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2 / 4)
赵家上上下下已经是一片白,赵府的主人和下人,都是穿上了孝衣。
长辈过世,这在世人眼里,都是大事儿。因为赵家的原籍不在京城,所以到时候需要扶灵去老家,而赵水生是三品的官员,他的父亲的丧礼的规格可以按照正三品来办。
老赵头的棺木要先寄放到城外,然后再一路带回去赵家庄,到了赵家庄后才会入土为安。
赵水生三兄弟作为孝子,这段时间是休息的少,每天都要给来祭奠的人行礼,而赵水生,更是忙,来了和他平级或者官位比他高的,他还要招待,别人都对他说节哀顺变。
连陆尚书都亲自过来了,这个时候,倒是没有什么言语上的冲突了,因为赵水生现在不是吏部侍郎,陆尚书只能算是赵水生的前上司。
不过面上的话,陆尚书也说了不少,比如,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或者是回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赵水生都谢过了。
陆尚书对赵水生这么客气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皇上派了两个皇子亲自过来,这对臣子们来说,那就是体面。
虽然现在赵水生要丁忧,可是皇上能派皇子过来,还一派就是两个,听说别的皇子,尽管没有亲自过来,也都送了祭品,那么等赵水生三年丁忧完毕,这官位至少不会没有。
另外,大部分人都知道,赵水生是温阁老的得意门生,温阁老现在是首辅,三年后,这位温阁老只要在皇上面前提一提,好差事少不了赵水生。
于是乎,在京城,老赵头的丧事办的很是风光。
不过风光之后,就是赵家要扶灵回乡了。
李梨花早前就已经把事情和人员给安排好了,除了跟着主子的下人,其他的人都留守在京城,林管家留在京城的宅子不用跟过去,各院的房子,除了留着打扫的,都会给锁起来,赵家从此以后要低调起来。
在离开京城之前,见了哥哥铺面的掌柜的,又是吩咐了一番,虽然守孝,可是该赚钱的还是得继续赚钱,毕竟人还要吃饭。
田夫人在之前,也抽空见了李梨花,因为楚楚也要回去守孝,虽然孙子辈的只用守一年的孝,可是那时候楚楚还是没有及笄,于是两个当母亲的商量了,等他们回京城后,就开始商量两家的婚事了。
那时候楚楚也快十六岁了,再商量商量,就可以嫁人了。
倒不是李梨花不留着女儿,而是田家那边的诚意十足,田蒙的年纪在三年之后,也算是大的了。
不能因为只顾着自己家,也忘了别人。好在两家极有可能以后都是在京城的,所以就是楚楚嫁过去了,也能经常看到。
万事准备妥当,各家送了程仪,赵水生也和相交的人家一一告别,他早就见过温如庭,两个人这三年间肯定也会保持联系,朝堂上的事儿,除了看邸报,还是内阁大臣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别看赵水生现在是丁忧,可是他是正三品的官身,又不是因为犯了错回老家的,所以一路上接到消息的各地官员,都派人在城门口盯着,也是希望赵水生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停留的时候,能尽些地主之谊。
不过赵水生一般都是在城郊的寺庙停留,毕竟是扶灵回去的,去别人家也不方便,除非是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庙的,那也是把一个客栈的院子给租下来了,人家同意了才进去的。
另外就是各个驿站,这每年都有丁忧送灵回去的官员,对这种事儿已经司空见惯,赵水生又是京城正三品的京官,人家岂有不安置的妥妥当当的?
所以,尽管是扶灵回去,还走的旱路,没有二十来天,就到了这桐城县的城门口。
桐城县的县太爷带着一干县衙的官员,在城门口恭候赵水生一大家子的到来。
“下官桐城县县令张诚,拜见赵大人。”张县令带着人行礼,赵水生忙说道:“张大人不必多礼,本官不过是丁忧回来,因为还要回家里安排事宜,就先告辞了。”
张县令忙说道:“大人说的是,下官在桐城县当父母官,若有需要下官出力的地方,请大人尽管吩咐。”
当官的,需要消息灵通,从知道他们这个县城的赵家那位大人的父亲过世后,张县令就更是关心京城里的消息,他知道这位赵大人的官比他大多了,且还是本地人士,另外还是皇子们的先生,还有个当首辅的老师,所以尽管赵大人如今丁忧,他也不敢小看了,如果能得了这位赵大人的青眼,说不定他升迁的机会就到了。
虽然赵大人如今不在官场上,可是他的人脉比自己要多多了。写个举荐信什么的,不是太容易了!
赵大人的父亲过世了,张县令表现的比死了亲爹都要难受。其他桐城县的属官也大部分如此。
张县令这个时候,也不会说让赵大人和家眷在自己县衙歇息的话,那样说了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张县令本来还带了差役过来帮忙的,可是见到赵大人身边带的侍卫和家丁,人家那身子板比自己县衙的差役要好多了,所以就没有好意思说这个话。 ↑返回顶部↑
长辈过世,这在世人眼里,都是大事儿。因为赵家的原籍不在京城,所以到时候需要扶灵去老家,而赵水生是三品的官员,他的父亲的丧礼的规格可以按照正三品来办。
老赵头的棺木要先寄放到城外,然后再一路带回去赵家庄,到了赵家庄后才会入土为安。
赵水生三兄弟作为孝子,这段时间是休息的少,每天都要给来祭奠的人行礼,而赵水生,更是忙,来了和他平级或者官位比他高的,他还要招待,别人都对他说节哀顺变。
连陆尚书都亲自过来了,这个时候,倒是没有什么言语上的冲突了,因为赵水生现在不是吏部侍郎,陆尚书只能算是赵水生的前上司。
不过面上的话,陆尚书也说了不少,比如,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或者是回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赵水生都谢过了。
陆尚书对赵水生这么客气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皇上派了两个皇子亲自过来,这对臣子们来说,那就是体面。
虽然现在赵水生要丁忧,可是皇上能派皇子过来,还一派就是两个,听说别的皇子,尽管没有亲自过来,也都送了祭品,那么等赵水生三年丁忧完毕,这官位至少不会没有。
另外,大部分人都知道,赵水生是温阁老的得意门生,温阁老现在是首辅,三年后,这位温阁老只要在皇上面前提一提,好差事少不了赵水生。
于是乎,在京城,老赵头的丧事办的很是风光。
不过风光之后,就是赵家要扶灵回乡了。
李梨花早前就已经把事情和人员给安排好了,除了跟着主子的下人,其他的人都留守在京城,林管家留在京城的宅子不用跟过去,各院的房子,除了留着打扫的,都会给锁起来,赵家从此以后要低调起来。
在离开京城之前,见了哥哥铺面的掌柜的,又是吩咐了一番,虽然守孝,可是该赚钱的还是得继续赚钱,毕竟人还要吃饭。
田夫人在之前,也抽空见了李梨花,因为楚楚也要回去守孝,虽然孙子辈的只用守一年的孝,可是那时候楚楚还是没有及笄,于是两个当母亲的商量了,等他们回京城后,就开始商量两家的婚事了。
那时候楚楚也快十六岁了,再商量商量,就可以嫁人了。
倒不是李梨花不留着女儿,而是田家那边的诚意十足,田蒙的年纪在三年之后,也算是大的了。
不能因为只顾着自己家,也忘了别人。好在两家极有可能以后都是在京城的,所以就是楚楚嫁过去了,也能经常看到。
万事准备妥当,各家送了程仪,赵水生也和相交的人家一一告别,他早就见过温如庭,两个人这三年间肯定也会保持联系,朝堂上的事儿,除了看邸报,还是内阁大臣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别看赵水生现在是丁忧,可是他是正三品的官身,又不是因为犯了错回老家的,所以一路上接到消息的各地官员,都派人在城门口盯着,也是希望赵水生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停留的时候,能尽些地主之谊。
不过赵水生一般都是在城郊的寺庙停留,毕竟是扶灵回去的,去别人家也不方便,除非是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庙的,那也是把一个客栈的院子给租下来了,人家同意了才进去的。
另外就是各个驿站,这每年都有丁忧送灵回去的官员,对这种事儿已经司空见惯,赵水生又是京城正三品的京官,人家岂有不安置的妥妥当当的?
所以,尽管是扶灵回去,还走的旱路,没有二十来天,就到了这桐城县的城门口。
桐城县的县太爷带着一干县衙的官员,在城门口恭候赵水生一大家子的到来。
“下官桐城县县令张诚,拜见赵大人。”张县令带着人行礼,赵水生忙说道:“张大人不必多礼,本官不过是丁忧回来,因为还要回家里安排事宜,就先告辞了。”
张县令忙说道:“大人说的是,下官在桐城县当父母官,若有需要下官出力的地方,请大人尽管吩咐。”
当官的,需要消息灵通,从知道他们这个县城的赵家那位大人的父亲过世后,张县令就更是关心京城里的消息,他知道这位赵大人的官比他大多了,且还是本地人士,另外还是皇子们的先生,还有个当首辅的老师,所以尽管赵大人如今丁忧,他也不敢小看了,如果能得了这位赵大人的青眼,说不定他升迁的机会就到了。
虽然赵大人如今不在官场上,可是他的人脉比自己要多多了。写个举荐信什么的,不是太容易了!
赵大人的父亲过世了,张县令表现的比死了亲爹都要难受。其他桐城县的属官也大部分如此。
张县令这个时候,也不会说让赵大人和家眷在自己县衙歇息的话,那样说了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张县令本来还带了差役过来帮忙的,可是见到赵大人身边带的侍卫和家丁,人家那身子板比自己县衙的差役要好多了,所以就没有好意思说这个话。 ↑返回顶部↑