柳氏只是担惊受怕,脸色憔悴,还不那么糟糕。苏婉娘也同样紧张,不是为了他们此去后的前途,而是因为沈汶说义兵一离城,沈汶肯定得应付太子那边,最后会离开侯府,侯府全要靠自己来掌握,心中一阵阵发虚,自然是眉头紧皱。
沈汶在一边拿着绢子嘤嘤地哭,沈卓觉得她在装相,可沈汶是真的伤心。前世她不在这里,根本不知道家中的情景,现在她难免联想当初的悲凉。老夫人失去了儿子孙子,杨氏失去丈夫儿子,又看着另一个儿子和女儿出征……这是多么沉重的伤痛!她走到杨氏身边,挽着杨氏的胳膊说:“娘,我在这里陪着您……”她这些天总陪着杨氏,用意识力按摩疏肝畅气之穴,可是帮不了多少忙。杨氏性子直,如果告诉了她,杨氏不伤悲,就会让府中的眼线们怀疑……但是看着自己母亲如此,沈汶真是十分负疚,只好陪着哭。
沈卓对杨氏说:“娘,您不要……”他原来想说“为我们担心”,可又怕露出自信,就改口道:“如此悲伤。这是我沈家报国之时,我们责无旁贷。”
沈湘说道:“娘,我从五岁开始习武,到今年我二十,已经整整十五年!娘,这是我的念想,我一定要上战场,死在那里也无怨悔!”沈汶大哭起来,扑过去抱了沈湘的胳膊说:“姐姐!你别说这话,一定要回来……陪我呀!”
沈湘过去对这个“没用”的妹妹一直没有好口气,现在要去打仗了,忽然觉得这个妹妹乖巧而柔软,十分可爱,拉了沈汶的手说:“妹妹,过去我常骂你,你别生气。我们都长大了,你特别好看了,把那些我说你是猪的事都忘了吧。”
沈汶哭着说:“姐姐,我从来没有生过气,我喜爱姐姐,一直很敬佩姐姐……”泣不成声。
沈湘使劲忍住了眼泪,豪爽地说:“妹妹,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沈汶哭泣着紧拉沈湘的手说:“姐姐,你……你……”
沈湘点头说:“放心!我一定回来!陪你这个……”
沈汶哽咽:“……猪……猪还不行吗?”
沈湘笑了:“怎么会?妹妹真的很漂亮了,我都喜欢你的模样了。”她在沈汶脸上掐了一下,手沾到了沈汶的泪水一滑,沈湘忍不住甩了下指头说:“你真是的,这么多眼泪!”
沈卓和沈湘再次行礼,两个人走出了大厅。杨氏木然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沈汶吓坏了,过去给杨氏捶背,哭着说:“娘!你别这样,我害怕呀……”
老夫人第千百次暗恨杨氏沉不住气,可也心存怜悯,说道:“你呀……去好好歇息下吧。”她不敢多说,只深深地叹了口气,对沈强说:“你陪着祖母去后面。”沈强一脸郁闷地扶着老夫人,沈汶和柳氏扶着杨氏去了寝室。
叶大公子临行向叶中书辞行,“爹,我走后,您们全去城外庄子上去吧,有事的话,从那里往南边去也方便。”现在京城里乱糟糟的,有人已经收拾了家什往南方去了。
叶中书的书案上,铺开着十来封信,都是他的好友门生让人带来的。
他眉头微蹙,自己到了门窗前好好地往外望了望,才走到叶大公子身边,低声说:“现在市井上的话都是北边败了,朝廷上镇北侯来的奏章看来也是这个意思。说来,按照北戎的军势,实在没有不胜之理……”
叶大公子沉痛地叹息:“北戎五十多万兵,实非镇北侯能敌,何况这些年减免军需,他手下将士大约不过十五六万,如何能不败!” ↑返回顶部↑
张允铭听说了自己妹妹和沈三公子议亲不成的事,知道是沈汶那时说皇帝要选妃,激得母亲定了沈三公子。这一定,就不能轻易再改。加上自己妹妹喜欢,这么多年就耽搁下来了。他再次暗骂沈汶是自家的克星,自己的弟弟妹妹都骗到手了!
可是现在两府一起出征,福祸同行。算啦,就让那小子高兴高兴,找了一天很不情愿地把包裹给了沈卓。
义兵出城的那个清晨,镇北侯府的大厅里面,沈卓和沈湘对杨氏和老夫人拜别。沈强直着嗓子啊啊狂叫,脸红脖子粗,老夫人拉着他的袖子,不让他挣脱。
杨氏这次倒是没有哭,在沈强的叫声间歇中,带着种哀求看着沈湘:“湘儿,你能不能不去?”
沈湘坚定地说:“不能!”沈汶让沈卓出了城再暗示沈湘父兄没有死,所以在府中,沈湘一直激愤交加。
沈强又叫,沈卓对他摇头:“四弟,不行,你太沉了,没有你能骑的马……”
沈强极强壮,一身黑肉死硬死硬的,他听沈卓这么说,就叫着张开手臂,表示要让沈卓背他。沈卓笑起来:“你想得美!我才不背你了!”这么多日子了,他终于说出来了这句话,深觉畅快。
沈强啊啊叫着跳脚,杨氏崩溃了,对沈强声嘶力竭地大喊:“你给我闭嘴!你别想去!你要是敢跟他们去,我就死在这门前!”
见母亲疯狂,沈强蔫儿了,不再出声,撅着嘴去依靠老夫人,老夫人拍拍沈强的后背,无力地对杨氏说:“你别吓着孩子。”
杨氏手发抖,脸发黑。这么个黑胖大小子,哪里能吓着?!老夫人还是跟自己对着干!
自从她听说镇北侯父子都已战死疆场,她已经许多夜没有睡觉,动不动就浑身发热,心跳如鼓,然后虚汗满身。初闻消息时,她真是哭够了!现在只感到深入骨髓的痛和绝望,如果侯爷和两个儿子真死了,她保住沈家的血脉后,就一死了之,不必再受这些折磨!
沈汶怕老夫人忧伤过度,私下告诉老夫人镇北侯他们都没有死,但是不要露出来,所以老夫人只板着脸,尽量不说什么,像个被噩耗击垮的老人。
对柳氏,她不敢说得太明确,只含糊地说她的消息不同。所以柳氏只是担惊受怕,脸色憔悴,还不那么糟糕。苏婉娘也同样紧张,不是为了他们此去后的前途,而是因为沈汶说义兵一离城,沈汶肯定得应付太子那边,最后会离开侯府,侯府全要靠自己来掌握,心中一阵阵发虚,自然是眉头紧皱。
沈汶在一边拿着绢子嘤嘤地哭,沈卓觉得她在装相,可沈汶是真的伤心。前世她不在这里,根本不知道家中的情景,现在她难免联想当初的悲凉。老夫人失去了儿子孙子,杨氏失去丈夫儿子,又看着另一个儿子和女儿出征……这是多么沉重的伤痛!她走到杨氏身边,挽着杨氏的胳膊说:“娘,我在这里陪着您……”她这些天总陪着杨氏,用意识力按摩疏肝畅气之穴,可是帮不了多少忙。杨氏性子直,如果告诉了她,杨氏不伤悲,就会让府中的眼线们怀疑……但是看着自己母亲如此,沈汶真是十分负疚,只好陪着哭。
沈卓对杨氏说:“娘,您不要……”他原来想说“为我们担心”,可又怕露出自信,就改口道:“如此悲伤。这是我沈家报国之时,我们责无旁贷。”
沈湘说道:“娘,我从五岁开始习武,到今年我二十,已经整整十五年!娘,这是我的念想,我一定要上战场,死在那里也无怨悔!”沈汶大哭起来,扑过去抱了沈湘的胳膊说:“姐姐!你别说这话,一定要回来……陪我呀!”
沈湘过去对这个“没用”的妹妹一直没有好口气,现在要去打仗了,忽然觉得这个妹妹乖巧而柔软,十分可爱,拉了沈汶的手说:“妹妹,过去我常骂你,你别生气。我们都长大了,你特别好看了,把那些我说你是猪的事都忘了吧。”
沈汶哭着说:“姐姐,我从来没有生过气,我喜爱姐姐,一直很敬佩姐姐……”泣不成声。
沈湘使劲忍住了眼泪,豪爽地说:“妹妹,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沈汶哭泣着紧拉沈湘的手说:“姐姐,你……你……”
沈湘点头说:“放心!我一定回来!陪你这个……”
沈汶哽咽:“……猪……猪还不行吗?”
沈湘笑了:“怎么会?妹妹真的很漂亮了,我都喜欢你的模样了。”她在沈汶脸上掐了一下,手沾到了沈汶的泪水一滑,沈湘忍不住甩了下指头说:“你真是的,这么多眼泪!”
沈卓和沈湘再次行礼,两个人走出了大厅。杨氏木然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沈汶吓坏了,过去给杨氏捶背,哭着说:“娘!你别这样,我害怕呀……”
老夫人第千百次暗恨杨氏沉不住气,可也心存怜悯,说道:“你呀……去好好歇息下吧。”她不敢多说,只深深地叹了口气,对沈强说:“你陪着祖母去后面。”沈强一脸郁闷地扶着老夫人,沈汶和柳氏扶着杨氏去了寝室。
叶大公子临行向叶中书辞行,“爹,我走后,您们全去城外庄子上去吧,有事的话,从那里往南边去也方便。”现在京城里乱糟糟的,有人已经收拾了家什往南方去了。
叶中书的书案上,铺开着十来封信,都是他的好友门生让人带来的。
他眉头微蹙,自己到了门窗前好好地往外望了望,才走到叶大公子身边,低声说:“现在市井上的话都是北边败了,朝廷上镇北侯来的奏章看来也是这个意思。说来,按照北戎的军势,实在没有不胜之理……”
叶大公子沉痛地叹息:“北戎五十多万兵,实非镇北侯能敌,何况这些年减免军需,他手下将士大约不过十五六万,如何能不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